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歌劇舞劇院及其郭蘭英在蔚縣

中國歌劇舞劇院及其郭蘭英在蔚縣

  1969年4月至1972年3月,中國歌舞劇院150多名演職員在蔚縣駐軍“接受再教育”。

  據該院負責人張祖壽說:“中央原安排他們去北京郊區小湯山,後因中國京劇院去那裡,故而又安排他們來河北蔚縣。”

  在蔚縣期間,由駐軍51056部隊管理,派51071(原4646)部隊一位副政委具體負責全面管理工作,同地方黨政機關不發生任何關係。劇院全部人員編為3個文藝連,分別住在西合營公社的東辛莊村、柳子疃村和北洗冀公社的北洗冀村。

  據當地群眾回憶,住東辛莊和柳子疃的主要人員有:

  作曲家:塞克

  劇作家:李波

  舞蹈演員:趙青、陳利文等。

  住北洗冀村的人員有:

  歌唱演員:郭蘭英、王昆、王寶珍、沈曉曉、柳石明、柳萬雨、周隨德、張志青、張揚、王會茹、於連枝、周格、周加福、關金芳等。

  演奏人員:張祖壽、方譜東、王丙炎、王潤田、趙居民、邱祿、李樹森、侯成達、彭國亮、楊金華等。

  作曲家:梁克祥

  舞美設計:陳趙花

  指揮:曹東旭

  醫生:凌慶雲

  文藝連駐蔚縣的3年中,前段時間沒有什麼活動,只是同駐軍官兵種稻畦定額勞動,行動失去自由,生活異常緊張。後段時間經部隊領導批准後,在縣城、西合營、北洗冀、東辛莊、東雙塔、壺流河水庫、辛孟莊炮兵幹校等地進行了一些慰問演出,先後演出10場。均以歌頌共產黨、歌頌毛主席、歌頌“文化大革命”為主要內容的音樂歌舞節目。諸如《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北京金山上》、《北京有個金太陽》、《看到你們總覺得格外親》、《老房東查鋪》、《南泥灣》、《白毛女》選段、《地道戰》主題歌、毛主席語錄歌、樣板戲選段及舞劇《紅色娘子軍》、《沂蒙頌》選場等,場場觀眾爆滿,深受歡迎。他們新創作的舞劇《寶蓮燈》是出國節目,原計劃給蔚縣觀眾演幾場,後因上級未批准,沒有上演。三年間,來自北京的文藝工作者同駐地群眾相處很好,有著深厚的友情。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在“文革”期間,和許多老藝術家一樣,難逃厄運,以所謂“5·16”分子被下放到蔚縣北洗冀村接受“勞動改造”(後到柳子疃村)。

中國歌劇舞劇院及其郭蘭英在蔚縣

  郭蘭英,山西省平遙縣得樂村人,幼年家寒,小名叫鳳兒。年僅六歲就到太原一晉劇團學藝,並由師孃起名“郭蘭英”,在戲班裡飽嘗學徒之苦。由於她天賦聰穎勤學好問且悟性很強,十二歲時就能在某些劇中扮演主要角色。年屆十四歲被帶到張家口同德戲院搭班演戲,雖尚未出徒,但在戲班中已挑起大梁,成為深受群眾歡迎的主角。

  1945年8月,張家口第一次解放後,郭蘭英在革命新文藝的影響下,結束了“臺上主人臺下奴”的舊藝人生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參加了華北聯大文工團,開始新的藝術征程。在黨的春風化雨中,她的思想與藝術都進步很快,1948年在解放了石家莊首次演出歌劇《白毛女》,扮演喜兒,由於她聯想到自己的苦難身世,悲憤至極,表演得非常投入,藝術形象生動感人,不僅極大地感染了廣大觀眾,還受到前來觀看演出的周恩來副主席的高度讚揚。

  30多年來,郭蘭英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竿頭再進,刻苦學習堅持練功,一直沿著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道路前進。邊寨草原、油田廠礦、軍營哨所、港口碼頭都留下她的足跡,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傳遍她的歌聲,成為人民愛戴的享譽全國名播遐邇的歌唱家。

