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北京時間12月2日下午17時許,隨著中俄兩國元首通過視頻連線下達指令,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建設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是中俄兩國能源領域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又一重要成果,對於促進中俄務實合作、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2014年5月21日,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頂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了總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年供氣量380億立方米、期限長達30年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從黑龍江省黑河市入境,途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9個省、市、自治區,全長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全線分北段、中段、南段三段分段核准、分期建設。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以“優質工程”“綠色工程”為目標,在中國管道建設史上創下了多項新的記錄:首次採用1422毫米口徑、X80高鋼級、12兆帕高壓力的組合,建成目前國際上單體規模最大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工程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我國加快技術和裝備國產化的代表性工程,全線首次全面應用全自動化焊接、全自動超聲波檢測、全機械化防腐補口技術。

該管道是我國管道史上第一條關鍵設備和核心控制系統全面實現國產化的管道

管道沿線自然環境複雜,多年凍土、水網沼澤和林帶交替分佈,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40℃,有效工期緊,社會依託差,工程實行全新的“IPMT+監理+E+P+C+運營單位”(聯合項目管理團隊+監理+設計+採購+施工+ 運營單位)管理模式和運作機制,參建各方相互協作、相互支持,有效解決了施工和項目管理面臨的諸多困難與挑戰。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作為我國首條智能管道的樣板工程,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以“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週期管理”為理念,通過“移動端+雲計算+大數據”的體系架構,集成項目全生命週期數據,實現管道從建設期到運營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推進我國油氣管道建設由數字化向智能化轉變。

結合當前國家戰略、產業升級、企業發展新形勢,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通過“五大轉變”,實現“三全”目標,使其具有全方位感知、綜合性預判、一體化管控、自適應優化的能力,這是實現本質安全、卓越運營和管道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結合“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部署,按照集中監視、集中巡檢、集中維修的遠程運維智能新模式全新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的第三代油氣長輸管道,將帶來管理水平和運行綜合效益的全面提升。

據瞭解,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管線與東北管網系統、陝京系統、西氣東輸系統互聯互通,共同組成縱貫南北、橫跨東西、連接海外的天然氣管網格局,加快了“全國一張網”建設。工程建成後,可向東北、環渤海、長三角等地區穩定供應天然氣資源。整條管道初步計劃2023年建成。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中俄東線北、中、南段全線建成後,每年可向東北、環渤海、長三角地區穩定供應清潔優質的天然氣資源380億立方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2億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82萬噸,惠及沿線9省市4億多人口,有效改善和緩解沿線地區大氣汙染現狀。對提升東部地區清潔能源供應量,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大慶油田工程建設公司參與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施工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