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陷入困境?從班級家長群入手試試

招生陷入困境?從班級家長群入手試試

教師運營班級家長群的目的是什麼?

校長答:多和家長溝通,降低退課率。

這個回答,單一又淺薄。

通過運營家長群,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 第一個目的,降低退課。通過讓教學過程透明化,減少信息不對稱,讓家長看到教師和機構的工作和付出,而不是單純以最後的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標準。
  • 第二個目的比較隱性,卻更加重要,就是招生作用。

班級家長群是機構最優質的存量資源,他們認同機構的教學,是機構向外傳播信息的擴音器。

然而在這個環節,老師經常提出的問題是,家長群做了,每節課後都會發本節課的授課內容,班級情況等,但是家長參與度越來越低,慢慢就沒人說話了,老師也懶得發了。

其實,運營家長群也要有產品思維,最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關懷家長」,應該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想家長需要什麼。

結合教師運營班級群常出現的問題,我們的建議如下:

01、發佈內容專業性+有針對性

教師發到班級家長群裡的授課內容家長看不懂,那還發不發?

當然要發。老師在發佈授課內容後,要有一些課堂評價(課堂測驗成績也是很好的課堂評價),而且一定要針對表現的好或考的好的同學做特殊點評,並@相關家長。須知“羨慕嫉妒恨”才是所有人類自發行為的第一推動力。

02、設定群目的,發佈群任務

基於興趣或某些間接聯繫(如家長是因為孩子在一起讀書才有間接聯繫)等弱聯繫建立的陌生人群,如果靠自發運作,最終都將走向無序和混亂,難逃廣告群或死群的命運。

成熟的社群不是群成員簡單地疊加在一起,它是有機的,因此必須是有序的。而設定群目的,圍繞群目的下達群任務並及時接收反饋是創建群秩序的最有效途徑。

班級家長群的目的是續班和招生,圍繞這個目的,考查學生單詞、監督學生完成某些作業等都是很有效的群任務。

關於家長對群任務的執行力,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在家長群,家長本來就很有動力去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只是很多時候無從插手,或找不到插手理由,因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願意和家長討論學習的。

但對於高年級學生,這類參與往往不太現實——家長已經沒能力進行內容參與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要求家長每次課後必須在微信群中「打卡」——家長已經收到作業通知並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了。

03、利用話題「去教師中心化」

群主中心化的社群往往面臨很大的風險:當群主缺席討論或群主拋出的知識或話題不能引起大家興趣的時候,群的活躍度和壽命會大大降低。所以,我們要致力於班級家長群的「去教師中心化」,

鼓勵並引導家長產生話題參與導論

比如,每次機構公眾號發出的教學諮詢或家庭教育內容等,都是非常好的討論主題,教師將文章扔到群中帶領大家討論,不但可以提高群活躍度,而且能提高文章的轉發率

另外,家長群內一般都是媽媽居多,媽媽們對於除上課外的非正式內容也是有很大興趣的,如果在群中看到了孩子上課的照片,或者下課時孩子們休息或做作業的小視頻片段,都會非常意外且興奮。

04、發展種子家長

良好的社群需要組織架構,但教師個人的影響力有限,並不能輻射到每個家長,所以,就需要發展班級家長群中的種子家長。

何謂種子家長?

我們一般指的種子家長是:孩子的成績較為突出,非常樂於主動分享自己孩子情況並給對方提建議的家長。辨別種子家長並和種子家長建立相對更深度的聯繫,將會在教師運營班級家長群的過程中,傳遞更多聲音,更有效的擴大機構的影響力。

05、定位清晰

最後要提醒的是,家長群存在的目的絕對不是代替原有的電話和麵談家長會,而是創造更多的與家長溝通的機會和理由。

與家長溝通的最好方式還是面談,其次是電話,再其次才是微信。效率的提高不應該帶來效果的下降。定期的微信群家長會,做好了可以成為正式家長會的有效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