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 因為直通江岸一碼頭,故取名“一元路”,有“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意義。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

武漢人記路,多靠味覺。

一元路則屬於怪味燒餅,龐記熱乾麵,車二泡菜。

但一元路原住民告訴我,從防洪紀念碑到京漢大道,在780米一元路上,漢口最早的電影院、上世紀最新潮的澡堂子、老式的舞廳和老杆的泡菜下酒朋克養生法,這裡統統都有!

味覺之外,一元路有趣的細節,等待你去發現。

‍♀️‍♀️‍♀️

裡份的紅牆窄巷

藏著年輕人嚮往的生活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在一元路,最有魅力的建築還是老裡份。建築不會說話,當這生活過靈動熱鬧的人們,才會碰撞出自有的獨特魅力。

和北京的衚衕、上海的弄堂一樣,裡份是屬於武漢的特色民居,西方低層聯排式住宅與中國傳統四合院式建築結合而成。

一元路旁邊就有4個裡份,坤厚裡、三陽裡、海壽裡和昌年裡。其中,今年107歲的坤厚裡,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建築原貌和細節,在武漢較早一批裡份中顯得十分珍貴。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 1912年建成,幾輪輾轉後歸和記蛋廠買辦楊坤山和副手黃厚卿合夥所有,從兩人名字中各取一個字,定名「坤厚裡」

以前能住在坤厚裡,都是多少有點家資的人。當昔日的豪宅褪去光環,普通人在這裡安靜過著小日子。

勤勞的武漢嫂子會在巷子口擺上縫紉機縫縫補補,頭髮半白的老大爺哼著小曲兒給花澆水,剛買完東西回來的中年人提溜了一條小泰迪,去領居家串門聊天,一切都是熟悉的煙火氣。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天冷了,巷口弄堂裡開了二十多年的滷菜小店開始煨湯,每天只煨3口老吊子。蜂窩煤爐子上,排骨藕湯緩緩咕嚕作響,濃郁香氣勾起肚裡饞蟲。

附近居民懶得做飯,就來點一份炒飯炒粉,打包後匆匆帶走。

由於廚房共用,想做飯都得掐著點兒,鄰里關係好的直接每家各出一兩個菜,一桌飯就齊活了。

你來我往之間,老漢口的風俗人情就浸潤在了裡份的毛細血管裡。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 一元路片區是武漢歷史建築保護最好的街區之一。下圖是110歲的舊工部局巡捕房老建築,被改造成了「警察博物館」(戳鏈接看博物館裡都有啥)

‍♀️‍♀️‍♀️

美食扎堆

這裡的口味不尋常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老裡份附近一定有各種好吃的食物,這是老饕們心照不宣的一個共識。在一元路,美食是它最顯著的標籤之一,基本集中在一元路中段。

「武昌重油燒麥」不在武昌,在一元路和勝利街交叉口的美食城內。與店內的餛燉一起,組成了一元路上的"霹靂雙雄",早晨總是需要排隊。逢年過節,一口氣買30斤生速凍燒賣也是店裡常有的事。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道路另一頭,「徽州湯包」也是一元路附近居民的最愛,人送外號"一元路鼎泰豐"。

湯包種類不多,鮮肉和香菇口味是招牌。樸實無華的口味選擇下,皮薄緊實、油少湯鮮,10個只要10塊錢。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一元路上好吃的還有很多,在常規食物鋪子之外,這裡隱藏了超多「怪咖店鋪」。

領銜「怪咖」名頭的自然是「一元路怪味燒餅」,十六年來圈粉無數,排隊一買就是三五個帶走。

原本是一個賣原始蔥油燒餅的無名小攤,經過不斷改進配方,餅越做越輕薄酥脆。自制辣椒醬與白糖混合,配上小蔥剛烤出來的香氣,口感豐富欲罷不能。

不過,既然是「怪味」,自然有人接受不來。可以提前囑咐老闆只要辣椒或是白糖,搭配焦香的燒餅也不失為一種美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靠近徽記湯包,「邱記鍋盔」也不走尋常線路。

