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發生有10個警報吃對了也能通血管

編者按:血管是人體血液的運輸管道,如果血管堵塞了,血液就不能順暢流動,輕則引起各種不適,重則危及生命。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治和保健非常重要。今天人民健康網就與你聊聊血管養護的話題。

腦血栓發生有10個警報

腦血栓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導致腦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動脈粥樣硬化是腦血栓的第一大誘因,由於它在老年人中更常見,所以隨著年齡增加,腦血栓的發生率也會升高。腦血栓發生有10個警報一定要當心。

1、口眼歪斜或流口水;例如一側面部無力或麻木,微笑時發現嘴巴歪了,或刷牙時嘴巴兜不住水,甚至流口水。

2、偏側肢體無力,即“偏癱”;可分為上肢無力和下肢無力兩種。上肢無力的表現有持刀刮鬍子時,突然感覺手臂無力以致剃刀落地;不能順利使用筷子夾菜;不能係扣子穿好衣服等。下肢無力則可表現為行走時向一邊傾斜、“跑偏”,甚至有“拖腿”的動作;行走不穩、步態異常;走路時不自覺地反覆跌倒,尤其轉頭、仰頭時容易出現。以上情況要注意進一步發展成腦血栓的可能。

3、說話不利索。說話費力、“大舌頭”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4、視物模糊。由於給眼睛供血的動脈閉塞,或負責分析視覺的大腦中樞受損,病人可能突然一隻眼睛看不清;

5、突發頭暈。這是腦血栓極為常見的一個信號,表現為頭昏沉、頭悶感,甚至有天旋地轉、身體不穩、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覺,嚴重時可伴噁心、嘔吐、大汗等情況;

6、肢體麻木。尤其偏側身體麻木,往往就是腦血栓的警示;因為大腦不僅負責肢體的運動,還要負責所有的感覺,因此感覺異常也常是腦血栓的徵兆。

7、愛犯困、嗜睡或者哈欠連連;比如,看平時喜歡的電視節目都能睡著,注意力不集中,哈欠不斷等情況,提示大腦供血不夠維持清醒,可能是動脈出現狹窄甚至閉塞。

8、頭痛。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或原有的頭痛性質改變,多表現為疼痛持續不緩解,嚴重時可伴有噁心、嘔吐;

9、嗆咳、吞嚥困難。吃飯或喝水時出現嗆咳,甚至吞嚥費力,可以伴有言語不清楚、聲音嘶啞等情況;

10、記憶力突然減退、讀寫困難。有的病人會突然叫不出人名、物名,不能正常地計算或書寫,或是老忘事兒。這提示負責高級思維的大腦皮層出現了異常。

七類人血管最易堵

1、肥胖者:體重指數超過28;

2、生活無規律和飲食不當者:愛吃高熱量、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類食物的人群、運動量少且長期靜坐;

3、吸菸、酗酒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

4、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5、有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早發病或早病死者;(5)已有冠心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

6、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後女性;

7、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

這些習慣最傷血管

長期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濃油赤醬,高油、高鹽、高糖,葷多於素,都會導致營養物質攝入過多,多餘的脂質不僅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發血栓。因此,建議吃飯最好吃七分飽,平時飲食中少吃燒烤、醃製的加工類食品和油炸食品,應少肉多菜,避免脂肪攝入過多。

長期吸菸會導致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香菸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環芳香烴及丁二烯等種有害物質,它們通過肺泡與血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到達血管,干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破壞血管彈性,損害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以及血栓的形成。

缺乏運動是血管堵塞的一大誘因。長期不運動,血管裡面的“垃圾”就沒有辦法排出,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糖分等囤積在血液中,使血液變得濃稠骯髒,最終堵塞血管。

長期熬夜可能帶來心梗風險。熬夜會使機體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變得黏稠,血液裡的垃圾和毒素、氧自由基等明顯增加。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為高負荷狀態,血管收縮和免疫調節功能也會出現異常。熬夜者可能會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壓力大,心情差,精神壓力也能引起血管收縮,加速血管老化, 使血管變硬。

如何養護好血管

首先,管住嘴,少吃“四高”食品,即高糖、高油、高脂、高鹽,這些食物易導致膽固醇等附著於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管不暢通。

其次,不熬夜。長期熬夜,身體內激素分泌週期出現紊亂,增加心腦血管系統的張力。

再次,拒絕吸菸和二手菸。菸草中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以致形成血栓。

第四,多做有氧運動。游泳、跳舞、騎自行車、瑜伽、打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即使是最簡單的健步走,持之以恆都會使血管的彈力增強。

最後,保持好心情。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情緒波動過大有關。想要血管健康,平和的心態必不可少。

吃對了也能通血管

新鮮蔬菜。植物性食物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它們都對心臟健康有益。蘆筍、菜椒和小白菜中含有大量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6,有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與心臟病有關的氨基酸)和C反應蛋白(炎症的標誌)的水平。

香辛料。大蒜含有的大蒜素能改善體內的膽固醇水平,降低血壓和患心臟病的風險;薑黃富含薑黃素,有助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肉桂能增加血流量,幫助血糖恢復正常。

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肉。沙丁魚、鯖魚、鮭魚和鯡魚等魚類是歐米伽3脂肪酸的優質來源,有助減輕體內炎症,減少心律紊亂,降低甘油三酯和血壓。

茶。這種飲品含有豐富的類黃酮,能中和體內的自由基。紅茶、綠茶和烏龍茶能通過多種方式預防心臟病,比如阻止飲食中的膽固醇被吸收到血液中,調節血糖和減輕炎症。

適量喝咖啡。不放奶油和人造甜味劑的咖啡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健康的。儘管它含有咖啡因,但適量飲用有助降血壓。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全穀物、燕麥、豆類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能減少血液所吸收的膽固醇數量。美國心臟協會刊登研究指出,食用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有助降低血糖和膽固醇。

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牛油果、橄欖和堅果所含的不飽和脂肪對心臟有保護作用,它們能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西紅柿: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保護血管彈性。

蘋果:可使積蓄體內的脂肪分解,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海帶: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膽固醇、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茶葉: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

大蒜: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降脂作用。

洋蔥: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茄子:保護心血管、降血壓,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生命時報、西安晚報、重慶晚報網)

來源 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