北京大學法學院姜明安教授:沒有法治,權力就沒有制約


北京大學法學院姜明安教授:沒有法治,權力就沒有制約

法治是科學發展的保障。沒有法治,權力沒有制約,執掌權力的人可以隨心所欲地行使權力,經濟、社會就不可能實現科學發展。


法治同時也是科學發展的內涵之一。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法治的基本功能恰恰是保障人權,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北京大學法學院姜明安教授:沒有法治,權力就沒有制約


但是,現在我們一些地方領導在推動所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往往無視法治,漠視法治,輕視法治,乃至踐踏法治。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 食品安全法,明令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負總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但還是有個 別地方為了“保稅收”,“保發展”,放任所在區域內的食品生產企業違規操作,對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審批和監管過程中為之大開 綠燈,甚至還幫助違規企業打擊圍堵消費者的揭發舉報行為,以至最後導致傷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財產的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在環境保護方面,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法規,嚴禁環評不達標,可能導致生態破壞、環境汙染的項目和企業籌建、上馬,對已建成的排放超標的項目和企業,政府應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達標的,要堅 決關停並轉。但是,個別地方為保財政收入,保經濟發展,對新建項目、企業,只要“市場看好”,有“發展前景”,能拉動當地GDP,不管該項目和企業是否會 產生汙染,都讓其走綠色通道審批放行,甚至省略環評程序。


近年來,儘管我們一再強調法治的重要性,強調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 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建設法治社會。但是,仍有少數地方的領導反其道而行之,輕視法治,甚至踐踏法治,這是為什麼?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有些同志 沒有正確理解法治與發展的關係,沒有全面理解鄧小平同志“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準確涵義。鄧小平同志講“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一是有其特定歷史條件,二 是在上下文中限定發展是“穩定、協調的發展”,三是強調發展經濟的重要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四是在講這句話之前,他一直反覆講“必須加強法制”,法 制“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有人認為,現在的改革和發展任務很重。改革和發展是不能間斷的,而法律則是相對穩定的。

因此,為了不斷推進改革和發展,應允許一定的“良性違法”,即動機良好的違法。筆者不同意“良性違法”的提法。如果說在中國法制極不完善和立法體制尚 不健全的特殊歷史階段和特定歷史條件下,“良性違法”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上世紀80年代深圳市進行的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制度改革,那麼,在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今天,如果再允許以“改革”、“發展”或其他美好名目任意違法,如一些地方以“改革”之名“撤村改居”,強制農民“上樓”,推進 “城市化”,就沒有任何理由了。


毫無疑問,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推進改革和發展,但是必須牢記,我們推進的改革、發展是為了實現科學發展,而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通過法治實現人的自由和幸福。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賬號的觀點與看法。

免責聲明:文字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更多法律資訊和優質課程的獲取,歡迎關注法寶學堂公眾號(ID:PKUFBXT)!

北京大學法學院姜明安教授:沒有法治,權力就沒有制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