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測試了,我不會屏蔽你

和朋友最舒服的相處模式,不是無話不說,而是可以不說話————姬霄

別再測試了,我不會屏蔽你

“別再測試了,我不會屏蔽你。”

對微信朋友圈兒層出不窮的各種“好友測試”,我想說的,就只有這句話。

如果一定要給這句話加個註解,那就是“放心,我一定不會屏蔽你,不喜歡或是討厭你的話,我會直接刪除你”。

“好友測試”風最近幾年刮過一陣兒又一陣兒,不同版本令人應接不暇。

被測試過一輪又一輪後,現在每次收到這種群發測試信息,心裡就會堵得慌。

直覺告訴我,這位測試自己的朋友,跟我之間壓根兒就沒有信任度,甚至已經算不上朋友了。

“微信升級了,不要讓拉黑你的人佔用你的空間,你也試試吧,複製我的消息,找到微信裡的設置,通用,群發助手,全選,複製粘貼消息發送就行,誰的名字變色了,刪掉就行!OK!”

這種測試有用與否暫且不表,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朋友圈兒裡好友成百上千是玩兒微信的基本“配置”,常聯繫的其實也就那麼一撮人。

除非有交流需要,一般人只是通過朋友圈兒信息瞭解朋友動態,默默關注,互不打擾。

我真的實在沒辦法理解動不動就測試朋友的人:你到底是對自己多沒自信心?或是你對朋友有幾分信任度,需要用這樣拉低自己智商的方式,來測試“誰還是你的朋友”?

我壓根不在乎別人有沒有拉黑我,也不想去探究,那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

如果不喜歡,我可以當你不存在,如果還是不喜歡甚至不想“見”到你,我會直接刪除你。

拉黑別人或是不讓別人看自己朋友圈兒這麼low的事兒,我不會做,也討厭別人這麼做。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在朋友圈兒混久了,各種奇葩都能遇到。

別再測試了,我不會屏蔽你

N久不見的朋友輾轉聯繫到我以後,要微信號立馬關注噓寒問暖各種關心,一通海聊之後掛機前盛情相邀,改天坐坐好好敘敘舊,太久沒見“想死你了”。

人家熱情似火咱也不能冷若冰霜對吧?

當然得給予溫度來個禮貌互動,於是“見面聊”成了彼此的約定,顧念舊情的自己,也把對方當成了念舊之人“老友重逢好不溫暖”。

不過自打聯繫上,這位朋友就再沒主動在微信上說過話。

除了沒白天沒黑夜瘋狂刷屏,賣女性用品賣面膜賣內衣賣紅糖品種繁多,時不時或太陽尚未升起或在凌晨,總之是在你不方便聯繫的時候,把產品介紹及鏈接私信過來。

“需要什麼告訴我,關係抗硬的一定幫轉朋友圈兒,別當沒看見,我知道你一定在。”

說實話,這種朋友,我是後悔與其“重逢”的。

如果不再相見,曾經交往的美好記憶是不是還安靜躺在我心裡呢?

雖然不堪其擾,但考慮到曾經是朋友也不好提意見,不買不問不回覆相安無事也就罷了,面子撕破誰都不好看。

就這樣過了大概半年多,我們一直也沒有見面“敘敘舊”。

有一天突然間回過神兒來,這位朋友怎麼在朋友圈兒銷聲匿跡了?

我好奇了下去翻看Ta個人相冊,一條冰冷的直線橫那裡,相冊裡什麼內容也沒有。

Ta在“設置朋友圈權限”裡設置了“不讓她看我的朋友圈”,而那個“她”,就是不久之前這位久未謀面的朋友還強烈表示“想死了”的我。

沒有絲毫猶豫,我果斷刪除了這位朋友,包括重逢後保存在手機的“新建聯繫人”。

沒禮貌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這種主動聯繫有的放矢,未達目的便翻臉不認人的所謂朋友,我最不能容忍:你要不要這麼現實這麼沒品?

曾經很無聊地回覆過一位測試我的朋友:“多謝你的建議,不過我不會去測試,沒必要測試,也不想測試,因為別人有沒有拉黑我,真沒那麼重要。”

我的朋友圈兒,別人愛待待愛走走,我幹嘛那麼介意?

如果平常很活躍的人突然間在朋友圈兒銷聲匿跡了,我又恰巧有空,去看看Ta的個人相冊,有沒有拉黑我一目瞭然,幹嘛要有事沒事測試來測試去,打攪了不相干的人拉低自己智商順便再暴露邏輯思維能力之low?”

至於有多少人拉黑我,我真的不想知道。

值得聯繫的朋友那麼多,平常都沒有太多時間常交流互通有無汲取對方光芒來提升自己,對個別躲在角落裡隱藏自己窺探別人的不磊落之人,值得如此上心嗎?

如果你在我朋友圈兒,是我的“好友”,又真的是那麼那麼不喜歡我,或是不想讓我“看到”你,別手軟,直接刪除吧,省得我有朝一日一不小心發現被你拉黑,親自“動手”那麼麻煩了。

看到這裡,依舊還留在我朋友圈兒的,都是真朋友。

謝謝你能來。

多謝你還在。

別再測試了,我不會屏蔽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