  郭蘭英隨團人員來蔚駐到北洗冀村高啟慧院(後搬到閆玉榮院)不幾天,村民就得知,這次“文藝連”裡有在張家口唱過山西梆子的郭蘭英,當時她40多歲,中等身材,衣著樸素,走起路來很有精神。來村不久,文藝連即掀起了揪“文藝黑線”人物和“5·16”分子運動,演職員們互相揭發、批判,連部院牆上貼滿了大字報,還出現了多幅“打倒‘五·一六’分子郭蘭英”的大字標語和揭發郭蘭英“罪行”的大字報。在這種環境中,她仍堅持早起調嗓子,練基本功,後來連部對她這些最基本的活動也被阻止。就這樣,郭蘭英失去了人生自由,不但不能唱歌練功,而且夫妻近在咫尺也不能見面。她只能強壓著心中的苦怨,默默地接受“批鬥”和“勞動改造”,飽嘗農田的勞作之苦。淳樸的駐地群眾,從沒有把她視為“另類”,人們出於對藝術家的同情和愛護,暗暗地予以關照。特別是房東閆玉榮大娘對她的照料更是無微不至,經常為她做些可口的飯菜,避開監督替她去購銷點買白糖,並把自家的母雞煎好,讓她補身子。霜降過後接連降溫,衣著單薄的郭蘭英難以禦寒,閆玉榮悄悄買上棉花,給郭蘭英縫上棉衣過冬。一次,郭蘭英想給北京有關領導寫封信通報情況,但軍管很嚴,不允許寄信。正在愁苦之際,社員郝仲寶(閆玉榮之子)甘冒風險,步行將信送到西合營郵局。

  人民群眾對藝術家的關懷,使身陷困境的郭蘭英深為感激,同時也激勵了她在逆境中戰勝困難、正視人生的堅強意志。

  春節前,周總理和鄧穎超同志以私人名義給郭蘭英寄來賀卡,使她倍受鼓舞。之後,境遇逐漸有所好轉,她終於歷盡艱難挺了過來。

  在兩年多的“勞動改造”期間,郭蘭英與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她在心中時時湧動著對鄉親們的深深感念,同時盡心盡力地給鄉親們以回報:她接濟過房東,她看到鄰居馬存前家孩子多、女人有病、生活困難,就將自己的一些衣服送給他們,並送給40元錢……當時一些激進分子知道後,說馬存前參加過黃天道,郭蘭英幫助了有問題的人,被批鬥了好幾個晚上。

中國歌劇舞劇院及其郭蘭英在蔚縣

  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郭蘭英於1972年重返北京。生活上雖有改善,但還不能登臺演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回京後的郭蘭英,沒有忘記在危難中幫助過她的鄉親,沒有忘記北洗冀的恩人。她經常給房東閆玉榮寫信問候,曾給閆玉榮捎來路費,將閆接到北京,給予熱情款待,並多次帶她遊覽了首都名勝,還為她買衣物。北洗冀村的村民去京辦事,只要郭蘭英得知,她就要抽時間看望,為他們解決問題,為他們提供方便。

  中國歌劇舞劇院的同志們來到蔚縣後,當地群眾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能看到他們精彩的演出,尤其是想聽聽郭蘭英的歌聲。群眾的期望,逐級反映,竟成為大家強烈的要求。1970年秋,經上級批准“文藝連”在北洗冀舉行一場慰問演出,並批准郭蘭英登臺表演,以滿足群眾的要求。消息不脛而走,迅即傳遍壺流河沿岸的村莊,人們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演出那天,歌劇舞劇院的藝術家們還未走上舞臺,臺下的觀眾已摩肩接踵滿滿當當,足有2萬餘人。演出雖無完備的樂隊伴奏,也沒有應有的化妝,但每一曲唱完,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尤其是郭蘭英的演唱更受歡迎,郭蘭英第三個出演,她一出場就迎來了雷鳴般的掌聲,她從《憶苦歌》開始,一氣唱了4支歌,那悠揚的歌聲,字正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優美動聽,她唱出了情感,唱出了精神,聲聲扣人心絃,句句給人以美的享受。她的歌聲一次次博得觀眾喝彩。因為她的出演是經上級特批的,故還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唱完後依依留連地向觀眾致意,人們從內心裡迸發出對這位歌唱藝術家的讚頌與感謝。

  那天,臺下的觀眾,來自壺流河南北的四面八方,路程最遠的有壺流河北的白草窯和壺流河南的九宮口一帶的群眾。

  演出已經結束,人們留連忘返,遲遲不願離去。有的群眾還編了順口溜抒懷。

“聽了郭蘭英一聲唱,渾身有勁心亮堂!”

郭蘭英簡介

中國歌劇舞劇院及其郭蘭英在蔚縣

  郭蘭英1929年12月生於山西平遙,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晉劇表演藝術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民族聲樂教育家。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

  1982年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86年在廣東番禺郭蘭英藝術學校任校長。1989年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2005年榮獲首屆中國電影音樂特別貢獻獎等。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2016年2月,參加201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唱歌曲《回聲嘹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