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之殤:羅敏的千億市值路在何方?

一家擁有7830萬註冊用戶量的公司,淨利率40.11%,前三個季度掙了31.36億元,市盈率(TTM)只有2.5倍,市值不到14億美元。

這麼質地優良的公司,股價應該有多大漲幅?

答案是,上市兩年來跌跌不休,從最高百億美元市值跌到現在不過14億美元,這家公司就是趣店。在最近公佈三季報後,趣店股價又瞬間崩盤,四天大跌近40%。

趣店之殤:羅敏的千億市值路在何方?

面臨疾風 三季報的衝擊波

根據趣店三季報,公司當季實現總收入25.9億元,同比增長34.3%,淨利潤10.6億元,同比增長52.9%。趣店開放平臺業務的收入為9.933億元,佔總收入的38%,佔淨利潤的90%以上。

三季報發佈當天,趣店股價閃崩,下跌21.07%,隨後三個交易日分別下跌5.07%、18.33%、10.68%,到11月21日跌到了4.1美元/股。

趣店之殤:羅敏的千億市值路在何方?

至於股價下跌的原因,有分析指向趣店下調淨利潤預期以及資產逾期率上升。據三季報,趣店調整全年淨利潤預期,從45億元下調5億元至40億元。

對此,趣店方面對北青金融表示,“公司對截至第四季度的外部環境持保守態度,因此對全年淨利潤目標進行相應調整,但公司的利潤指引仍然達到4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7%。”

實際上,在三季報發佈前,趣店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財報發佈後並沒有止住跌勢。11月14日股價最高7.89美元/股,到21日最低點4.07美元/股。7天時間,趣店市值減少了近10億美元。

美東時間11月29日,趣店股價回漲至4.96美元/股。

專注於中概股研究的機構Terracotta Investments亦在投資博客SeekingAlpha刊文,表明看空趣店的立場,趣店核心的現金貸款業務將繼續在長期下滑通道中滑落,同時貸款撮合業務也正在變成強弩之末。他們的開放平臺缺乏必要的差異度和競爭力,未來幾個季度增長減速幾乎是必然的。管理層這次調降財測就是最明確的警告,說明資產品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將是該公司的關鍵性風險。

大賺十億,為何投資者奪路而逃?

趣店三季報發佈後,有國際投行直接看空趣店,包括摩根士丹利等調低目標價,最低目標價只有4美元。相比季報公佈前的7美元以上價格,相當於直接對摺。

趣店之殤:羅敏的千億市值路在何方?

“趣店原有模式不再,轉型大白失敗,如今所謂開放平臺本質就是賣流量,如果不承擔風險,那麼開放平臺交易額是多少才能實現三季報的盈利?”一位美股投資者告訴北青金融,他不看好互金中概股,首先是風險問題,再者數據不透明。

對於趣店的爭議,一直離不開監管風險。

趣店依靠校園貸起家,後來憑現金貸業務一路上市,而這兩項業務都遭遇行業強監管。今年第三季度,監管風險帶來的影響再次重演。催收和數據行業的強監管,帶來行業的流動性收縮,壞賬全面上升。

趣店股價大跌背後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於兩個方面,首先是國內一年多以來,對於互金行業嚴管的政策措施,這是最根本的原因。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在對北青金融分析指出,在這一背景下,趣店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業績一直暴增,這種情況其實是反常的,尤其是利潤來自開放平臺這樣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他認為,趣店股價下跌的第二點原因就是美國市場對其的開放平臺數據的真實性有質疑。

“趣店本身並不是一個自帶流量的產品,它能夠帶來多大的開放平臺用戶、流量給其他的合作伙伴,以及開放平臺的可持續性並不清晰。”張毅分析指出,對於趣店開放平臺帶來利潤快速增長的模式,不太具有可持續性。在流量的導入和分發方面,與國內大量互聯網企業相比,趣店並沒有任何優勢。開放流量這樣的業務,本身自帶流量的平臺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此外,經濟學家餘豐慧告訴北青金融,金融最大的風險在於信用缺失,如果對用戶的信用狀況摸不清的話,這種風險很大。開放流量是一個方向,但如何做風控,是否能夠滿足監管的要求是要考慮的問題。

對於開放平臺業務的發展,趣店對北青金融表示,開放平臺業務本質是通過推薦、連接,以及大量的技術能力輸出,去幫助金融機構降低獲客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也就是一個公司去投入用戶成本,多家機構去共享,降低所有人的成本。

趣店倚重的開放平臺到底有多少增長潛力?

“低風險-高收入-高增速”不可能三角

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趣店M1+和M6+逾期率環比上一季度有所攀升,這引起了投資者的警覺。這一問題在趣店三季報電話會議上也被問到,趣店高管解釋稱,開展新用戶測試使得該季度資產質量下滑。

趣店之殤:羅敏的千億市值路在何方?

在趣店7830萬註冊用戶中,獲得信貸額度的用戶超過3300萬,也就是說,還有4500萬用戶沒有授信。開發新用戶逃不開不良率上升的風險,不開發就面臨著新增客戶流量不足,導致業務增速放緩。

對於新增活躍用戶數的下滑,趣店方面回應北青金融稱,公司第三季度主動停止了新用戶的測試,所以環比略有下降,但同比新增借款用戶仍然保持13%的增長。

而據官方信息,趣店開放平臺業務,包括向金融科技平臺提供流量分發,以及向持牌金融機構進行交易分發。今年第一季度,趣店流量分發業務累計服務250萬戶,交易分發業務累計服務13.7萬戶。第二季度,流量分發業務累計服務340萬戶,環比增長34.1%,交易分發業務累計服務41.7萬戶,環比一季度增長204%。

