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可以抗痛,真的

心理暗示可以抗痛,真的

  痛覺既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現象。任何一種疼痛都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原因。

  心理抗痛是指用心理學的原則和方法,在緩解老年病痛方面,通過合適的辦法,讓老年朋友自己根據自己的病情,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從而達到緩解病痛帶來的痛苦和生活質量的降低,而不採取單一的醫院治療方法。它是治療老年病痛的輔助辦法,在一定程度能夠緩解老年病痛。

  積極的心理因素能抗

  手術痛、藥物痛、生理痛

  大量的臨床手術時間和實驗研究都證明,人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能減輕手術給人體帶來的疼痛。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即患者對手術有著正確的認識,富有積極的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與醫生積極地配合,術中和術後疼痛都很輕微,甚至有人沒有感覺到疼痛。在消極的心理狀態下,對手術抱有懷疑的認識,情緒緊張恐懼,膽小膽怯,與醫生不夠配合。在術中和術後,都感受到較重的疼痛。

  積極的心理因素,能提高藥物抗疼的作用,消極的心理因素能降低藥物抗疼的作用。老年人是疼痛頻發的群體。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是很必要的。但是藥物治療疼痛的效果好壞,關鍵在於患者的心態。心態好,提高藥物的止痛效果;心態差,降低藥物治療效果。人們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我加上一句“好心態就是好藥物”。

  在使用中國傳統醫學的生理鎮痛方法時,如針灸、按摩,心態尤為重要。情緒好,得氣好,鎮痛效果好;心態差,得氣差,鎮痛效果差。情緒狀態對耐針、得氣、針感和抗疼能力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運用怎樣的心理因素

  對抗疼痛

  人們對引起疼痛的刺激,由於對它的態度不同,產生不同的疼痛感受和疼痛反應。我曾經問一個接受針刺麻醉的病人,我說手術過程中你疼嗎?她說“痛,但我能忍受。我覺得挺好。因為我對藥物麻醉敏感,如果藥物麻醉,雖然不痛,但我可能沒命了。

  首先,情緒對於鎮痛,起著最重要、最普遍的作用。在情緒鎮痛中,情緒鎮定、情緒穩定尤為重要。而恐懼、驚慌情緒,會加重疼痛的感受。不少老年人都有體會,越是孤單寂寞的時候,疼痛越厲害。到老年人群中去,大家說說笑笑,情緒好轉,疼痛就會減輕。

  暗示也對鎮痛起著特別之大的作用。暗示在人的鎮痛當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特別對情緒比較浮躁的人來講,效果更好。暗示性越高的人,暗示鎮痛效果越大。

  分心即轉移注意力對減輕疼痛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運動員在激烈的體育競賽中,受傷往往意識不到,沒有感覺到疼痛,照樣比賽,甚至創造優異成績,但比賽一結束,立刻感到劇痛。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白天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中,只感到輕微的牙疼,但到了晚上,躺在床上,疼痛明顯加重。

  老年人大多有一些慢性病,特別是有關節毛病的人,時常感覺腰腿疼,你越想它疼,它越疼,你忙忙碌碌,或者和老朋友交談,或者孫兒孫女逗著玩,或者看看電視劇,或者看看電視文藝節目,你們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物上,就會大大減輕你的疼痛感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疼痛也是如此。疼痛既給老年人帶來痛苦,但也是機體受到傷害的信號,具有生物學的保護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