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東區位優勢

客觀公正地評價,武漢的產業轉型做的比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要好的。《什麼才是真的武漢》可以看到,武漢在高新技術產業上,到底做的有多出色。如果說武漢在高新技術產業上騰飛,那麼光谷則一定是其騰飛的翅膀,衝上雲霄的噴氣式發動機。

跟在《板塊概論》中講述的一樣,所有的城市,在新區選址上,規律高度一致,這不是某種心靈感應,這是一種必然。

造新區是所有城市最高效,最快速,性價比最高的發展方式,說白了,就是便宜。城市要發展,最首要的,就是要有發展的土地,引進來很多的產業,引進來一些最新的城市建設理念,都需要土地去承載,去實現。下棋要棋盤,打仗要戰場,城市發展要地盤。

既然是發展新區,各種規劃產業眼花繚亂,必然不是一棟樓的位置可以解決的,對土地的需求必然是一大片,最好是有極大的戰略縱深,發展20年,想再拓展還有位置。這樣大片的土地,一個城市哪裡可以提供?

老城區第一個排除。拆遷?老城區土地性質星羅棋佈,不說釘子戶,一個一個的強力單位能配合你嗎?一個一個去談,十年就過去了,談下來之後,發展用的錢都拿去拆遷賠償了,哪還有錢談發展。任何城市,必然不會在老城區搞“城市發展”,搞“產業升級”,又貴又慢。如果有大片的土地,這些土地性質單一,拆遷簡單,土地上最好都是淳樸的農民,給個200萬,就把祖產田契地契全都交出來,嘴角上揚,漏出了馬上要去會所的微笑。

好的,搞清楚了新區選址要素之後,武漢符合條件的位置,其實最好的,有兩個,一個是江夏,一個是光谷東。只有這兩個位置有整片純潔的土地,可以供開發。

那為什麼不是江夏呢?江夏按道理來說,可供開發的土地面積更大,發展縱深更深,而且一望無際的平原啊,紙紡東,五里界,烏龍泉,法泗,一直到咸寧市的賀勝橋鎮。要說地方大,地方平,好拆遷,江夏應該更有優勢。可是為什麼就不是江夏呢?

因為江夏過了紙紡東,基本都是“全國基本農田耕地保護區”,在2010年前後,國家對於“土地紅線”的管控越來越嚴格,開發江夏耕地區,在政策上變得不可能。

另一個原因,江夏接壤的咸寧市經濟落後,人口少,且人口持續流出,而與光谷東接壤的,現在推行的“武鄂黃黃”,鄂州黃石黃岡,每一個,都比咸寧發現更好,更有潛力。

天選之子,眾望所歸,這是宇宙中心落戶光谷東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