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中寫到:“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而電影《小丑》中的亞瑟則詮釋了另一種可能:“從可笑到偉大,僅一槍聒噪。”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一個社會邊緣人揭竿而起的情緒宣洩,一段關於經典反派的悲情回憶,《小丑》給予觀眾的思考遠不止這些。

拋開神作的桂冠,放眼銀幕內外,我更想聊聊關於影片的“質疑”:

那個曾被質疑的男人,那段仍被質疑的論述,以及那些將被質疑的群體。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他不叫小丑,他叫“鳳凰”

沒有高智商縈繞,也沒有耍酷鬥狠。

一個渴求他人關懷的底層市民,揹著光,走下那條窮街陋巷。

眼見他盼光明,眼見他墮黑暗。這便是《小丑》的真實:

不同於以往,卻又撕心如往常。

到底是誰能將這一邊緣形象拿捏得恰到好處?這就不得不提及那位飾演“小丑”亞瑟的演員,那個名叫“鳳凰”的男人——傑昆·菲尼克斯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三次提名奧斯卡,威尼斯戛納雙料影帝,明年小金人又向他招手……

雖說傑昆·菲尼克斯的王冠璀璨奪目,但這全源於他那不堪回首的生活經歷。

早年,嬉皮士父母所信奉的自由主義,以及與哥哥瑞凡一起闖蕩街頭的童年往事,都讓這個家境貧寒的男孩步入演藝圈,並接到《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此類口碑佳作,也與史蒂夫·馬丁此類老牌笑星賣萌耍寶!

不幸的是,剛過完19歲生日的傑昆,卻要面對年僅23歲的哥哥瑞凡去世的噩耗,此後兩年沉浸在悲痛中,不再接戲。

也正是這段心路歷程,讓他在飾演《與歌同行》中美國鄉村音樂天王約翰尼·卡什時,得心應手。相同的遭遇讓傑昆貢獻了一次足以載入影史的表演,這亦是在哥哥死亡陰影下盛開的瘋魔之花。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電影《與歌同行》劇照

或許是天生神力,傑昆憑《與歌同行》獲得奧斯卡影帝提名後,甚至因低沉渾厚的嗓音拿了一座格萊美獎。

影壇樂壇兩開花,不光讓傑昆獲得了更多人的矚目,也為他後來的眾叛親離埋下伏筆。

就在2008年,這一憑《角鬥士》《盧旺達飯店》登頂事業巔峰的男人突然宣佈息影,其理由竟是“棄影從樂”,玩說唱弄rap。

兩年的乖張不羈,被記錄在《我仍然在此》的紀錄片中。片中的傑昆沉迷自我,啤酒肚打破了以往陰鬱沉著的形象。結果是:演藝圈不疼,歌唱界不愛。

這一邊緣狀態,不正是亞瑟的真實版本嗎?

然而,原本一部魔幻現實主義電影,卻起到了批判現實主義的效果。

隨著電影《我仍然在此》的公映,影迷發現,這部偽紀錄片實則討論了演藝圈中演員、明星與觀眾、媒體評論人之間的關係,甚至揭露了一些行業內幕。

拍攝期間,傑昆也發現了現實中人性的冷漠與無情。當年誇讚自己的人,與咒罵自己的同屬一類人群。

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與來自周遭的眾叛親離,讓傑昆從生活中豐富了自己的演技,體會到邊緣人物的內在感受,知曉了該如何去塑造一個壓抑者的形象。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電影《我仍然在此》中的“胖鳳凰”

此後,傑昆也在表演中進一步實踐了這些足夠增強人物內在心理的技法。

在《大師》中通過肢體語言塑造一個退伍老兵,在《她》中以深沉內斂的面部表情傳達出打字暖叔內在的柔情細膩。

一外一內、極富張力的表演,在《小丑》中達到完美融合。

疲憊的身軀,無精打采的表情,被生活折磨得體無完膚的亞瑟,一切無奈與憎惡全都體現在他那張開心與悲傷相交織的臉上。

這就形成了亞瑟的典型表情——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笑容,被傑昆賦予了多重心緒與含義。

