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小康報告》東臺列範例城市,知名鄉友重磅時評

  日前,《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19》發佈,東臺位列46位,比去年上升6位。被列為“全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0個範例城市”之一,其中只有5個縣(市、區)。知名鄉友袁清從“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小康目標與東臺實施的新交通、新經濟、新生態、新旅遊、新生活的“五個新實踐”,做了較為詳盡的剖析,從縣域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東臺實踐,詮釋了“東臺之治”進入了新境界。

人民網《小康報告》東臺列範例城市,知名鄉友重磅時評

率先全面小康範例城市的“東臺境界”與“東臺之治”

袁 清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居於引領地位。日前,《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19》發佈,東臺位列46位,比去年上升6位。被列為“全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0個範例城市”之一,其中只有5個縣(市、區),可喜可賀。

  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體系包括客觀數據監測和主觀滿意度監測兩部分,分別從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設、生態環境、城市治理五個領域進行監測,依次形成“小康經濟指數”“小康生活指數”“小康文化指數”“小康生態指數”“小康治理指數”五個小康分項指數。東臺所獲得“晉位”“樣板”的成績實至名歸。

人民網《小康報告》東臺列範例城市,知名鄉友重磅時評

和諧(陸志祥 攝)

  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傳統思想的剛性滯阻,往往是一種無效制度安排之所以得以維持的原因。我們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下包括縣域經濟的治理正面臨與以往迥異的環境,我們必須打破既往的路徑依賴。近年來,東臺緊扣“六個高質量”,踐行“兩海兩綠”路徑,奮力開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交通、新經濟、新生態、新旅遊、新生活的“五個新實踐”,取得了階段性的可喜成效。

  “五個新實踐”所做的探索,與“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小康目標的要求一脈相承。“五個新實踐”,有其實踐邏輯、理念邏輯、價值邏輯,是東臺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工作的舉旗定向,它們間互為感通,相得益彰。

人民網《小康報告》東臺列範例城市,知名鄉友重磅時評

  “五個新實踐”是著力治理,運用一定手段和方式,對特定事物加以管理、調整、改造,使其達到有序狀態的縣域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東臺實踐;是基於“根系數”和“最優解”,尋求事物發展的“漸進性”“突變性”“條件約束”的系統思維;是在主客觀條件制約和尊重主客觀條件現實下,戰略安排和制度落地之相互關係最生動、最深刻的實踐論述;是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縣域經濟治理效能,提供實現小康社會的有力保證。

  東臺依循“高輕新智綠”導向,培植“智能+創新”的先進製造業,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材料為支柱產業,半導體、機器人為前沿產業和新能源為特色產業的“3+2+1”的新興產業體系。農業上東臺大力實施一隻瓜、一根絲、一籃菜、一棵樹“四個一”示範特色工程,擁有4個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好味連臺”農業區域公共品牌的構塑,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水平全國第一。東臺推進的西溪景區、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安豐古鎮、甘港老家“全域旅遊·全景東臺”,實現了文化與一、二產業的融動,形成相互支撐的部署。這是東臺亮麗的“小康經濟指數”成績單。

人民網《小康報告》東臺列範例城市,知名鄉友重磅時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更加重視人文的力量,“人文紅利”呼之欲出。“人文紅利”,是經濟學的宏觀視角,深入到管理學的微觀視角。眾所周知,“人口紅利“即將消失。“人文紅利”更是全要素生產率的考量,所描述的人的素質,不僅是能力和知識勞動基礎,更看重人的精神面貌、文化指數、心智品格。東臺教育實現均衡化優質化特色化發展,新圖書館、城市書房、海春書局等的相繼實施,是人文建設的新境界。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經說:“從公元1世紀到公元15世紀的漫長歲月裡,中國人在應用自然知識滿足人的需要方面,曾勝過歐洲人,那為什麼近代生產力的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呢?” “李約瑟之問”至少給了我們包括世界發展的一個啟示:世界發展面臨多次數、多維度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協調。生態文明的建設,正是尋求人與自然、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協調。

人民網《小康報告》東臺列範例城市,知名鄉友重磅時評

《綠滿仙湖》 嚴海長

  今年7月黃海溼地成為全國首個溼地類世界自然遺產,東臺擁有“世遺溼地、平原森林、候鳥天堂“的“三張金名片”。它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東臺“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樣態。結合較高的“小康生態指數”,這是東臺列為“全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0個範例城市”的重要支點,勾勒出東臺發展的價值取向從著力經濟,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重,再到生態價值優先、生態環境保護成為經濟發展內在變量的變化軌跡,更詮釋了“東臺之治”進入了新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