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古,玉豬雲

有人說:漢已前的玉豬(玉握)是用來陪葬的。

如果看到這頭豬後會不會認為?那時已經有把玩的玉豬啦!不信看圖。

黑漆古玉豬,如圖1:

黑漆古,玉豬雲

這是一頭充滿現代氣息的豬。但他是一頭,古老的黑豬。形為俯臥狀,表現的順從,溫柔,憨態可掬。

黑漆古玉豬,如圖2:

黑漆古,玉豬雲

不上手細看,簡直就是一頭新仿的玉豬。而且沒有一點古老的氣息。

黑漆古玉豬,如圖3:

黑漆古,玉豬雲

從豬的仰面圖看。雕琢圖形較為簡單,雕琢手法似乎有點漢八刀的味道。

黑漆古玉豬沁色的特點:

黑漆古在背光下看,漆黑髮亮,就是一頭黑豬。迎光看黑漆古是“活”的,有透視的包漿層,像塗了一層黑色的桐油一般,可見包漿層下其它沁色和玉的結構。

蛛網狀沁色:

黑漆古,玉豬雲

迎光放大鏡下看,此蛛網狀沁色佈滿玉豬的全身,此沁特點是方向自然明確,有粘合飄逸的感覺,粘浮在玉器表面,但盤玩水洗不掉,肉眼看不到。此物質結構,是形成黑漆古的重要因素。

針尖狀沁色的特徵,如圖1:

黑漆古,玉豬雲

針尖狀沁色特徵,如圖2:

黑漆古,玉豬雲

放大鏡下看,沁如針尖狀,排列整齊,方向明確,肉眼不可見也。

植物狀沁色,如圖1:

黑漆古,玉豬雲

植物狀沁色,如圖2:

黑漆古,玉豬雲

植物狀沁色,如圖3:

黑漆古,玉豬雲

紅圈內像一團金針菇,立在水中。

植物狀沁色,如圖4:

黑漆古,玉豬雲

紅圈內像海生物,悠閒地生長在海底,與世無爭。

從放大圖中可以看出,玉中結構在受到外部因素作用下,結構晶體變化發展,延伸方向明確,沁色發育結構清晰,形態自然逼真。

有趣的動物沁色,如圖:

黑漆古,玉豬雲

紅圈內像三隻待哺的小鳥,有趣吧?

木塊狀沁色,如圖1:

黑漆古,玉豬雲

木塊狀沁色,如圖2:

黑漆古,玉豬雲

從放大圖中可以看出,沁色像一塊木頭或木削包裹在“皮凍”中,清晰可見。

黑漆骨中的硃砂沁,如圖1: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中的硃砂沁,如圖2:

黑漆古,玉豬雲

從放大圖中可看出,紅色斑點就是硃砂沁,也有叫血沁斑的。

黑漆古包漿上的水銀斑,如圖1: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包漿上的水銀斑,如圖2:

黑漆古,玉豬雲

放大圖中,紅圈內為水銀斑點,斑點活潑自然,分佈隨機無序,僅憑肉眼很難看到。

黑漆古下的絮狀沁色,如圖1: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下的絮狀沁色,如圖2:

黑漆古,玉豬雲

如放大圖中,紅圈內為絮狀沁色,沁無固定形狀,但邊緣清晰自然,沁根顯箸,有一種沁在藕粉糊中的感覺。藍圈內為水銀斑。

黑漆古下玉的結構,如圖1: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下玉的結構,如圖2: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下玉的結構,如圖3: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下玉的結構,如圖4: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下玉的結構,如圖5: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下玉的結構,如圖6:

黑漆古,玉豬雲

迎光放大鏡下看,不規則的塊狀物,圓潤無稜角,凸凹面隨機顯現,混容在“皮凍”之中,我認為這就是玉的結構,吸取了天地日月之精華,放大圖面有點恐怖。

黑漆古玉豬的雕琢工,如圖1: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玉豬雕琢工,如圖2: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玉豬雕琢工,如圖3: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玉豬雕琢工,如圖4: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玉豬雕琢工,如圖5:

黑漆古,玉豬雲

黑漆古玉豬雕琢工,如圖6:

黑漆古,玉豬雲

我們從放大的六張圖上可以看出:玉豬雕琢工有漢八刀的特徵,雕琢功力強悍,陰槽深邃,槽口小,而溝底闊,精雕細琢,圖文形象逼真,生動地展現了豬的情感特徵。

網狀沁有點像玉裂紋,如圖:

黑漆古,玉豬雲

有人將類似於這種沁色的紋路,稱為冰裂紋,這種叫法不準確,我們觀察瓷器的冰裂紋,裂紋細直,拐點鋒利。而網狀沁紋,有明確的伸延方向,是抖動彎曲向前延伸。

綜合器型,沁色,玉的結構,琢工來判斷,你認為是新玉器還是老玉恣?如果是老玉器,它說明了什麼?這是我們玩老玉的人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以上是我對這頭豬的看法。不妥之處,望群友們批評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