首先是病理上的笑

任何情緒在亞瑟那,只有笑這一種表達方式。

在處理病理性笑容時,傑昆總會以彷彿被唾液卡住嗓子的方式結束這一動作,以體現他在心理上想克服,但卻難以壓制。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不合時宜的發笑讓別人總是拒亞瑟於千里之外。孤獨的靈魂要想接近他人,就必須以笑來附和眾人。

於是,笑有了第二種含義——迎合。

胖搭檔給亞瑟一把槍以防身,心存感激的他在同事取笑完侏儒後放聲大笑,這一併非發自內心的笑完全出於一種“敷衍的報恩”。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病理上的笑,以及迎合式的笑,都不能改變社會對他深深的惡意。於是,笑成了掩蓋悲傷生活的符號。

我們能從亞瑟的笑中,聽到他的不甘、隱忍,以及不被理解後的痛楚。他不理解世人為何如此粗魯,彼此漠不關心,人與人之間缺失了基本的寬容。

老闆針對廣告牌遺失一事,不分青紅皂白便責怪亞瑟,並把同事對亞瑟的態度告知他。

自身的苦悶有口難言,表面溫和的同事卻暗自說自己的壞話。一時間,亞瑟臉上的笑容包含委屈、隱忍、憤怒、絕望等多重情緒,直至眼角擠出淚水。

傑昆以喜劇式的笑容,展現了亞瑟悲劇性的人生。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除了細微的面部表情,還有肢體上的掙扎。

局外人極力融入世界,但精神上又並非完全認同一些規則,可又得忍耐。

所以,不停抖動的腿部,表現出亞瑟在極力迎合的同時,內心又極為焦慮且不自然。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腿部動作的不安,需上身肢體相配合。

注意,亞瑟上身胳膊多為彎曲狀,易使人聯想到罪犯雙手抱頭的行為。

不經意間的妥協與投降,並沒有減緩世人對他的謾罵。於是,忍無可忍的亞瑟伸直雙臂,在舒緩心緒的同時,也間接表達了反抗的情緒。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尷尬、奉承、開心、憎惡、絕望、無助、痛苦、激動……傑昆用驚人的演技告訴觀眾,什麼叫一笑一世界。

清醒的癲狂,微笑著感傷。正是源自生活的歷練與質疑,使傑昆·菲尼克斯演活了亞瑟的邊緣處境與絕望掙扎。

這不是DC宇宙,這是西科塞斯宇宙

只因一句“漫威電影不是電影”,好萊塢著名導演馬丁·西克賽斯成了眾矢之的。

在之後的長文回應中,老馬解釋道:當下的影院充斥著遊樂場式的電影,而不是一種純粹的電影藝術。

觀眾更在乎電影帶來的刺激,而非光影湧動下的拍攝手法與現實意義。在千篇一律的製作中,影像成了一種沒有靈魂的重複。

但是,漫改電影與電影藝術並非絕對割裂,從《小丑》的成功中便可窺視一二:不是所有的漫改電影都只是商業娛樂產品,它也可以保留電影的藝術性。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馬丁·西克賽斯

熟悉老馬的人可能都會發現,電影《小丑》中有太多馬丁·西克賽斯以往作品的影子。

許多影像符號,都令人聯想到《喜劇之王》《出租車司機》《窮街陋巷》。

美版《喜劇之王》中的草根,綁架主持人,一夜成名;新版《小丑》中的亞瑟,槍殺主持人,一夜成王。

同樣是邊緣人登上脫口秀,同樣由羅伯特·德尼羅參演,都對底層人物的妄想加以描繪,連十字架式的開場方式都相仿。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小丑》(上圖);《喜劇之王》(下圖)

另外,小丑用手比劃手槍指頭的動作,以及不斷模擬自殺的行為,跟《出租車司機》中的男主特拉維斯如出一轍。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小丑》(上圖)《出租車司機》(下圖)

除了細節上的致敬,《小丑》在內容設置上,亦不同於那些情節驅動的大場面漫改電影,而是選擇像馬丁·西克賽斯那樣,以小人物的立場去觀察時代背景,並用影像藝術去營造氛圍,展現人物內在變化。

人物立場方面,首先是反英雄人物獲取最終勝利。

《喜劇之王》裡原本綁架主持人的魯帕被關進監獄,沒成想因此而大紅大紫。

《出租車司機》中的特拉維斯本想刺殺總統,卻因從皮條客手中救下失足少女而備受矚目。

《小丑》中的亞瑟也在射殺脫口秀主持人後,化身反派小丑。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另外,

