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眼鏡?生豬養殖企業月銷量暴跌30% 竟是為了明年擴產

大跌眼鏡?生豬養殖企業月銷量暴跌30%,竟是為了明年擴產!豬價拐點在哪?

天邦股份最新公告顯示,公司11月銷售商品豬頭數環比大降超過3成。

但這並非意味著生豬市場需求開始火速降溫,反而是養殖企業備戰需求升溫的別樣信號。

大跌眼镜?生猪养殖企业月销量暴跌30% 竟是为了明年扩产

兩路併發 養殖公司擴產能潮湧

天邦股份(002124)12月1日晚間發佈《11月份商品豬銷售情況簡報》,公司2019年11月份銷售商品豬9.48萬頭,銷售收入2.96億元,銷售均價41.91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30.09%、-20.71%、-1.79%。這與多個部門近期公佈的系列數據所顯示的豬肉價格呈持續回落態勢相吻合。

從簡報來看,公司環比波動最大的指標是商品豬銷售頭數,降幅超過30%。這一下降趨勢此前就已經明確。

以今年10月為例,天邦股份銷售商品豬13.55萬頭,環比降24.74%,同樣是三大指標中降幅最大的指標。當時公司就明確,數據環比下降主要是由於公司減少了仔豬和種豬銷售數量。

在12月1日晚間的最新公告中,天邦股份再度將數據下降的進一步原因進行了明確。公司表示,2019年11月份出欄數量環比下降,主要是為了明年擴產做準備,減少了仔豬和種豬銷售數量。這意味著,天邦股份正式加入了明年擴產的大軍當中。

實際上,因為備戰增產計劃而導致商品豬銷售下降的案例並非僅僅出現在天邦股份一家公司身上。早在2019年9月,溫氏股份銷售商品肉豬僅為88.80萬頭,收入28.30億元,銷售均價28.73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21.92%、2.87%、25.73%。溫氏股份當時也表示,為保證公司後期增產計劃的實施,公司加大從三元雜商品豬中挑選優秀母豬留作種源。

同樣擬擴產生豬養殖的公司還包括康達爾。12月1日晚間,公司發佈公告,公司於11月30日與廣西賀州市政府簽署投資框架協議,擬投建康達爾賀州市年出欄20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鏈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約60億元。

大跌眼镜?生猪养殖企业月销量暴跌30% 竟是为了明年扩产

除了直接投資增量產能之外,A股養殖龍頭企業還在通過外延併購實現自身產能的擴張。以新希望為例,今年11月中旬,公司公告擬收購全生農牧100%股權,收購價格為1.35億元;同時擬收購新牧養殖100%股權,新牧養殖的相關資產和其股東擁有生物資產總收購價格為8.5億元。這說明,模式創新疊加資金優勢之下,新希望生豬養殖業務板塊處於快速擴張通道。

此外,溫氏股份也是外延擴張的典型。繼今年10月以6.4億元現金收購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80%股權、11月5日與浙江華統肉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合資公司從事生豬養殖業務後,溫氏股份11月28日再度出手,下屬全資子公司溫氏(深圳)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籌劃以現金3.5億元購買河南省新大牧業股份有限公司41.22%股份,同時對新大牧業現金增資4.6億元,從而獲得新大牧業5720.49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61.86%),以期進軍河南市場,完善豬產業在全國的佈局。

市場+政策:雙輪驅動

今年以來,伴隨著產品價格的上行,養殖類A股公司盈利可觀。

根據Wind統計數據,今年1-9月,A股16家畜禽上市公司合計營業收入為1857.26億元,同比增長16.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3.44億元,同比增長204.27%。16家公司銷售毛利率區間為3.82%-64.50%,平均銷售毛利率為22.10%,高出去年同期10.32個百分點。

在12月1日晚間最新公告中,天邦股份也明確表示,公司2019年1-11月商品豬銷售收入39.95億元,同比變動47.99%。

在市場規律作用的,“擴大養殖規模”成為產業內公司的不二之選,A股公司紛紛擴產之下,生豬產能持續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生豬擴產能潮湧,除了市場作用之外,還與政策因素有關——部分公司擴大產能明確指向了鄉村振興。

以康達爾為例,公司實際控制人陳華就明確表示,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關於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決策部署,優先保障賀州市綠色安全優質食品供應,切實履行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在賀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康達爾在賀州投資建設年出欄200萬頭的生豬養殖產業鏈項目, 助力賀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未來,康達爾將積極發揮行業優勢,助推賀州現代生態養殖發展,助推賀州實體經濟建設,實現合作共贏。

擴產能面臨的新挑戰

產業主體擴充產能之下,生豬產業諸多要素開始新的滌盪。

以肉價為例,農業農村部日前表示,綜合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降幅明顯收窄、規模豬場生產由降轉增、飼料產量止降回升、種豬銷量持續大幅增長等判斷,養殖生產積極性正進一步提高,年底前產能有望探底回升,市場供應明年有望基本恢復。

有券商認為,在未來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隨著南方醃臘、北方灌腸消費高峰期來臨,11-12月份豬肉價格可能再度上漲;但隨著國家各種調控措施落地,豬肉價格上漲幅度有限。整體來看,國內豬價2020年上半年或仍維持高位,三季度或是豬價的拐點。

雖然A股公司擴產能的熱情高漲,但相關疫情也在增加生豬養殖企業的成本。

部分A股公司今年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為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國內非瘟疫情較為嚴峻,倒逼相關公司持續提升生物安全硬件基礎設施的改造,強化物品、人員的管理,加大生物安全防控成本的投入。多家公司此前曾對媒體公開表示,非洲豬瘟防控以來,商品肉豬成本出現明顯增加。

對於這一新挑戰,正邦科技方面人士指出,“公司產能一直在擴大,非洲豬瘟會給公司擴產帶來風險,但反而會加快行業去產能,對我們來說並不完全是壞事。”

此外,如何在擴產能與供給側改革之間做好有效銜接,也是這股熱潮下生豬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新課題。北京農業大學相關人士指出,從長遠來看,解決肉價週期性漲跌問題,就是要在供給側改革上做文章。一方面發展規模化養殖,穩定生豬存欄量,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加快生豬品種改良,改善養殖條件,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實現豬肉多樣化優質化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