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龍鬚菜“敲開”綠色產業“致富門”

桓仁縣北甸子鄉英英溝村創新發展龍鬚菜種植產業

“我們村現在有20多戶農民栽植了60畝東北龍鬚菜,每畝地可增收1.5萬元。栽植這東北龍鬚菜產量好、好管理,還是純綠色食品,真是我們增收致富的好渠道。”桓仁滿族自治縣北甸子鄉英英溝村東淵山野菜種植合作社帶頭人韓東淵一邊和十幾名工人收龍鬚菜菜籽,一邊和記者說道。

英英溝村位於桓仁縣東北部山區,據瞭解,該村以發展冰葡萄和林下參產業為主,但這兩項產業近幾年價格不穩定,使得農民收入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村村民窮則思變,外出考察學習,研究發展其他產業。根據該地區的氣候和環境,村民發現東北龍鬚菜特別適合在此地區生長,而且東北龍鬚菜是純綠色食品,還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很受城裡百姓青睞。於是,該村的幾戶村民就“組團”到外地學習龍鬚菜的種植栽植技術,創新發展了這一新興產業。

起初,幾戶村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幾畝自留地上種植了龍鬚菜,經過5年的細心照料,他們將200多斤龍鬚菜運到縣城,以每斤18元的價格出售給縣內百姓,獲得了“第一桶金”。 賺了錢的幾戶村民沒有把發家致富的訣竅留在自己手中,而是把發展產業的目光轉移到了仍然貧困的鄉親們身上。他們決定將自己“致富經”傳授給其他村民,與大家一同發展綠色無公害龍鬚菜。2015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東淵山野菜種植合作社成立了。

種植龍鬚菜的幾年間,一開始村民由於缺少種植經驗和技術,多次失敗。自從市農業農村局駐村“第一書記”樊萬彬來了以後,多次對此項產業進行技術指導,經常去產業基地指導工作,解決了村民的種植難題。同時,市農業農村局為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戶,出資投入龍鬚菜苗和種子,以“農戶+公司”的形式幫助貧困戶脫貧。種植戶為做好此項產業,也漸漸地學會了運用網絡資源解決技術難題,並經常翻看有關龍鬚菜培植方面的書籍。幾戶種植戶還經常坐在炕頭上研究如何除草、提高產量、拓寬產品銷路。

如今,東淵山野菜種植合作社共有20多戶成員,栽植龍鬚菜60畝,育苗基地6畝。龍鬚菜銷往桓仁縣內和通化地區,每畝地可增收1.5萬元,讓村民們得到了實惠。同時,合作社每年僱工30多人,有效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

本報記者 馬蘭

記者手記:

在市場瞬息萬變的今天,農民如何致富成為了一道“智慧問題”。如何找準市場定位、產業定位,這需要廣大農民用一雙慧眼去挖掘。如今,桓仁縣英英溝村的村民憑著智慧和韌勁兒,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綠色發展致富路,賺得盆滿缽滿。希望廣大農民以此為鑑,看準行情、抓住機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適合發展的產業,這樣才能發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