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奪冠卻懸了,中超要變天了嗎?

2019年中超聯賽終於落下大幕,在毫無懸念的情況下,恆大以2:0戰勝申花輕鬆奪得隊史第八個冠軍。由於上一輪比賽取得亞冠資格的前3名和2支降級球隊都已確定,讓最後一輪比賽變得多餘和索然無味。

反而是不甘寂寞的全新足協,近來的件件舉措卻讓平靜的江湖激起軒然大波,聯想到前段時間討論中的關於限薪和歸化外援的種種新政策。更讓空氣中瀰漫著緊張和猜測的味道:難道中超要變天了嗎?


恆大奪冠卻懸了,中超要變天了嗎?

恆大奪得隊史第八冠


足協新政,似有所指

一件事是足協剛公佈的2019年中超最佳教練候選人:佩雷拉、李霄鵬、李鐵

相信大家看到這個名單都不禁啞然失笑,作為國產教練的代表,本賽季執教表現確實不錯的李霄鵬和李鐵入選無可厚非。聯賽第二名的國安經歷了中途換帥,熱內西奧功力未顯沒有入選也說得過去。但經歷了新舊更替、主力傷病潮後仍取得史無前例的13連勝(中超歷史並列第一,恆大隊史第一)以及賽季第八冠的卡納瓦羅卻沒有入選,尤其是2周前恆大剛在天河體育場以2:0完勝上港,可謂是鎖定本賽季中超冠軍之役。勝敗雙方主教練完全逆轉的待遇,讓包括那些不喜歡和嫌棄卡納瓦羅的媒體都大吃一驚。

還有一件事,在最後一輪恆大奪冠幾乎板上釘釘的情況下,冠軍獎盃卻不能當場頒給恆大,要等到中超頒獎禮時再行頒發,甚至不許恆大自行搞奪冠慶典。這讓廣東媒體一片譁然,

2018年上港奪冠時當場頒發了獎盃,為什麼今年就不可以?這不是雙重標準嗎?


恆大奪冠卻懸了,中超要變天了嗎?

勝負關係逆轉的最佳主教練評選


這兩件畢竟還算小事,但前段時間議論紛紛的足協新政就是大事了。

擬定的“限薪令”除了針對國產球員作出了頂薪中超1000萬、中甲600萬、中乙300萬的規定,還對入籍的歸化外援做出規定,無論有血緣和非血緣關係的歸化都和國產球員同樣一視同仁。

還有一條,中超球隊最多允許非華裔歸化球員註冊2名,上場1名。

目前為止,非血緣歸化最多最快的球隊是誰?恆大呀!恆大共計歸化了埃裡克森,高拉特,阿蘭,阿洛伊西奧,費爾南多等5人。而且埃裡克森,高拉特,阿蘭,阿洛伊西奧等人手續基本已經辦妥,埃裡克森甚至已經代表中國隊出戰世預賽。


恆大奪冠卻懸了,中超要變天了嗎?

恆大歸化外援


這樣的新政如果推行,對恆大無疑是晴天霹靂。

不僅是歸化的5人只能有2人留在恆大,3人必須找下家外租。而且還有一個異常棘手的事情,當初答應歸化這些外援,不是雷鋒,也不是因為仰慕中華文化之博大而入籍,定然和恆大簽訂了高薪長約。然而,現在居然要他們和本土球員一樣的限薪,頂薪才1000萬人民幣(國腳1200萬),這不是公然毀約嗎?已經為中國隊出戰世預賽的艾克森們,定然會組成高級民工討薪團,告上國家足聯,讓恆大吃不了兜著走。

怪不得連恆大許老闆都急了,已經確定親自參加12月2日召開的第二次投資人會議。

自從全新改組的中國足協成立,前任上港的董事長陳戌源出任中國足協主席,加上恆大買單的裡皮兵敗敘利亞辭職走人,長久以來,中國足協和恆大一直保持的“親密關係”也瞬間“冷淡”下來。


恆大奪冠卻懸了,中超要變天了嗎?

新任足協主席


“功臣”還是“罪人”

自從恆大集團2011年入主中超,中超聯賽就進入了“恆大時代”,不僅僅是包攬了2011~2017年的中超冠軍,還在中超賽場上掀起一股“軍備競賽“的資本洪流。

眾多以往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國外大牌教練和大牌外援,教練如裡皮、卡佩羅、斯科拉里等,外援如德羅巴、阿內爾卡、帕託、拉米雷斯等紛紛效力中超,在恆大的引領下中超聯賽在整個亞洲範圍都變得“高大上”,上座率高,大牌多,成績上升(2奪亞冠)。繁榮的足球市場再次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願意送孩子去從事足球事業的家長也多起來。

恆大,似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中國足球的形象和生態。

同時,恆大又是中國足協“最聽話”的孩子。足協想要裡皮出任國足教練又沒有錢開這麼高的工資,恆大立馬讓出來併為國足買單;足協要組建“國家集訓隊”參加聯賽,恆大立馬把一半的國腳買過來參加聯賽;足協要歸化外援,其他俱樂部都只試探性的歸化了如李可一樣的個別華裔外援,而恆大一口氣歸化了5個非華裔外援+1個華裔外援。

在積極響應足協政策,滿足足協高層心意方面,恆大無疑是中國足球的“功臣”和足協的“寵兒”。


恆大奪冠卻懸了,中超要變天了嗎?

恆大買單的裡皮


但在眾多其他中超俱樂部和媒體的眼裡,恆大的面目卻是另外一個樣子。由於“軍備競賽“,中超俱樂部的運營成本劇增,不僅僅是引進外援和外教的費用和薪資狂漲,國產球員的價格也變得不再理性,如前段時間瘋傳的留洋歸來的U23小將胡睿寶的年薪就高達2700萬。

現在要想在中超生存10億隻是打底費用,要想爭冠至少20億以上,遠高於亞洲其他豪門俱樂部,甚至高於歐洲頂級聯賽的一般俱樂部的開支。

然而不是每傢俱樂部都像恆大背後的金主這樣財大氣粗,大部分中超俱樂部經過這麼多年的苦熬,早已不堪重負,苦不堪言。浙江綠城、貴州恆豐等中甲球隊甚至“不太願意“升入中超,每年衝超關鍵時刻都奇怪的掉起鏈子。究其原因,不外乎龐大的中超開支讓人望而卻步。

運營投入的高漲,資本泡沫的蔓延讓青訓費用也水漲船高,魯能等青訓大戶每年收費至少5~6萬打底,傳說恆大明年收費甚至要到25萬。在國外媒體看來,足球在中國早已淪為“有錢人的運動“。”金元足球“”金元聯賽“的稱號由此而來。


恆大奪冠卻懸了,中超要變天了嗎?

金元足球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在許多俱樂部和媒體眼中,無疑就是恆大。

2019年10月,中國足協正式宣佈退出中超聯盟,由投資人組建的職業聯盟將主導今後中超聯賽的規則和日常決策。前上港董事長陳戌源成為第一個“企業出身”的足協主席。傳說他並不贊成歸化無血緣的外援。

從近幾次足協組織的投資人會議來看,恆大為中國足球的種種“貢獻”,如歸化外援等,並沒有得到新任足協高層和其他投資人的“肯定”,甚至還會被大大“限制”。

時代變了,金元政策在中國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

今年恆大又奪冠了,但是屬於恆大獨霸的時代似乎正在終結,中超聯賽和中國足球也許會走向一個更加平衡和相互妥協的未來。



恆大奪冠卻懸了,中超要變天了嗎?

中超冠軍“火神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