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上人民日報頭版,將迎來大發展

滄州上人民日報頭版,將迎來大發展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周邊的眾多城市積極行動。被譽為“武術之鄉”的河北滄州市,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北京醫藥企業的化學原料藥製造業需要外遷,很多城市都想承接。最終,一個百餘家京津藥企集聚的醫藥產業集群,“長”在了滄州的一片鹽鹼荒灘上。

滄州憑什麼脫穎而出?“共建共管共享”——共建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集中轉移至園區的京籍藥企,名稱、註冊地址不變,只變更生產地址,保留“京字號”,由北京市相關職能部門異地延伸監管。這種“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創新跨區域管理方式,實現“北京藥河北產”,“一加一大於二”的產業協作效果突顯。

滄州上人民日報頭版,將迎來大發展

北靠京津、東臨渤海,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滄州優勢得天獨厚。但滄州並未躺在區位、土地優勢上“等飯來”,而是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落實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服務水平,讓京津落戶項目留得住、前景好。在對接、服務中,滄州新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走進北京現代汽車公司滄州工廠,只聞機器聲響,不見人員穿梭,數百臺機器人在生產線上舞動著機械臂,精準高效地焊接、噴塗,行雲流水。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下,2015年,年產能30萬輛整車的北京現代第四工廠項目落戶滄州經濟開發區。

圍繞營造京津冀協同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滄州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項目落地。

滄州上人民日報頭版,將迎來大發展

“不到100天完成所有審批和開工手續,18個月完成全部廠區建設。”滄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韓光普介紹,為了更好地承接北京現代和配套企業,滄州經濟開發區強化服務,協助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解決發動機出口申辦等發展難題,推進京津冀汽車物流智能園區建設等。

古城滄州,因為汽車而愈發“現代”。目前,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年產汽車超過16.5萬輛,產值超過150億元。北汽岱摩斯等幾十家上下游企業也紛至沓來,僅滄州經濟開發區周邊配套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值就超過200億元。全市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共涵蓋規模以上企業147家,一個千億級的汽車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引進項目,集聚產業,滄州舉措頻頻:安排專人為商戶解決落戶、隨遷子女入學等問題,協助商戶辦理各類營業執照……通過亮出系列“服務牌”,北京大紅門等服裝批發市場萬餘商戶來到滄州再創業,滄州服裝服飾全產業集群漸現雛形。

好風憑藉力,滄州正加快培育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綠色化工、生物醫藥、主題旅遊、服裝服飾和現代物流等六大新產業集群,而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為滄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邁向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據統計,滄州近5年來累計引進京津合作項目1300多個,協議總投資6200多億元;預計項目全部達產後,對滄州經濟貢獻率可達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