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傑青正式公佈,北京大學22人入選,位居第一

近日,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人名單 的最終評定結果終於出爐。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是國務院於1994年批准設立的專項基金,人們習慣將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稱為“傑青”。他們代表著有潛力和競爭力的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未來科研界的希望。

從最近幾年國家基金委公佈的最終名單來看,基本上,每年都有1-2名國家傑青建議資助申請人未能通過最終的評審委員會評定。據悉,2013-2017年每年均有2人未能通過評定,2018年僅1人未能通過。而2019年有4人未通過國家傑青的評定,創下了歷史新高!

從最新公佈的中國傑青名單來看,北大入圍的共有22人,位居第一。清華大學入圍共有14人,緊隨其後。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等幾所高校超過10人,立項數也相對較多。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等幾所高校超過5人。未通過的4人中,某985高校1個,某211高校1個, 中科院和某研究所各1個。

2019年國家傑青正式公佈,北京大學22人入選,位居第一

2019年國家傑青正式公佈,北京大學22人入選,位居第一

國家傑青名單公佈之後,一時之間,網友們都炸開了鍋,四面八方、議論紛紛。

網友A:“想知道哪4人未通過。”

網友B“只想說隔行如隔山,他們的研究領域真的有點看不懂,看到這種名單,就覺得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越來越強了。”

網友C:“正常,今年人多了,往年都是200人左右。”

網友D:“優青是各位博士在做學術研究的路上,第一個有分量的“帽子”,接下來一個是長江,萬人和傑青,以後還有院士,就算登頂了。有順口溜叫:青年的優青,中年的長江和傑青,老年的院士。”

網友E:“老闆最後一年終於上了,可能會心情好些,然而和我這個五年級的學生關係不大了,我只希望過幾天預答辯不會被罵太慘......”

對於能入選的人來說,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所在的學校和單位,都是有極高的價值。因為國家“傑青”含金量突出,被看作為國內除兩院院士外最有分量的獎項之一。如今中國的學術科研圈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模式化的成長路徑也在形成。頂尖研究機構和高校競爭已經白熾化,高級職稱的傑青數量漸多。

你是如何看2019年國家傑青名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