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打農藥,省錢又高效!

給農作物噴施農藥,可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增加產量,如果施藥方法不當,會降低藥效,達不到防治效果,甚至給農作物造成藥害或造成施藥人員中,掌握正確的施藥方法,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農藥的選擇。

這樣打農藥,省錢又高效!

有些農民朋友只是聽說某種農藥好與不好,也不管廠家與真假,只點名比價格要藥,不聽從技術人員推薦,盲目用藥,只能是得不償失。

1、選擇最佳的時期噴施農藥:做好病蟲測報,掌握各種病蟲的發生規律和特點,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病在於防,蟲在於治”的原則,根據田間病蟲發生危害的調查情況,抓住關鍵防治時期,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2、選擇最佳時間施藥:選擇陰天或晴天上午9至10點露水乾後 、下午4至7點日落前後,趁害蟲活動旺盛時噴藥,可提高防治效果。

3、掌握天氣變化:做到颳大風不噴,下雨不噴,雨前不噴,有露水時不噴,如果剛噴完農藥即遇大雨,則在天晴後補噴。

4、在花期、採收前禁噴農藥:農作物和果樹在花期施藥,容易發生藥害,若採前施藥,由於農藥會在農作物上產生殘留,殘留物會造成食物中毒。一般高效劇毒農藥殘留期限60天左右,高效低毒農藥殘留期為15天左右。因此,不論是糧食、蔬菜、果樹,在採收前要禁止施藥,以免糧食或食品中毒。

二、噴霧器與噴頭的選擇。

有些已經使用多年的噴霧器已經達不到噴霧的要求,仍舊使用,達不到發揮藥效的作用。要根據施藥作物和方式選擇噴頭,不能一概用一種噴頭施用不同的農藥。

三、噴藥時機的把握。

有許多菜農朋友習慣於三天或四天噴一次藥,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這種方法是非常錯誤的,不僅成本提高,而且這樣用藥特別容易引起害蟲抗藥性的迅速提高,以至大發生時無法控制。合理的方法是在害蟲發生初期用藥,採用高效低毒,持效期長的藥品。病害則建議定期噴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錳鋅、百菌清、甲基硫菌靈等。病害發生初期則根據病害種類採取對症的治療性殺菌劑。如霜黴病、疫病用烯酰嗎啉、甲霜靈,細菌性角斑用一些銅製劑等等。

四、噴液量並非越多越好,而是一定要打嚴。

平時經常有菜農問我噴藥時一畝地打幾桶水合適,其實這是個沒法回答的問題,噴藥時是最合理的噴液量就是噴到葉面溼潤而又剛好不滴水為最佳,科學試驗表明,如果噴到葉片滴水後,葉片上殘留的藥液量僅為藥液在葉片上將滴未滴時的一半左右,所以噴到滴水時不僅造成大量浪費,而且實際防效也大打折扣。也有些菜農朋友習慣噴藥液很少,用藥濃度很高,這樣也是不科學的,因為這樣不僅容易出現藥害,而且漏噴現象嚴重,噴不到目標對象,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五、噴藥防治對象不同,噴藥位置不同。

如果噴藥防治薊馬、蚜蟲、白粉蝨等這一類害蟲,則應重點噴施植株的幼嫩部位或中上部,如果防治一般病害,則重點噴施中下部易發病的老葉片,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等病害,則應重點噴施莖基部。

六、藥液配製

配製藥液時建議採用二次稀釋法,即先將農藥溶於少量水中,待均勻後再加滿水,這樣可以使藥劑在水中溶解更均勻,效果更好。

七、農藥混用順序。

如果一次噴施多種農藥,如有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情況時,大家一定要記住,配製藥液時,要先加葉面肥,再加粉劑劑型的殺菌或殺蟲劑,最後加入乳油劑型的農藥。按此順序,藥效受影響較小,反之,可能會對各種農藥效果有很大影響、甚至失效。

八、噴藥方式。

如果使用手動噴霧器,則最好正對著葉片噴霧,如果是用彌霧機或高壓電動噴霧器,則應朝著植株上面平行向前噴霧,如果正對植物噴霧,反而會有很多藥液噴到地面,造成浪費。噴殺蟲、殺菌劑一般是人站在上風口,噴前側或只是噴左側或右側,而噴除草劑尤其是地面封閉型除草劑一般是倒行噴霧,以勉破壞藥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