老馬那種極端的上下層對立關係,也在《小丑》中被無限放大。

被魯帕綁架的脫口秀主持人,總是一副“目中無人”的敷衍樣貌。

《出租車司機》中特拉維斯的女友被刻畫成一個冷酷無情的女人,她因特拉維斯帶她去看成人電影便不再跟他交往。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電影《出租車司機》

雖說都是下層對上層的極度反感,但同時,下層也未能客觀地對待上層。

試想一下,男友未經你允許便帶你去看成人電影,只因你說了兩句便開始報復你,是個正常姑娘難道都不會感到恐懼和莫名其妙嗎?

再說主持人,面對路人粉的無理要求,回絕後反被詛咒,這不僅僅是上層的冷酷,還有下層的無情。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電影《喜劇之王》

而此類下層單向度的反抗與沉浸式的抱怨,也在《小丑》中得以呈現。

亞瑟對托馬斯·韋恩的憎惡源自單向的自我臆造。

這裡雖說把蝙蝠俠老爹黑了一把,但並未明確指出托馬斯玩弄了亞瑟的母親。亞瑟憎惡托馬斯,全是建構在父親拋棄兒子的臆想,以及托馬斯譴責下層人民的言論上。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另一個被攻擊的對象便是脫口秀主持人。

當亞瑟開始那場死亡謝幕時,主持人回覆:“你根本不瞭解我。”畢竟亞瑟腦海中的偶像,僅僅是他幻想出的美好,並非活生生的人。

別人不瞭解亞瑟的悲慘人生,同樣,亞瑟也確實不瞭解面前的這位脫口秀主持人。

主持人沒走出去看看平民生活的同時,百姓也沒有以理性的態度去觀察上層。兩方關係都存在斷裂。

《小丑》不僅是DC電影宇宙的一部分,它儼然成了一部對馬丁·西克賽斯的致敬之作。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講完內容,再來聊聊《小丑》的電影藝術語言。

電影《小丑》是一部以人物性格推動的電影,一切行為都是性格的外化。

為了展現內在情感的細膩,影像呈現上,多配合較多的人物肢體特寫、近景,以形成一種私密化的影像基調。

例如在人物方面,為突顯亞瑟的性格,以及壓抑在他心中的憎惡,鏡頭大多是他的臉部特寫。

在刻畫人物行為時,鏡頭也沒有刻意捕捉連貫的動作,而是用局部特寫來聚焦某一動作所涉及的道具,如射殺時所用到的槍。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除了景別上的近景與特寫處理,在色調上,影片以藍綠等冷色調,並夾雜黃色的暖色調展現出對比效果。

電影前半部分影像多以藍綠色為主,表現亞瑟的壓抑、孤獨,以及外在世界的冷漠。

街道昏暗的燈光,走廊壓抑的氛圍,以及亞瑟舞蹈中所呈現的神秘氣息,都以藍綠的色調凸顯無疑。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同時,電影還用黃色來呈現亞瑟生活中的暖。

在亞瑟建構的親情、愛情的美好氛圍中,黃色是一盞微弱但象徵家庭溫存的光。

可隨著劇情深入,黃色燈光所營造的幻象之暖漸漸被一種冷色調完全掩蓋。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到最後,亞瑟徹底釋放自我,用死亡完成解脫,色調也鮮亮起來。

之前的藍綠則成了紅色的主場,照耀著小丑那悲慘但五彩斑斕的“喜劇人生”。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說完色調,再來聊聊空間構圖。

片中最典型的一種構圖方式是消失點構圖

無論是街上的人行道,還是室內的過道,都延伸至遠方。畫面利用縱深加強環境的空間感,突出亞瑟背影的孤獨與疏離。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片中,有一前後樓梯的對比場景,將色調、構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剛開始是向上登階梯,但背景暗淡,層層天梯阻礙了我們的視線;

之後是亞瑟向樓梯下走去,跳著舞,背後的天徹底亮起來。那份慘白是獨屬於小丑的,象徵人性的紐帶與羈絆從這個可憐的人身上徹底消失。

後者是墮入絢爛的地獄,前者是通向失火的天堂。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商業與藝術的邊界是模糊的,兩者可以謀求共存之道。

