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大連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又來了,山寨建築的腳步又來了。

這次更過分的是,是出現在大連的“小京都”:號稱投資超過60億人民幣,佔地達64萬平方米,差不多相當於0.8個故宮。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如果看這些數字還是覺得很空洞,不妨來看這些細節。

負責“小京都”項目的集團,特意從日本的建築團隊,不僅是建築風格一模一樣,連雨漏、排水渠、細到每一塊瓦片,都從日本原裝進口。

連門口站著的工作人員,都必須穿著和服鞠躬招呼客人。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看上去,是不是很吸引?是不是很原汁原味?

這一消息在國內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但日本人反而覺得非常驚奇,不僅民眾討論熱烈,還登上了ANN的新聞報道。

真相早在藏在了日本網友的評論裡:

“你們明明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為什麼總是喜歡仿別人的東西?”

仿京都就仿京都

何必扯上唐朝當遮羞布

有人會說,京都不就是我們的唐朝長安嗎,這算不得仿別人吧。

也是,他們宣稱要複製的是,日本大同二年/三年(即公元807年/808年,為唐元和二年/三年)的京都二年坂三年坂。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日本京都二年坂三年坂 / 圖蟲

老藝術家給你們劃下重點:大連要仿製的並不是現代京都,而是距離今天1000多年前、日本平安時代大同年間(公元807年/808年)的京都古街。

算一算,不多不少,正好是我們的大唐盛世。

負責人的說辭,也是一樣一樣的:

“日本文化繼承許多唐代文化,其中京都許多風景也是從唐代遺留下來的,這樣能讓中國人更容易接受,也更願意瞭解日本,促進兩國的文化交流。”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這是什麼鬼???

在他們的邏輯裡:我們模仿的不是日本京都啦,反正京都也是模仿過唐朝的啦,這樣你們就不可以罵我啦,這是摻有中國東西在裡面的。

扯上唐朝文化作為仿製日本的遮羞布,我都替你們害臊。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京都古街 / 圖蟲

不可否認,京都在八世紀的時候,的確大量參考大唐的文化元素,連都城(當時還叫“平安京”)的規劃佈局,都直接從唐朝長安那複製了過來。

至今走在京都大街上,仍然能清楚看見路標上“二條、三條...九條”,他們的街道規劃“條坊制”,也是從唐朝的“裡坊制”搬了過來。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平安京(京都古稱)的建設規劃圖 / 節目《京都奈良夢華錄》截圖

但是,我們也早該醒了。

1000多年已經過去,京都也隨著歷史的變遷,趟過了無數次大火、地震和戰亂,時至今日的京都早已不復唐朝的原貌。

而大連要仿製的京都二年坂三年坂,雖說是始建於大同年間的日本老街,也是唐風對日本影響最盛的時候。

但是,經過千年來日本的繼承和發展,二年坂三年坂早已演變成江戶時代的建築風格,你們建的,也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東西。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日本京都二年坂三年坂 / 圖蟲

負責人的意思,是強行通過日本唐朝遺風看中國。那直接建個唐朝、宋朝的都城豈不更好嗎?何必繞一大圈呢?

這可不是因為他們吃得太飽,人家精著呢。

我們來看數據,據日本觀光廳統計,2014年中國大陸赴日遊客人數約為241萬人次,2018年達到約838萬人次,消費額超過1.5萬億日元(約964億人民幣)。

加上對“唐宋遺風”的宣傳,國人最想去的日本目的地,京都也從未讓人失望,每年都穩居前五。

這位項目負責人,看中的恐怕不是什麼促進文化交流,而是這一連串數字背後,“網紅”京都所自帶的流量。

“小京都”的選址

他們為何盯上大連?

他們當然想從赴日消費的964億人民幣中分一杯羹。

但憑啥自信“小京都”在大連就有市場,而且還不惜60億來投資?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大連 / 圖蟲

這恐怕,還要從一個多世紀以前說起。

打開大連的城市規劃圖,你會懷疑自己是否身處同一個城市:東邊是中心輻射狀,而右邊則是一個個小方塊,中間交通網絡也連接得很擰巴。

大連的出租車司機也印證過這一點,在早晚高峰時期,最怕接到要東西兩邊跑的客人,因為交匯處是最擁堵的路段。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大連東西兩邊的城市規劃很不一樣 / 圖蟲

原來,三面環海、扼守遼東半島的大連,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先後落入沙俄和日本之手。沙俄先是建設了大連的東邊,日本來了後建設的是大連西邊。

