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藏千年生計,80後小哥被窮逼出活路,用十年成就百萬戶


漫山紅遍,層林盡染。深秋的魯中山區,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時節,蜿蜒的山路直達山頂,途中紅葉相伴,美不勝收。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山民,無時無刻都在接受著大山的饋贈。

山間,幾株柿子樹落光了葉子,顆顆柿子宛如一盞盞紅燈掛滿枝頭,背後,是五彩斑斕的大山。在這裡,這樣的景象隨處可見,為此當地還被冠上一個響亮的名頭——柿子溝。

深秋掛柿餅,千百年來的傳統習俗,如今已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柿餅營養價值豐富,同時也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其甘甜的口味深受男女老少喜愛。山腳下,佔地上千平的帆布棚內掛滿了柿子,待其晾乾水分,掛滿柿霜,甘甜美味的柿餅就會被村民高價賣出,流向全國各地。

“趁著還能動,就自己再做點柿餅,孩子們也都喜歡吃,剩下的俺自個也能趕集賣點,賺點零花錢。”路旁,年邁的老奶奶顫顫巍巍的將一片柿子鋪平晾曬。“還是人家年輕人活絡,曬柿餅子都能發了家。”話語間,老人滿是羨慕。

這片柿餅的主人姓王,是位30歲左右的小夥,從老輩起,家裡就在每年秋季製作柿餅,到他這代,頭腦活絡的他將自家這代代傳承的手藝不斷擴大規模,僅眼前這一片,柿子就達幾十噸之多。

“打小晾柿餅,那時家家戶戶都有,這幾十裡山路,一到秋天紅紅一片,可好看哩!”年近八旬的老奶奶麻溜的剝著柿皮,一邊還回憶著老輩時的記憶。

做柿餅要剝皮,沒接觸過的人不會想的到,手中一把刮皮刀,在山民的手中耍的尤為熟練,一個柿子不過幾秒鐘,就被颳了個乾淨。“就這,在咱這算是慢的!”大姐謙虛的說道。

“果形規整的柿子用機器剝皮,不規整的就就得人工剝。”一旁,大姐邊操縱的著機器,邊迅速將柿子皮剝落。“是比咱人快,再過幾年咱就得被機器給替代了。”一筐柿子剝完,大姐朗聲笑道。

附近村子的老農推著一車剛剛摘下的柿子,哼著小曲來前往收購點。“八毛錢一斤,這幾筐能買百多塊錢哩,這樣的柿子咱山上多的是,就撿好的摘。”

“以前家家掛,卻從來沒有形成規模,現在交通便捷,銷售渠道也越來越多,咱就想著能不能借助咱山裡的資源,還有這世代傳下來的活計,找到一條致富路。”雖然年齡不大,小哥卻從事這一行當已有十多年。“還不是被窮逼的,以前的山裡人可不像現在,太窮太難!”小哥笑道。

小小的柿子,在勤勞的山民眼中,沒有可丟的東西,哪怕是被削下來的皮,都被成片的晾在路邊或廣場上。“好東西,曬乾了可以賣錢,去年好兩塊錢一斤哩!”不斷翻著柿皮的老農樂呵的笑道。

柿皮中含有鞣酸,雖然平時人們不會去直接食用,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其他價值。“曬乾能入藥,能泡水喝,還能研磨成粉摻在飼料裡。”介紹起柿子皮的用途,老人開始滔滔不絕。

“這一批50噸柿子,能出20多噸柿餅,以批發為主,沒事也在網上賣。”從深秋到冬初,兩個月不到的時間,這樣四五批柿餅,小哥就靠著這老輩流傳下來的產業,成就了自己這村裡為數不多的百萬元戶。

火紅的柿子就像山民的生活,這也是他們最喜歡的顏色。“從窮日子走過來,如今咱們山村的的農民也都有錢了,日子過得就像咱山裡的柿子,到處紅紅火火。”看著眼前層層的大山,小哥不禁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