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考研學生寧願調劑到普通二本大學也不願意二戰考研呢?

學歷是就業的敲門磚,是所有大學生都深知的一個道理,但我們更清楚的是同一學歷也是有檔次區分的,而區分的根據便是畢業高校的檔次,你畢業於名校的話,你就會更多地被認可,你畢業於普通高校,可能會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對於每年考研的學生來說,他們在擇校時更多的會留意雙一流高校,這才是他們心中最理想的目標高校,也是考研最完美的結局。

為何很多考研學生寧願調劑到普通二本大學也不願意二戰考研呢?

只是每年考研結束後必然會有大部分的考生沒有實現自己當初的目標,有的是初試成績沒有過國家線,有的是複試被淘汰了,而這些在考研調劑和二戰考研中徘徊的學生來說,究竟該如何做出決斷是一個很令人頭疼的問題,但是這部分學生中更多的選擇了考研調劑,即使是調劑到一所普通二本大學也沒有選擇二戰考研,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那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為何很多考研學生寧願調劑到普通二本大學也不願意二戰考研呢?

1.考研的難度只增不減,這是前提。

這些考生都很清楚目前的考研大環境,從每年報考人數幾十萬的增長就可以看出,考研熱是不可能一時半會兒的褪下,可以大膽預測下一年的考研人數還會有大量的增加,考研的競爭程度還會繼續增加;而且從每年高校的推免比例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就可以看出名校的碩士研究生只會越來越難考,每年研究生招生名額留給統招的學生將會更少,更為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研究生推免工作,更多的希望招收到優質生源。

為何很多考研學生寧願調劑到普通二本大學也不願意二戰考研呢?

同時,雖說是選擇了考研調劑,而且還很有可能是調劑到了普通二本大學,但是這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夠實現的,更沒有其他考生所想象的那麼不堪,畢竟最終的結果是一戰成碩,這才是所有考研學生的最終目的了。

2.二戰考研不是那麼容易的,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說白了,很多考研的學生都非常清楚考研複習中所要面臨的各種困難,並且這種困難的解決只能是靠自己了,如果選擇了二戰考研,那麼就意味著自己將要重新接受這些困難的檢驗,而且較第一年考研會更加的孤立無援,所以從內心深處他們是不想再有這樣的經歷。

為何很多考研學生寧願調劑到普通二本大學也不願意二戰考研呢?

同時,二戰考研並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理想化,例如會有更多的經驗、更有效的複習方法等等,這些其實並不是決定性的優勢,但是二戰考研學生的劣勢卻是不容忽視的,例如壓力是多方面的、很可能半途而廢等,所以更多的考生會選擇調劑而放棄二戰考研,雖然看似有些狼狽,但卻是明智之選。

3.考研調劑並不是那麼的輕鬆,之後會越來越難

很多考生覺得考研調劑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只要初試成績過了國家線就能夠順利調劑,殊不知這僅僅只是擁有調劑的資格而已,想順利地被高校接受還需要考生滿足很多的額外條件,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是因為每年參與考研調劑的學生太多了,高校的名額完全是不夠用的。

為何很多考研學生寧願調劑到普通二本大學也不願意二戰考研呢?

而且隨著考研報考人數的增加,考研調劑的人數也會增加,考研調劑的難度也會增加,或許現在的你覺得調劑到一所普通大學有些委屈,有些不堪,或許明年的這個時間點,想順利調劑都已經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情了。

4.就是為了一個碩士文憑,能讀研就可以。

有這樣想法的考生有很多,他們之所以當初選擇了考研就是希望自己能夠獲得碩士文憑,這樣能夠在之後的就業中有一定的學歷優勢,能夠獲得更多的優質就業機會,所以只要能夠獲得讀研的機會,絕對不會錯過。

為何很多考研學生寧願調劑到普通二本大學也不願意二戰考研呢?

所以,當自己的第一志願高校沒有希望時,便會很愉快的決定參加調劑,即使調劑的院校和自己的目標高校有一定的差距,他們也是能夠接受的,因為三年之後拿到的依然是研究生學歷,依然在就業中有很大的優勢。

總之,不管是選擇考研調劑還是選擇二戰考研,每一個考生的決定都一定有自己的立足點,都有自己的事實依據,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都清楚自己心中所要追求的是什麼,所以考研調劑還是二戰考研,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夠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