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早就聽文化群劉佔江等老師說起紫雲山“巖畫天書”,但一直不知其身在何處,未能親眼目睹,時時引以為憾。

七月十八日上早上七點,由汝州知名學者楊佔營老師帶隊,同電視臺兩位帥哥美女,以及鄭州古韻拓印藝術工作室一行七人,冒著似火驕陽,驅車來到紫雲山腹地,準備將“巖畫天書”拓印成片,以作資料存檔。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原以為“天書”是在寺廟崖壁上,無需登山之苦,故而著裝隨意便匆匆出行。

誰知下得車來,眼前是連綿跌宕的群山和層巔翠巒的灌木叢生。這一下,可讓我們這兩個身著短袖短裙、高跟涼鞋的女士傻了眼。但既然到此,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山了。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正值三伏天的夏日異常炎熱,鞋子不適加上山勢陡峭,沒走幾步,就汗流浹背、呼吸急促,不得不坐下稍加休息。許是今年雨水尚可,滿山灌木蔥鬱,將本來就狹窄的小路幾乎完全遮掩。凌厲的荊條像鞭子似地抽打著被汗水洇溼的身軀,張牙舞爪的酸棗刺也不失時機地撲將過來,抓撓著我們裸露在外的肢體。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小路隱隱約約、時斷時續,一不小心,羊腸小道就墮入滿山蒼翠之中,再也找尋不見。無奈,只能在荊棘叢中、亂石堆上茫然搜尋,朝著山頂方向費力攀登。終於,在快到山巔之時,綠色掩映下的茅草叢中,出現了幾塊零星散落著的白色石塊。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書”?!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只見幾塊石頭上,隨意分佈著一些似文非文、似畫非畫的符號,線條深淺不一,結構參差錯落。雖然經歷風雨剝蝕有些模糊,然那幾個隱約可辨的“田”、“豐”等字,仍可判斷出:這些不是自然的風化,而是人為所致。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站起身來,首先把石塊四周的灌木雜草折斷拔掉。三位年輕的拓印老師取出帶上來的清水,將石塊上的苔痕土垢仔細洗刷乾淨。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等碑面稍稍乾燥後,取出一張大小適當的宣紙蒙在上面鋪平。然後,把宣紙輕輕潤溼,用軟毛刷刷平,趕走空氣使紙與碑面密合,以防出現褶皺造成破損。再用鬃刷輕輕敲捶附在石塊上的宣紙,使石面上的花紋起伏凹凸的更加明顯。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上墨了。看著他們蹲在烈日下,小心翼翼地用拓包蘸適量的墨汁,敷勻在撲子面上,向紙上一點點輕輕撲打,全然忘卻了三十多度高溫和烈日的烘烤。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隨著墨汁的輕輕撲動,石面上的紋飾越來越清晰,已經清晰地看出這是由四個“田”字圍在一起的一方圖案。只是“田”字中間紋飾的含義卻顯得有些撲朔迷離。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想起當地流傳著的“山上有老和尚鏨字”這句話。而“鏨”字本身的含義就是“以錘敲打鑿子,使鑿子在器物表面刻出陰線圖案。”民謠傳說雖然有些玄虛不可全信,可它卻似乎隱約著某種頗有意味的東西。也許就是暗示著,這些石刻的來歷?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是誰留下這撲朔迷離的“巖畫天書”?是人與神對話的占卜?還是祈求上蒼降幅的圖騰?亦或者是古人記錄事物的一種方法?記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復旦大學一位教授,對“文化”作了一個形象的比擬。他說,一塊自然石,許多人從石頭旁邊走來走去,這塊自然石不產生任何文化意義。然而有一天,突然有人在石頭上劃下幾道痕、刻了一個字。後世的人感到了好奇,研究的人就多了。於是,“好奇”和“研究”,就產生了“文化”!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眼前石頭上的“天書”,是否像他說的那樣?我不得而知。但卻希望有人能夠對此進行探討,以確定有無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畢竟中國上下幾千年,文化源遠流長,悠久的歷史充滿了太多神秘的不解之謎。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想那遠古之中,生活上總會遇見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在思維得不到合理解釋的時候,只好把一切皈依到無限的神靈。於是,他們拿起鑿頭,將自己認為可以與神靈溝通的話語音符,鑿刻在石頭上。靜寂的大山深處,叮噹叮噹的鏨刻聲聲,彷彿就是他們訴求神靈指點祈求神靈庇佑的喃喃寄語。而這些古老而神秘的符號,在若干年後的這一天,以這樣的方式,重現在我們的面前,期待著我們去探討、去破解。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站在烈日烘烤中,我們苦苦思索著,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中午一點多,拓片終於做好了,那些本來還有些模糊不清的圖案,此時,在黑白分明的拓片上,是如此的清晰可辨。真慶幸有拓片這種古老的傳統技藝,僅僅利用宣紙和墨汁,就可以將碑文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使得許多已散失毀壞的碑刻,因有拓片傳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內容及風采。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下得山來,掬一捧清水沖洗著曬得發燙的臉龐。清涼的泉水清醒了我們的思路,腦海中的那個謎團卻更加凝重:大山腹地的巖畫石刻到底藏有多少不解之謎?據當地人說二十幾年前,那幾塊石塊還是一個整體,而今,卻為何變得支離破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面對字跡模糊的石刻,希望我們能做的,不單是仰望和沉默, 更希望有識之士給予指點迷津.....

汝州“天書”誰能識(阿貞·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