日俄戰爭結束後,從1905年開始,日本在大連開始了長達40年的殖民統治。

日本人在東西交匯處建了大連火車站,通了鐵路。隨後又帶來了被當時

大連人稱為“美國大木籠子”的電車,已經在大連駛過107年的歲月,至今仍叮噹作響。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日據時代的大連 / 維基百科

除了南山和勝利橋北一帶,他們還在桃源那片區域建了大量的日式住宅,供當時的日本人居住。

在日據時期,大連住著50萬中國人,20萬日本人和朝鮮人,他們用日語交流了

30年,大連至今是中國各大城市中日語普及率最高的地方。

90年代的時候,因為經濟泡沫破滅,大量的日企遷移到大連,2017年,大連與日本的貿易額還佔到總貿易額的19%。

在人口流失的今天,大連依然住著約5000名日本人。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大連日航飯店 / 圖蟲

歷史的厚度賦予了大連文化的底

色,讓大連保留有俄羅斯風情街,南山日本風情街,在大連今天的中山廣場一帶,還有各種日式俄式建築,包括銀行、商鋪、旅館等等......

當你坐上大連的地鐵,耳邊響起的是中英俄日韓五國語言。

文化的交融成就了今年的大連。以上都是具有百年曆史、讓我們不忘過去的遺址和文化,但一個世紀後,還把嶄新的“小京都”建在大連,也未免太具現實諷刺意味。

這樣不管不顧的如意算盤,又有多少人會響?

彆著急,除了日本

我們還仿了全世界

幸好,我們不是隻對日本“情有獨鍾”。

山寨建築一直是門暴利的生意,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我國隨處可見的山寨建築 / 圖蟲

一邊由房地產公司進行開發,打造綜合商業體來吸引客流量或者促進房地產銷售。

例如山東煙臺南堯新都匯,造了一座“巴黎鐵塔”就成了當地新地標,開業當日客流量超過7萬人次,破了南城區的人氣記錄。

另一邊,打造旅遊景點賺取門票。把各種山寨建築打造成旅遊風景區,賺取門票、住宿、餐飲和其他項目的收入。

地處廣東惠州的奧利地小鎮,雖位置不佔優勢,但日均接待遊客人數在2000以上,節假日也可破萬;而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平均每年接待遊客近300萬人次,年利潤超過1億。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廣東惠州奧地利小鎮 / 圖蟲

看見這樣的數字,景區也樂得清閒,只是廉價地複製一下就能賺錢(或者是帶來巨大客流量),何樂而不為呢?

據文化產業評論(whcypl)統計,目前國內山寨國外景點的地方至少有20多處。外媒也逐一數出:中國有 2 座悉尼歌劇院,3 座埃菲爾鐵塔,6 座巴黎凱旋門,還有不下 10 座的美國國會大廈......

“凱旋門和巴黎鐵塔”建的特別多:浙江杭州天都城、山東煙臺南堯新都匯、江蘇姜堰的東方巴黎城,還有河南鄭州西四環一家居廣場......

河南這個“凱旋門”也特別搞笑,在凱旋門大概200米的地方,佇立著一尊彌勒佛,被嘲是“土洋結合”。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河南鄭州的凱旋門 / 圖蟲

而“人面獅身像”也絕不服輸:陝西西安的世界八大奇蹟館、安徽滁州的影視城世界文化遺產博覽園、河北石家莊山前大道旁洞溝村、浙江寧波達蓮山均可以一睹風采。

江蘇的華西村乾脆把全世界“一網打擊”:什麼美國國會大廈、法國凱旋門、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埃菲爾鐵塔、倫敦塔橋、白金漢宮......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華西村的山寨建築 / 圖蟲

除了這些粗劣的仿製景點,有些地方更是直接把一個外國小鎮複製過來

天津的佛羅倫薩小鎮、廣東惠州的奧地利小鎮、上海的泰晤士小鎮,河北、大連等地都有威尼斯水城......

