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苦不涩茶的茶不是茶?不苦不涩不是茶?

自古以来,中国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难看出,茶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饮品之一,想喝好茶,选茶买茶也很是关键,因此各位茶友在选茶茶则是一个大问题。

每位喜爱茶的茶友都希望自己可以选到一款好茶,但是往往是由于鉴于知识有限,很难判断一款茶叶到底好不好。

平日也是听到不少茶友在喝茶品茶,闲谈之余便是随口即来:哎~茶叶这水太深了......

最近,小编听到茶友有问:“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句话有道理么?是真的么?”是真的么?存在即为合理,不过也得有个说法不是,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来一起看看~

不苦不涩茶的茶不是茶?不苦不涩不是茶?

一句“不苦不涩不为茶?”并不能道尽茶叶带有苦味的合理性。事实上,茶叶所带有的苦味,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内,含有味感呈苦味的物质。这类物质主要为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色素类、茶叶皂苷类、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

在茶汤的滋味中,咖啡碱与茶多酚协调,形成了氢键络合物,就使得苦味降低。而这同时,氨基酸的含量增高了,对咖啡碱的苦味也就起到了消减作用。

平日里,我们在在喝茶时,口腔里所感受到的是茶汤呈现出来的综合表现,茶汤的综合表现是指茶汤中内含物质互相协同,互相制约的一种表现。

不苦不涩茶的茶不是茶?不苦不涩不是茶?

我们在喝茶时觉得苦、涩,说明茶汤中,苦味的物质要占上风,一般情况下也可以简单的认为是茶多酚、咖啡碱压制其他等物质的呈现。

不过,一杯茶的整体滋味,主要是由苦、涩、鲜、甜所构成的。没有人天生喜欢苦涩味,而鲜甜味是人人都喜欢的。苦涩与鲜甜的平衡是茶最让人着迷的因素之一。苦、涩、鲜、甜这几种味道,一个可都不能少哦~

茶叶的苦涩味和茶叶的品质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平日,各位茶友可以接触到各种各类的茶叶,会发现,有的茶叶使用的原料较为粗老,内含物质也就会少些,喝起来味道较为粗,滋味难免有些淡而无味。

不苦不涩茶的茶不是茶?不苦不涩不是茶?

这样的茶滋味较于鲜嫩芽头则会淡薄些,没有足够的茶味,这样似乎也是印证了“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句话。

可这句话也不完全的正确。比如说:一些高海拔地方所种植出来的茶树,生产出来的鲜嫩芽头,进行加工制作而成做的名优绿茶,正确的冲泡方法加上合适的茶水比,喝起来的滋味则鲜甜甘爽,可以说几乎一点苦涩味也喝不出来。

再比如说:一些优质的红茶,喝起来也主要以类似蜂蜜的甜味为主,几乎没有苦涩感。

不苦不涩茶的茶不是茶?不苦不涩不是茶?

再比如:半发酵茶类的武夷岩茶,若是在采摘时,采小开面稍嫩一些的叶,制作加工而成的成品茶,虽有苦涩感,却是品质好的自然会化为甘甜,随着时间的推移,甘甜还会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是以甜味结束,也就是平常我们经常说的“回甘”,而且这种滋味浓而醇和香甜的感觉,让人更为喜爱。

只是,不是所有的茶汤苦后都会有明显回甘,也不是说茶汤的苦味越大,回甘的滋味强度就越高。

一些有明显苦涩味的茶可能是品质较次。比如一些品质不太好的台地茶,加上制作工艺不够精良,可能会出现浓重的苦涩味,让人难以入口,饮后舌头和整个口腔都很不舒服。

不苦不涩茶的茶不是茶?不苦不涩不是茶?

不过,合格的茶叶中所含有的苦涩物质并非全无是处,比如: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利尿作用,还能促使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茶多酚则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解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消炎解毒抗过敏、抗辐射等功效......

总而言之,有没有苦涩味,苦涩味是淡还是浓,与茶叶的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茶叶好不好,不单单只是看茶苦不苦,涩不涩,还是要看苦味化不化得开,化得快不快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因素。

不苦不涩茶的茶不是茶?不苦不涩不是茶?

好的茶入口感觉到苦,但是其他感觉也同时充满口腔,茶汤一咽下去,一股甜味就从喉底涌上来,苦味在嘴里的感觉已经化掉,取而代之的是甘甜的回味。而不好的茶,往往一苦到底,苦得整个嘴巴、喉咙都感觉干涩,更不会有什么回甘生津。茶若苦的,苦中夹涩,先苦后甜,甘甜回味。

茶汤的苦味常常与甜味相伴而生,入口后口腔内风生水起,先苦后甜,感受茶的层次感和持久的甘甜生津,也让茶的苦味有了其品饮审视的价值。

茶中若苦,苦中夹涩,先苦后甜,甘甜回味,所见所闻,实不相瞒,可不得不品尝一番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