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的一座寺庙,女尼近200人,堪称沙县“女儿国”


沙县的一座寺庙,女尼近200人,堪称沙县“女儿国”


天湖净寺原名天湖宝刹,俗称曹坑庵,位于闽省沙县夏茂镇南十里许之凤凰山东,接砂坑村南,峙大髻山西,连大水坑北,倚猫儿窠。群山环抱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岩壑流泉风光旖旎,朝则初阳喷薄暮则霞光万道,俯视云海犹如烟雾迷蒙之湖泊故名天湖。

寺肇建于明英宗天顺八年(公元一四五七年),开山祖曹仕柏结庐于此潜心参禅,后人称为明师并赞曰:“曹坑溪唱灵山偈,仕柏祖谈般若音”,自此辟为佛教圣地。六百余年来几经兴废及文革中惨遭劫难不忍卒睹,戊午岁阴霾散尽佛日重光,始由夏茂心禅老居士偕信众上山修茸简陋院舍及大殿意在恢复佛教圣迹。

岁次壬申(一九九二年),夏茂诸居士专赴将乐敦请心亮法师上山住持寺务冀以重兴天湖。其时入山者仅两人,百废待兴。心亮法师童贞入道严净毘尼善擅戒场仪规梵呗,原拟遯迹山林潜修净业,讵意十方佛子仰慕盛德来归者日众,遂以丛林制度订立严格规矩冬参夏学道风日盛,现住山已逾百余众为吾闽修苦行女众丛林之典范至可嘉尚。


沙县的一座寺庙,女尼近200人,堪称沙县“女儿国”


迩者得圣一老和尚与其徒属护持有加鼎力资助,十方檀越乐施政府大力支持,自癸酉岁先建关房一座丙子岁建净念堂藏经楼一座,丁丑岁建东厢楼内设五观堂客堂般若堂等,己卯岁建西厢楼内设丈室教室僧寮,庚辰岁建钟鼓楼天王殿申己岁建净养院,同年建大雄宝殿至壬午岁峻工并塑造全寺圣像,是岁又建寿林居一座癸未岁建三门护坡围墙。十载艰辛整体建筑群工程告竣,自是招提璀璨梵宇朴雅佛像庄严殿堂错落,掩映于青山绿水间,暮鼓晨钟震聋发聩正法久住圆音远播,同皈三宝趋向菩提。

天湖净寺是一个正宗的佛教寺院,是全国佛教10个培训点之一,享誉海内外。寺庙藏经阁中珍藏的各种佛教经典达万余册。住持释心亮法师俗名洪荣娣,夏茂人,毕业于福建佛学院,是中国佛教协会戒师、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三明市政协常委、佛教协会会长,德高望重。寺庙里几乎是女尼,来自全国各地,多时近200人,堪称沙县“女儿国”。


沙县的一座寺庙,女尼近200人,堪称沙县“女儿国”


寺庙里常年有讲学弘法,众尼根据修行的程度分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分别称比丘尼、式叉尼和沙弥尼。寺庙里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凌晨3点起床,晚上8点就寝),众尼生活起居地清洁卫生,排列整齐,僧舍为木板统铺,统一的僧被叠得有棱有角,整整齐齐地一字摆开,洗漱用具统一放置,地下桌上一尘不染。一日两餐(早晨6点和中午11点),用餐井然有序,鸦雀无声。斋堂开饭了,众尼列队进入斋堂,坐入狭长像教室课桌一样摆放的餐桌,统一的钵碗,专人来回添菜加饭。除了用斋前念佛声外,从开始到结束一丝声音也没有。要添饭菜者双手举钵,行堂专侍添饭菜的比丘尼即来添加。一些管理层的比丘尼大师还拥有现代化通讯工具——手机,铃声一响,一声“阿弥陀佛”的问候语,就与外界联系上了。寺院内弥漫着悦耳的佛门清净音乐梵唱,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女尼生活习俗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此观光旅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