漫改電影絕非在藝術成就上一無是處,比如《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守望者》,已經將商業、娛樂、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更別說這部《小丑》了。

如果所有漫改電影在思維以及影像語言上,都能做到全方位的思考,那老馬看後也會感到欣慰。

他不是大反派,而是底層邊緣人

在看《小丑》前,如果你預估會看到一個DC原漫畫那樣的神經質反派,或希斯·萊傑版高智商的癲狂形象,那你或許會失望。

作為DC經典反派醜爺的前傳序曲,“小丑”亞瑟做了“去漫畫化”的人物處理,使他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故事不再是醜爺如何策劃顛覆哥譚市的活動,而是聚焦一個普通人如何一步步走向毀滅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通過亞瑟的七支舞展現出來。

第一次是亞瑟在洗衣店門口跳舞。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工作中的亞瑟被街頭混混無情毆打。

被折磨後的亞瑟蜷縮在地上,下意識地摸了摸衣兜,道具花便噴出水來。

這是他的眼淚,亦是他那顆破碎的心。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第二次是亞瑟在家中的獨舞。

沒找老闆算工傷,反倒因沒保護好廣告牌被一頓臭罵。獨舞在此用於精神放鬆,更展現了亞瑟的重要特徵——

自戀、妄想。

他自說自話,認為自己是個很好的舞者,舞蹈對他來說是一種身份認同。

也正是在這場舞中,亞瑟放出了那一槍,雖是擦槍走火,但為他後來的因憤怒槍殺華爾街精英埋下伏筆。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因自衛用的手槍不小心掉出,亞瑟被老闆開除。

向天空呼喚理解與寬慰的亞瑟,終於在醫院這一其樂融融的環境氛圍下,完成了自己工作三幕曲的謝幕。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失業的亞瑟被在崗的白領欺負,一氣之下怒殺三個華爾街精英。

於是,第四次舞蹈,便是亞瑟躲在廁所中跳的一曲“邪念誘惑”之舞

此時亞瑟的舞動幅度比之前更大,在釋放惡念天性後,一種不同於以往的自在佔據了他的全身。

廁所這一環境與哥譚市大環境類似:老鼠橫行、垃圾遍地。也正是這樣一個地方,滋生了亞瑟這樣的底層人,並使其墮入地獄。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第五次,是亞瑟與母親在家中的雙人舞。

但僅僅是尋求家庭溫暖這一微不足道的要求,還是被托馬斯·韋恩無情地打破。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工作、家庭徹底無望後,亞瑟開始宣洩自己的憤怒,並迎接自己的滅亡。

於是,第六次“死亡之舞”由三小段脫口秀前的圓舞曲構成:

先是化妝舞蹈,然後是殺掉偽善同事後的欣喜,之後是上場前的傷感預備。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最後一次是殺掉主持人、引發暴亂後,被救出的亞瑟站在車頂,他徹底自由,此時的舞蹈動作也更加優雅、自由、解脫。

這段“重生之舞”,使亞瑟成為小丑,完成了從人到魔的轉變。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本片中的“小丑”亞瑟,不是天生的反派,我們看到了他心理的漸變過程。

他跟哪吒一樣,都希望被世人接受,但在別人的偏見下,形成了自己的魔性。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想融進環境卻融不進去,於是亞瑟的悲劇性格便顯露出來:只要別人一向他示好,他就會卸下防備。

老闆問他的喜劇生涯如何,他覺得是在關心自己,則立馬找椅子來坐,準備促膝長談。

在與女鄰居見面後,僅因電梯寒暄,他開始構想自己與女鄰居的情侶關係。

他很難察言觀色,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美好!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除了在自己的妄想中被孤立,還有來自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冷漠。

家庭上,母親對他是不認可的。

亞瑟小時候被綁在暖氣片上虐待,出於精神原因,母親認為他的笑是出於開心快樂,於是在小亞瑟的心中留下陰影,成年後躲進冰箱的細節便與此相呼應。

一個是極度的冷,一個是極度的熱,但都是母親的不管不顧。

亞瑟總是在告訴自己,母親當年對自己的期望:“要把微笑時常掛在臉上,併為這個世界帶去歡笑。”