呵,原來我們早已實現“不出國門,盡遊天下”的願景。

但是,有不少地方都是直接從別人家的東西複製過來,居然成了代表當地文化的新地標,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真品和贗品“威尼斯水城”對比 / 圖蟲

中國早已加入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二條明確規定了建築屬於藝術作品不能隨意複製。

河北石家莊的“獅身人面像”就曾被埃及的文物部門投訴,他們認為石家莊的和原版差別較大,會誤導遊客,歪曲了埃及的真正歷史。

2016年被迫拆除後,兩年後又重新組建,埃及文物部門氣得怒斥這是對埃及文明的無禮行為。

粗製濫造最大的後遺症,是讓人曲解別國建築背後的真正文化和歷史。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拙劣的“獅身人面像”山寨品 / 圖蟲

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過:人們之所以願意花錢,飛到不遠萬里的地方看一處風景,是因為那裡有經過千百年來沉澱下來的東西,早已與當地文化、歷史融化一體。

我們看的是風景,更是風景背後所呈現的人、事、物。

不說那些粗劣的山寨建築,哪怕複製得再精準,哪怕連粘土都是從別國進口,缺失那片土地上相對應的文化和深刻認知,最終也只會水土不服,淪為“四不像”。

我們的魔幻做法

一邊拆自己家底,一邊仿國外建築

但最可怕的問題,還不是出現在這些山寨建築上。

令老藝術家感到最悲傷的一點是:我們總是仿這仿那,卻看不到自己。

浙江衢州有一個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明明是仿日建築,也可以宣傳成仿唐建築,打造中國傳統文化區,還被評為5A景區。

遊客們看得有滋有味,我卻從心底生出一股悲涼。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根宮佛國的根雕博物館,仿日建築裝著中國傳統根雕。/ 圖蟲

不可否認,我們總是做著這樣“魔幻現實主義”的事:一邊拆著自己的家底,一邊建著各種仿外建築。

山西太谷縣城南的武家花園本來有7座好好的明清大宅院。

各式街門、院門、腰牆門、過道門20多座,亭臺樓榭等房間共200多間都保存完好,十分能體現當時“中國首富”晉商的居住環境。

結果,在2010年被列入“不可移動文物”的武家花園,還得為房地產商低頭讓路,百年建築一夜之間成為廢墟。

而擁有150年曆史、同樣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的上海沈宅,也難逃支離破碎的命運。

這座清朝建築隨著散落一地的石頭蕩然無存。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已經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的沈宅被拆成廢墟。/ 圖蟲

不是說,這樣的商業行為或者發展當地有錯,

只是破除拆建這些行為,都是不可逆的,千年百年的建築推倒了,就是沒有了,重建也不是原來的了。

城市發展得太快了,快得可能連許多歷史文物建築都只能在山溝溝裡面保存。

但可笑的是,這些地方往往又因為沒有保護能力,而讓古建築落得個“破敗、老舊”的評價,然後被丟在一旁,沒有人想去。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破落的村莊。/ 圖蟲

大家的旅遊價值觀是:要打卡就打卡國外的,打卡高大上的,哪怕是高仿的,哪怕是假的,也絲毫不在意,反正總好過去看那些被打上“落伍、古板”標籤的真歷史遺蹟。

真的不希望,當我們一路狂奔跑到前頭,站在一棟棟精緻的高樓大廈上指點江山,回過頭卻發現:所有古建築,都沒有了。

那我們五千年來的燦爛文明,是不是除了聞名於世的故宮長城兵馬俑,就無處安放了呢?

大连建“小京都”,日本人都要笑死了

敢不敢來一個真正的夢迴大唐?/ 圖蟲

我也不希望,當我們真正強大起來,外國遊客來我們國家遊玩的時候,看到的只是一個個“小巴黎”“小京都”而失望而去......

相反,如果有一天,誰能重建一個大唐的長安、宋朝的汴梁,連每絲細節都按古籍文獻講究上。

老藝術家哪怕不吃不喝湊夠門票,也是要去的。

1.「國家最大級」の京都再現プロジェクト、中國で進行中。度肝を抜かれる全貌とは?HUFFPOST,2019年

2.【中國・潮流】上海にも引けを取らない大連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2019年

3.“以唐為師”的日本:從大話改新到天平盛世 劉明翰,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7年

4.京都的魅力緣何而來 胡俊凱,鏡鑑,2016年

5.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騰訊大家,2019年

6.大唐不是尋唐 項明生,晴報,2017年

7.山西太谷百年曆史建築遭拆 不可移動文物讓道地產開發 央廣網

8.紀錄片《京都奈良夢華錄》《大樹下的老宅》等

☟☟☟

你會去大連的“小京都”嗎?

今日作者

黃加寶

中國人最愛的腳,只有雞jio

論吃苦,你永遠贏不了一箇中國人

網紅景點的素顏,分分鐘嚇死你

排版 | Gloria

商務合作請添加:Tortoise_Li

請註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請勾搭老藝術家 chujanfu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