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英語啟蒙究竟有用嗎?科學發現:你可能費了牛勁兒卻一場空

寶寶英語啟蒙得趁早,否則只有被碾壓的份兒嗎

經常會有一些還不到一歲的寶寶的媽媽來問我說,應該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英語啟蒙,又該如何進行英語啟蒙。

一開始,我還覺得只是個別的媽媽太焦慮太過激進了而已,但隨著後來問我的寶媽越來越多,我才發現關於嬰幼兒英語啟蒙這事貌似弄得還挺大的。

現在關於宣傳嬰幼兒英語啟蒙的理念就是:只要媽媽們能勤奮一些,多和寶寶說,多讓寶寶聽,讓寶寶從小在雙語的環境中長大,會讓寶寶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從而早早的在學習英語的賽道上搶跑,等上學時就能輕而易舉地碾壓其他小朋友了。假如你偷懶不搶跑,那你家孩子在上學後也只有被碾壓的份兒了。

嬰幼兒英語啟蒙究竟有用嗎?科學發現:你可能費了牛勁兒卻一場空

聽起來還覺得挺有道理的!天啊,時間緊迫!搞得英語水平不夠好的媽媽都覺得對不住寶寶了。

我先不急著說這個理念哪裡是有問題的,我就說事實,讓我先給大家說一說:

處在純天然雙語環境中的北美華人家庭的ABC孩子身上,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吧

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在美的華人教育論壇上,熱度最高的話題居然是——“如何做才能讓孩子保持中文水平”。注意,是“保持”而不是“提高”,在美的華人家長們熱烈討論,究竟怎樣地威逼利誘、怎樣地軟硬兼施,才能讓孩子願意學習中文。

幾乎每一個華人家庭在教育孩子學中文這件事上,都有這麼一個悲催的故事:

  • 一開始豪言壯志地給自己設目標:“我家孩子的中文必須得是優秀,聽說讀寫都不能落下,最起碼長大能欣賞得了唐詩宋詞吧”。
  • 沒過兩年就開始退縮防守了:“算啦,能認識幾千個漢字,讀得懂金庸就行!”
  • 過了幾年後繼續降低要求:“好吧,能聽懂中文會說說就成!最起碼別在老子面前飈英語!”
  • 之後就變成了:“你可以說英語,但我不和你說,老子用英文吵不過你!”
  • 到孩子青春期,就又墮落到:“管他英文還是中文,只要孩子能多聽我說兩句就行!”

這就是一個在美的華人家長很典型的心路歷程,一個ABC,若是從出生開始,父母在家全都講中文而英語一句不教,那麼孩子在5歲之前就可以有一口流利的中文,可一旦上了小學後,孩子的中文水平就會急剎車一瀉千里了,不超2年的時間就變為小假洋鬼子了,中文就此開始顛三倒四支離破碎(如果很早就上全天幼兒園,這個時間還會更早)。

嬰幼兒英語啟蒙究竟有用嗎?科學發現:你可能費了牛勁兒卻一場空

  • 脾氣好的孩子,會中英文摻雜著跟你說,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摻入的英文會越來越多;
  • 如果是脾氣倔的孩子,會直接拒絕說中文,逼急了,還會喊出“I hate Chinese”的話。這邊,你還得想想,他是恨中文吶,還是恨中國人吶?

這家裡可全是中文環境啊,父母的母語可都是原汁原味的中文啊,可最後就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如果是雙語混合的家庭,父母一方講英文,另一方講中文,結果就更慘了,孩子直接會英文的幹活,中文自始至終只能說有限的幾個詞而已,在孩子長大後連這幾個詞也都會忘了。

原汁原味母語的父母都這樣,你覺得你那半路出家的英文水平營造出來的英文環境,能影響你家孩子多久呢

關於幼兒英語啟蒙,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在剛上小學時,就已經被我媽媽狂灌會了500多個單詞,並且會說不少簡單的句子,會背《瑪澤的故事》裡面所有臺詞,在班上顯擺地背上一背,真的倍兒有面子。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的英語只有在小學第一學期是不費吹灰之力遙遙領先的,在第二學期時就被打回了原形,之後在接下來十幾年的學習階段中,英語一直是我的老大難。中考高考都是英語拖的後腿,大學英語四級也是連考了4次才勉強及格的。

嬰幼兒英語啟蒙究竟有用嗎?科學發現:你可能費了牛勁兒卻一場空

旅遊到了講英語的國家,我瞬間就變成了啞巴和聾子,學了十多年的英語,說不出來也聽不懂人家說的,就連點個菜都成了問題,感覺之前學了那麼久的英語都白學了!

語言其實不像學自行車,學會了就終身不忘,語言更像是火種,無論它之前燒得有多旺,只要不持續的添柴加薪,很快就會熄滅的。

之前留美的表姐還和我們說,她老公在美國讀書工作也十年多了,可回國半月返美后,表姐夫竟感覺自己的英語能力變差了許多!

