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探索建立“山長制”在全市642座山體設置公示牌

近日,在對濟南市政協委員畢秀玲《關於濟南高鐵高速路沿線景觀整治的建議》的答覆中,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表示,今年濟南將開展破損山體現狀調查,制定計劃進行生態修復,同時

探索建立“山長制”,發動社會力量對山體保護工作進行監督。

濟南探索建立“山長制”在全市642座山體設置公示牌



據瞭解,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濟南建設,不斷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及修復力度,截至目前,共治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規劃區、重點交通沿線可視範圍內173座破損山體、治理破損面積2060萬平方米,通過治理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改善了治理區的生態地質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此外,濟南還出臺了《濟南市山體保護辦法》,劃定了325座山體保護控制線,控制線內除建設公益性、基礎性設施外,禁止其他開發建設行為。同時在,項目規劃、供地等方面強化源頭管控,有效避免了開發建設破壞山體行為。


2018年以來,濟南正結合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大資金投入,對歷史遺留責任滅失的廢棄礦山進行治理,其中高鐵高速路沿線可視範圍內的破損山體已列入治理重點。


下一步,濟南將繼續強化對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工程項目管理,按規範和程序,有序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天下泉城客戶端記者還了解到,今年濟南還將開展破損山體現狀調查,摸清全市體破損現狀,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制定治理計劃,將高鐵高速路沿線可視範圍內的破損山體作為治理重點之一,採取生態修復措施,改善治理區的生態地質環境,提升省會城市形象。


為加強監管,濟南正計劃探索建立“山長制”,制定相關考核機制,在全市共642座山體(不含萊蕪區、鋼城區,下步列入調查)上設置公示牌,明確山體保護範圍,公開市、縣、鎮、村四級監管責任人和聯繫方式,發動社會力量對山體保護工作進行監督,創建全民治山、長效治山、創新治山的工作機制,從源頭上保護好寶貴的山體資源。

記者:陳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