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超越衝突建設世界交匯之地

巴基斯坦:超越衝突建設世界交匯之地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

巴基斯坦:

超越衝突建設世界交匯之地

發於2019.11.25總第925期《中國新聞週刊》

11月13~14日,首屆瑪嘎拉山對話在巴基斯坦舉行。隨著近年來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局勢穩定,經濟發展開始呈現良好勢頭,巴方的政策和戰略研究機構也試圖構建一個以巴基斯坦為主導的對話平臺。這個以伊斯蘭堡郊外、喜馬拉雅山麓美麗的瑪嘎拉山命名的對話機制的建立本身,展現了巴基斯坦國內國際政治發展的新特點。

長期以來,在全球政治版圖上,巴基斯坦一直作為安全和戰略領域的重要國家存在。冷戰時期,巴基斯坦是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阻攔蘇聯南下印度洋和南亞的重要支撐國家。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軍事開支,客觀上幫助巴基斯坦承受住印度戰略和安全上的壓力,但也造成了巴基斯坦國內政治和經濟嚴重的軍事化。冷戰後,巴基斯坦又成為美國阿富汗戰爭的軍事基地,美國的對巴關係繼續被軍事和安全議題主導,巴國依然擺脫不了嚴重軍事化的局面。

巴基斯坦在全球和地區發展中的這種角色近年來逐漸發生變化。一方面,美軍逐步脫手阿富汗,對巴基斯坦的經濟、軍事援助急劇減少,阿富汗國內和平進程雖然步履蹣跚,但重新發生大規模戰亂的可能性已不大;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版圖也在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成長,帶動了不少南方國家也走上經濟增長的通道。

巴基斯坦也想擺脫地緣政治和安全問題的束縛,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應時而來。中巴經濟走廊開始建設以來,巴基斯坦的經濟有了顯著變化,巴基斯坦正在從一個嚴重軍事化的國家,慢慢變成一個“正常”的,以發展為主題的國家。此次對話的主題正是“和平與發展”,力圖推動區域內國家成為和平的夥伴而共同發展。

此次對話,巴基斯坦方面提出了南亞-中東-中亞(SAMECA)的區域概念,很有新意。如果將這三片區域放在一起,巴基斯坦正好處在這一區域的中央,是中亞、南亞、中東三大政治地理、經濟地理板塊的交匯之處。推動著三塊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巴基斯坦定會從中受益。

不僅如此,當今世界三對相互角力的大國關係,其邊界正好都抵至巴基斯坦國境。代表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印太戰略”,其最西邊界正是巴基斯坦東部的鄰居印度;世界上第二對大國角力關係美俄之爭,其南部邊界是巴基斯坦北邊的中亞地區;而引來大國角力的中東地區,其最東邊界正是巴基斯坦西邊的伊朗。巴方力圖不捲入任何大國之爭,而利用其特殊位置,將巴基斯坦變成各方合作共贏的場地。

當然,巴方SAMECA區域化的理想目前尚存在結構性困難。巴方一位主旨報告人就說,南亞是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低的地區。此間的原因顯而易見。巴基斯坦雖然可以對三對全球範圍的大國角力置身事外,但卻很難擺脫印巴之間長期的敵對關係。

今年8月以來,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實行軍管,極度惡化了印巴關係。對話會上,巴基斯坦發言人不斷指責印度極度惡劣的意識形態和侵略與壓迫行徑,甚至稱其為法西斯政權。在這種局面下,南亞一體化從何說起?

巴基斯坦要做東西南北的世界交匯之地,解決問題的鑰匙在印度手裡,這就是南亞這塊土地上又一個深刻的悖論。

(本文作者系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