不同於遍佈街頭的荊州鍋盔,他家主打沔陽鍋盔。鍋盔形狀遠看像餡餅,近看像甜甜圈,外焦內軟。出鍋後還可以刷上番茄醬、酸梅粉之類的醬料,味道是出乎意料的驚豔,其中牛肉和鮮肉椒鹽口味最受歡迎。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邱記鍋盔」不遠處,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熱乾麵館「龐記熱乾麵」

他家熱乾麵從來不給滷水,用生薑、辣椒油、大蒜等自制的調料水代替,口味別具一格。據說撒貝寧、馮鞏在武漢的時候也會專程來吃。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 24小時營業的小店,連過年都不休息

除了這些之外,一元路附近還有徒弟滿天下的「小鬍子祥彪燒烤」分店、烤魚泡魚尾巴的「三德燒烤」、貴州風味的「劉半夜百年老字號麵館」等。選擇太多,足以承包你的週末。

‍♀️ ‍♀️ ‍♀️

鐵路內的老居民

引領古早潮流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美食之外,一元路還有什麼?繼續閒逛,挖掘一元路的寶藏。

離一元路不遠的友益街154號,原本有一家經營百年的東華園浴池,它是漢口首家新潮的盆湯店,冬季排隊幾十米。但在2015年停止營業,老地方變成了自行車店。

不過還好,一元路口,定製成衣36年的「博瑞成衣製作」依然營業。

得益於早些年一元路附近有服裝市場,打扁、改褲腳的裁縫在這裡極其常見,分佈密集,但擁有定製成衣手藝的卻很少見。

湯師傅和三個姐妹都是店裡的裁縫,湯師傅負責私人訂製成衣,二妹負責改衣大小等大改動,小妹負責車工縫衣,大姐則負責換拉鍊等較為簡單的活計。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 湯氏姐妹在店裡忙碌

講究點的顧客,會跨越半個武漢,來院子裡量身定做旗袍、西裝、風衣等,價格不等,基本千元。據說,田克兢、武漢電視臺主持人都是這裡的常客。

往前走到勝利街上,「夢星辰大舞廳」的招牌復古得顯眼。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這棟樓由解放電影院改造而成,它是漢口最早的電影院之一。如今一樓是袁老四火鍋,二樓網咖,三樓才是舞廳。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下了班後去歌舞廳跳舞,是年輕一代最酷的娛樂方式。

夢星辰裡沒有樂隊現場表演,配樂由音控室控制。迪斯科球、三原色燈光、男人的皮帶Polo衫、女人的長裙舞鞋,舞廳古早風十足。音樂歡快,年輕人也忍不住一起搖擺。

區別於「什麼歌紅跳什麼」的廣場舞,堅持來歌舞廳跳有技巧的倫巴、國標,是中老年人對生活的一份矜持。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但一元路不止有古早潮流的生活選擇,在別的角落,也有粗糙硬核的新時代朋克養生法。

夏日午後,海壽街上各個店的老闆,坐上街邊小飯桌,擺上切好的泡菜、白酒、花紅茶,一口酸蘿蔔一口酒,極為簡單隨意。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泡菜來源於「車二泡菜」,萬物皆可泡,苦瓜、花菜、蘿蔔皮,有18個品種。口感清新酸爽,老杆們用來解酒,養生又朋克。

旁邊有樣學樣的年輕人坐在燒烤攤上,燒烤可樂配泡菜,朋克復古下午茶技能get。

現在天冷,老闆們只能轉戰室內。泡菜下酒,越喝越有,生活快樂。

/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一元路的盡頭,就是漢口江灘與長江。

蘇式風格的防洪紀念碑聳立在江堤之上,碑背後的濱江公園已然不在,年輕的橫渡長江博物館裡珍藏了武漢與江水之間的種種故事。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 後面藍頂建築就是橫渡長江博物館,這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橫渡長江為主題的博物館(戳鏈接獲取詳情)

冬陽和煦,附近的居民早已搬出凳子在江灘邊聚眾曬太陽,愛拍照的阿姨拉上老法師去尋找浪漫蘆葦蕩。

旁邊的粵漢碼頭髮出起航的汽笛聲,又有一批人即將出發,來一段與長江的傾城之戀。

漢口這條老街很有味


今日話題

關於一元路,你還知道哪些故事?

評論區來聊聊!

編 輯 = ZQF

攝 影 = 陳丹妮、黃大頭、寧波

設計 = 言大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