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4次、蘇州15次,你的城市被長三角新規劃@多少次?

交匯點訊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為《規劃綱要》),這是指導長三角地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依據,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交匯點記者注意到,江蘇有9個設區市被納入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核心圈層,江蘇13個設區市裡,有12個市被提及。其中,蘇州被提及最多,有15次;南京其次,被提到了14次;只有宿遷沒有被提及。那麼,你的城市被《規劃綱要》@了多少次?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建設中又領了哪些新任務,被賦予了什麼新期待?

【蘇州15次】

第1次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核心圈層

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第2次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示範引領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第3-6次

加強跨區域合作

探索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

支持虹橋-崑山-相城、嘉定-崑山-太倉、金山-平湖、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等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加強規劃銜接,統籌佈局生產生活空間,共享公共服務設施,共同推動跨區域產城融合發展。

第7-9次

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

加強省際產業合作,有序推動產業跨區域轉移和生產要素雙向流動。

推廣上海臨港、蘇州工業園區合作開發管理模式,提升合作園區開發建設和管理水平。

加快推進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海寧分區、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合作園、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合作園等一批省際合作園區建設,推動產業深度對接、集群發展。蘇滁現代產業園是蘇州工業園區走出江蘇合作共建的第一個項目,總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2012年4月28日開工建設。如今,蘇滁現代產業園的產業高地效應已逐步顯現,成為安徽、滁州產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

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項目是中新集團在蘇州工業園區、蘇通科技園區、蘇滁現代產業園等產城融合項目之後的又一個大型產城融合項目,規劃總面積16.5平方公里,圍繞打造重量級未來產業目標,重點聚焦發展智能傳感產業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傳感器研發和製造為核心,打通上游芯片核心關鍵部件和下游汽車電子、消費電子、航空電子等應用製造端,帶動智能傳感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智能傳感谷”。

第10次

協同推進港口航道建設

在共同抓好長江大保護的前提下,深化滬蘇長江口港航合作,蘇州(太倉)港建設上海港遠洋集裝箱運輸的餵給港,發展近洋航線集裝箱運輸。

第11次

推動教育合作發展

推動高校聯合發展,加強與國際知名高校合作辦學,打造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崑山杜克大學等一批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

第12次

共同構建數字化貿易平臺

積極對接全球電子商務新模式新規則新標準,聯合加強數字化貿易平臺建設,加強跨境電商國際合作,推動國際貿易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蘇州、無錫、義烏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合力打造全球數字貿易高地。

第13次

加強國際合作園區建設

“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加快推進國際產業雙向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依託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各類開發區,加快建設中韓(鹽城)產業園、中意寧波生態園、中德(合肥)合作智慧產業園及太倉、蕪湖、嘉興等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

第14次

系統集成重大改革舉措

複製推廣滬蘇浙改革創新試點經驗,加快上海和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浙江國家信息經濟示範區、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江蘇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蘇州工業園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等制度創新成果的集成落實。

第15次

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加快複製推廣示範區一體化發展制度經驗,按照中心區、全域、全國推廣層次,定期形成推廣清單並按程序報批。充分發揮示範區引領帶動作用,提升上海虹橋商務區服務功能,引領江蘇蘇州、浙江嘉興一體化發展,構建更大範圍區域一體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南京14次】

第1次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核心圈層

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第2次

科技創新優勢明顯

區域創新能力強,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均佔全國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發強度均超過3%。

第3次

城鎮鄉村協調互動

上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較好發揮,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等城市群建設成效明顯,同城化效應日益顯現。

第4次

強化區域聯動發展

發揮江蘇製造業發達、科教資源豐富、開放程度高等優勢,推進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發展,加快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南京江北新區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第5次

推動都市圈同城化

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都市圈建設,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統一規劃建設都市圈內路、水、電、氣、郵、信息等基礎設施,加強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內其他城市的市域和城際鐵路、道路交通、毗鄰地區公交線路對接,構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

第6次、第7次

推進都市圈協調聯動

加強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協同發展,打造東中部區域協調發展的典範。

強化南京都市圈與杭州都市圈協調聯動。

第8次

全面推進人的城鎮化

完善適應上海超大城市特點的戶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積分落戶制度,提升中心區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全面放開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鎮的落戶限制,有序推動農村人口向條件較好、發展空間較大的城鎮、特色小鎮和中心村相對集中居住和創業發展。

第9次

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

優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區域航空樞紐功能,增強寧波、溫州等區域航空服務能力,支持蘇南碩放機場建設區域性樞紐機場。

第10次

協同推進港口航道建設

加快建設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港區、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蕪湖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連雲港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淮河出海通道,規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小洋山北側集裝箱支線碼頭。

第11次

共同推動重點領域智慧應用

加快長三角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支持北斗導航系統率先應用,建設南京位置服務數據中心。

第12次

加快區域電網建設

加強跨區域重點電力項目建設,加快建設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過江通道,實施南通—上海崇明500千伏聯網工程、申能淮北平山電廠二期、省際聯絡線增容工程。

第13次

共同構建數字化貿易平臺

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蘇州、無錫、義烏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合力打造全球數字貿易高地。

第14次

加強國際合作園區建設

依託上海國際大都市和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高水平打造國際組織和總部經濟聚集區。


【鹽城3次】

第1次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核心圈層

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第2次

加強國際合作園區建設

依託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各類開發區,加快建設中韓(鹽城)產業園、中意寧波生態園、中德(合肥)合作智慧產業園及太倉、蕪湖、嘉興等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

第3次

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

加快推進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海寧分區、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合作園、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合作園等一批省際合作園區建設,推動產業深度對接、集群發展。


【無錫2次】

第1次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核心圈層

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第2次

共同構建數字化貿易平臺

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蘇州、無錫、義烏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合力打造全球數字貿易高地。加快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


【連雲港2次】

第1次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核心圈層

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第2次

共建省際產業合作園區

繼續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連雲港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江蘇沿海地區發展。


【泰州、常州、揚州、鎮江、淮安、徐州各1次】

泰州、常州、揚州、鎮江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核心圈層

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淮安

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

加強航空貨運設施建設,加快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規劃建設嘉興航空聯運中心。

徐州

加強區域合作聯動

加強長三角中心區與蘇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區的深層合作,加強徐州、衢州、安慶、阜陽等區域重點城市建設,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協同發展。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規劃的藍圖已經畫好了,而接下來,江蘇13個設區市將如何擁抱長三角一體化,展現江蘇作為,我們拭目以待。

交匯點記者 周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