但該觀點在母親的一句話中產生了矛盾。母親質疑亞瑟的喜劇路,她覺得兒子一點也不有趣。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理想方面,幻想中的主持人跟亞瑟說了一句話:“我會為有你這樣的孩子,而放棄眼前的一切。”

在亞瑟心中,他想要關懷,同時希望這個世界是一派理想主義的正義姿態,每個人都溫柔體貼,善待彼此。

但實際上,主持人邀請亞瑟上節目不是因為他的喜劇天賦,而是因為他在酒吧表演時的醜態,是為了在節目中製造笑料,加以嘲弄。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另一層是源自上層的歧視。

亞瑟針對的不是富人,而是托馬斯·韋恩。

僅因三個員工被殺,托馬斯武斷判定“小丑”是一個躲在面具後的惡人。上層精英們過著悠閒的日子,以自以為的想法,來拯救或者說試圖改變社會面貌,沒有完全體諒下層人民的想法。

禮堂富人階層觀看《摩登時代》,隱喻頗為諷刺。

《摩登時代》的諷刺對象就是上層,是現代社會把人異化、機械化,甚至沒了人性,而這一切都在亞瑟身上悄無聲息地發生著。

另一方面,看著“小丑”形象的卓別林在危險邊緣徘徊著,上層只是大笑,亦象徵他們對現實中的弱者也只是不聞不問,報以嘲笑的姿態。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最後一根稻草斷了,但不能因此說“小丑”象徵暴力煽動,相反,“小丑”仍屬於個人悲劇的範疇。

之前已經聊過,亞瑟有兩個世界:現實世界,與幻想之地。

現實中是被人肆意踐踏和嘲笑,而在幻想的世界中卻能擁有朋友、愛人,甚至是事業導師的青睞。

這就要聯繫本片看似矛盾的結尾做一番分析:亞瑟化身小丑被奉為暴力領袖,卻又被關進阿卡姆瘋人院。

一個合理的設想是:亞瑟需要觀眾和歡呼,所以那場解救活動很可能又是一次他個人的想象。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瘋人院中的亞瑟成了階下囚,沒有一個隊友來幫他脫離苦海。

除了幻想的解釋外,還有另一層解讀:

那些所謂的盟友不過是一群宣洩自己內心情感的庸人。很難保證,他們在之前沒有對亞瑟惡語相向、拳打腳踢。

槍殺主持人只是一個導火線,它引爆的是群眾心中的憤怒,卻不是他們對亞瑟的悲憫。他們可以把亞瑟看成是一個神,但對於亞瑟所遭受的厄運並不會感同身受。

這就是大眾的冷暴力。在亞瑟模擬自殺行為時,電視中的畫外音是觀眾的陣陣叫好!你毀了,他們也就笑了。

所以,亞瑟又被拋棄,哪怕成為一個反派,他也是孤獨的邊緣人。他跟之前一樣,依舊是一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獨自舞蹈的小丑。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我們習慣將那些不正常的人描述成精神病,說他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從而做出過激的行為。

槍殺華爾街精英,開槍打死脫口秀主持人,看似一拍腦袋的事。倘若細細琢磨,並非所有行為都顯得極端,比如殺死自己的母親,就是在亞瑟理智時完成的,儘管是絕望的理智。

電影中的小丑不是一個天生的惡人,而是共情幻滅後的慘絕人寰。

逗樂汽車上的兒童,卻被孩子的母親以冰冷的語調呵責制止。渴望還己以微笑,豈料卻得他之嘲諷。

卓別林曾說:“我一直喜歡在雨中行走,那樣就沒人能看到我的眼淚。”

對於亞瑟這樣的人,我們不該抱有太多質疑,避免落入“期待他們裝作沒病”的窠臼中。

DC《小丑》再掀狂潮:從偉大到可笑,僅一步之遙

不能說《小丑》這部電影有多神,只是在情緒的表達上,影片在兼顧商業與藝術上,完成了影像的私語化呈現。

不要把別人看成是帶著面具的羸弱小丑,也不要把自己看成是被人排擠的都市孤魂。

無論是關於演員的質疑,還是類型的質疑,亦或是某一群體的質疑,都希望能推動某一行業的發展,或者是人們對某一人群的理解與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