你當然可以從小給孩子用英語講故事,也可儘量使用英文與孩子對話,功夫不負苦心人,你暫時會取得一些顯著的成績——小孩子記性好,環境單純,很快就會掌握許多單詞與簡單句子,甚至能與你簡單的對話。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小孩子記性固然好,但忘性也是特別大的,只要孩子逐漸脫離了你營造的語言環境,開始上全託幼兒園或上小學,長時間的浸泡在全中文的環境中,學習用中文描述的新事物、新東西,包括英文本身,那他之前學會的英語就沒有機會拿來用,沒有用武之地的英語那就是死的英語,最終還是難逃記憶碎片化甚至被忘光的命運的。

把雙語都說得溜,可是有前提的

有人可能會說,能流利地說出一口“母語水平”的雙語的人到處都是啊,我見過許多ABC在長大後中英文都可以說得很好,也見過許多在中國長大,但英語口語也十分流利的孩子,這又是怎麼回事?

嬰幼兒英語啟蒙究竟有用嗎?科學發現:你可能費了牛勁兒卻一場空

這當然是可以做到的,前提是你得足夠有錢,能給孩子營造十年以上的英語環境:

  • 假如是在把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除了堅持十幾年如一日的在家給孩子灌輸中文外,還得每隔一段時間帶孩子回國個一兩月,這樣才可能保持住原有的中文水平;
  • 假如是在中國,就得讓孩子從小上雙語學校,雙語幼兒園,雙語小學中學,一路雙語,暑假再去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參加個夏令營,這樣不斷地添柴加薪,英語這個火種自然會一直燃燒下去。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假如你家條件已經這麼好了,又何必爭這一時半刻急於搶跑呢!一個人浸泡在講英文的環境中,只要沒完全成年,都能很快地學會英文。表姐在決定留美之前也接待過許多來自國內的訪問學者,他們帶著自己上小學、上中學的孩子來到美國,父母直接把孩子塞到了當地的學校,不管孩子的英語基礎有多差,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最後全都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其實,英語真的不用逼小豆丁們那麼早就學的。

還有一種孩子,天生對語言敏感,學起語言來就是特別easy,幾乎不太靠語言環境的薰陶,第二語言也照樣學得很好。有這種孩子的父母就更加用不著搶跑了,孩子上學之後稍用點力學一學,也可以輕鬆碾壓那些天分一般的孩子。

嬰幼兒英語啟蒙究竟有用嗎?科學發現:你可能費了牛勁兒卻一場空

這麼說來,對嬰幼兒進行英語啟蒙真的沒啥用嗎

你還真別說,確實還是有點用的。

科學家發現:只有2歲以內的嬰兒,可以分辨出所有語言發音的區別,一旦長大了,就只能區分自己母語的發音了。

舉個例子說:我們中國人對v和w這兩個音是聽不出來任何區別的,韓國人對p和f也是接受無能的,而日本人混得就更多了。但是,只要是個2歲以內的嬰兒,無論他是哪國國籍,所有的音節他都能分辨出來不會弄混。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有人和他說純正的英語(注意:需要原汁原味母語級別水平的,而不是中式口味的英語),那孩子長大後在學英語時,他的發音會更加純正一些。就這點幫助,僅此而已。

如果非要說其他幫助的話,那就是可以讓孩子上學之後,在一開始可以顯擺一下自己會得多,提高一下學英語的自信心。

但刻意給孩子營造學習的英語環境,你會犧牲掉一些和孩子交流時的流暢程度,對於語言能力低一點的孩子,會讓他產生混亂,從而造成語言發展遲滯的問題。

嬰幼兒英語啟蒙究竟有用嗎?科學發現:你可能費了牛勁兒卻一場空

為了這一點點或許會帶來副作用的好處,花那麼多的時間與精力,真的值得嗎

與其你把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在那個還不懂事的孩子身上磨英語,不如做些對開發孩子大腦有益,使生活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例如帶孩子外出多接觸大自然,例如多給孩子讀繪本,多讓孩子鍛鍊身體,多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等。

關於發展孩子的英語水平,你當然可以做一些努力,儘量讓孩子多接觸多聽多說,但你要知道,不是在你努力後就可以一勞永逸的,需要更多耐心、毅力、金錢的事情還在後面等著呢。

教孩子英語最好就當個“開胃菜”,千萬別敗壞孩子學英語的胃口,更不要盼著之後會有什麼特別神奇的效果。就算效果有,假如你不能一直堅持下去,也是不會持續多久時間的。

嬰幼兒英語啟蒙究竟有用嗎?科學發現:你可能費了牛勁兒卻一場空

爸爸媽媽們,請記住這句話,可以幫你打消許多不必要的焦慮——成長是場馬拉松,搶跑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