不過到了第三季度,趣店不再公佈流量分發業務數據。僅公佈開放平臺的交易分發用戶總數,環比上一季度增加153.3%至105.7萬。

從趣店用戶數據拆解,第三季度,趣店註冊用戶數同比增長11.8%,達到7830萬。趣店借款人總數環比上一季度增長3.6%至1900萬,不過,新增活躍借款人為66.9萬人,環比上一季度下滑了38.9%。

新用戶跟不上“節奏”,那隻能在老用戶身上挖潛。

根據趣店財報中披露的待償還借款人和貸款餘額計算,二季度趣店人均借貸餘額為4704元,到了三季度人均借款餘額升至6095元。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的重複借貸比率為70%,三季度重複借貸比率超過70%。而舊客戶復借率增加,意味著還款壓力提升,新客戶開發即面臨壞賬提升,趣店面臨的則是“低風險-高收入-高增速”的不可能三角困境。

一位雪球的美股投資者說了一句看似提問也是回答的話:在互聯網流量紅利消退的今天,沒有了任何流量與技術優勢的它將如何維持自己的營收和業務增速?

螞蟻斷流 從此風雨飄搖

趣店的起起落落,離不開一個貴人,螞蟻金服。

2015年8月,趣店獲得2億美元融資,螞蟻金服領投。三個月後,趣店“來分期”業務上線並接入支付寶。從此趣店一飛沖天。通過支付寶的導流,給趣店帶來了大量活躍借款人。趣店在招股書中也表示,2015年11月,通過支付寶獲取了大多數重複借款人。

同時,螞蟻金服的數據還給了趣店風控支持。據招股書,趣店的風控評估中,有三項指標來自螞蟻金服。信貸業務的核心是風控和獲客,趣店這兩項業務的背後都有螞蟻金服的身影。這便給市場留下了趣店高度依賴螞蟻金服的印象。

當然,趣店也為此付出了真金白銀。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趣店對支付寶的付款處理和結算費用分別為為820萬元、4120萬元、5040萬元。截至2017年上半年,趣店向支付寶支付了6040萬元的獲客費。

看起來是共贏的生意,卻並未持續太久。

2017年12月1日,《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正式下發,互金行業迎來重拳整治。8個月後,趣店與螞蟻金服的合作到期,雙方不再續簽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協議。據稱,趣店專注於高風險客戶群的做法引起了螞蟻金服的憂慮,他們並不希望支付寶app和發薪日貸款扯上瓜葛。終止合作的消息一出,趣店股價暴跌20%。

趣店的圖標從支付寶上消失了,離開了螞蟻金服,趣店的風控和獲客一直是話題中心。

長袖善舞 無奈成就了了

華爾街有句諺語:“Don't rock the boat.”通俗翻譯過來,就是不要作死。

趣店之殤:羅敏的千億市值路在何方?

2018年3月12日,趣店領軍者羅敏在他第35個生日立了一個flag:趣店市值千億美金之前不再領薪水和獎金。他的信心之一,就是已經啟動的大白汽車項目。

2018年1月,羅敏首次對外披露了在汽車分期行業的佈局,大白汽車正式亮相。羅敏和趣店對大白汽車業務予以厚望,其在“芝士超人”上狂撒1億元廣告費就能看出擴展新業務的迫切。

從2017年10月31日大白汽車首家門店落地,到2018年第一季度末,大白汽車在全國佈局了175家線下門店,員工超過660人。由於大白汽車的佈局,2018年趣店第二季度的營收成本同比增長387.8%。

羅敏對大白汽車的發展速度甚是滿意,更是豪言到2018年年底,大白汽車將躍居全國汽車零售的top5,再過幾年大白汽車的銷量將達到200萬輛,市值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

然而,大白汽車運營不到1年就開始縮減門店。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9月,大白汽車門店規模,從179家降至49家。

大白汽車業務帶來的收入,也經歷了高開低走。2018年四個季度以及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分比為5.5億元,7.9億元,5.9億元,2.6億元和1.4億元。

最終羅敏不得不承認了失敗。趣店集團二季報中宣佈,基於開放平臺的巨大機會和汽車行業風險的不確定性,戰略上全面收縮大白汽車業務,公司將於2019年5月21日起停止大白汽車的新車銷售業務。

草率向汽車行業跨界,缺乏專業運營能力,項目運營成本高、效率低最終導致了大白汽車的崩盤。

留給趣店和大白汽車的,還有聚投訴、黑貓投訴上大量遭遇分期套路的投訴。

瘋狂拋售 離去的投資人

在創業路上,羅敏曾遇到三個“貴人”,分別是梅花天使創投創始人吳世春、源碼資本創始人曹毅和崑崙萬維CEO周亞輝。按照羅敏的話來說:“這三個人在趣店集團發展壯大的資本運作中都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隨著趣店股價越跌越低,那些背後的大佬們也越走越少,套現離場成了共同的選擇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末,趣店公眾股東佔比31.3%,其他前六大股東包括,羅敏全資持有的Qufenqi Holding Limited持股21.4%,螞蟻金服全資持有的API(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2.7%,崑崙萬維持股12.6%,杜力的Phoenix Entities持股12.0%,由藍馳創投朱天宇的Zhu Entities持股6.9%,Ark Trust(Mgmt. and employees)持股3.1%。

趣店之殤:羅敏的千億市值路在何方?

趣店之殤:羅敏的千億市值路在何方?

11月最新披露的材料顯示,趣店公眾股東持股佔比升至68%,其餘三大股東包括羅敏全資持有的Qufenqi Holding Limited持股25%,杜力的Phoenix Entities持股比例減至5%,Ark Trust(Mgmt. and employees)持股比例減至2%。

也就是說,螞蟻金服、崑崙萬維和朱天宇均套現離場。

羅敏的千億之路到底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