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的魔咒,韓國總統的命運詛咒

從8月底韓國最高法院駁回首爾高等法院對前總統朴槿惠“親信干政”案的二審判決,從而或讓朴槿惠面臨更重的量刑,到10月14日新任法務部長曹國宣佈辭職,韓國政壇進步與保守兩大陣營的鬥爭或隱或現,依舊支配著韓國政局的發展。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的魔咒,韓國總統的命運詛咒

2019年10月初,首爾連續發生大規模集會,要求文在寅下臺、曹國辭職。當地人士表示參與集會的人數之多,幾乎與兩年前彈劾朴槿惠事件時相差無幾,而當時參加集會者據估計達32萬人。

9月初,韓國總統文在寅力排眾議,堅持任命原總統民政首席秘書官曹國擔任法務部長,試圖推動檢察改革,但立即在韓國社會引起了輿論風波,反對黨和一些輿論表達了強烈的反對和譴責。其後,自由韓國黨、正未來黨、大韓愛國黨等保守陣營向文在寅及曹國所在的進步陣營發動了強烈的政治攻勢,在首爾市中心地區光化門廣場發動了號稱幾十萬人參加的大規模政治示威,並提出了“曹國下臺”“彈劾總統”等口號。

僅僅在職35天即被迫下臺的曹國接連被曝出多起涉嫌腐敗的醜聞,其妻子、胞弟和子女都受到了檢方的調查,曹國也被保守派媒體稱為“男版崔順實”(崔順實即朴槿惠“閨蜜干政”事件主角)。曹國向來被視為文在寅心腹,其醜聞不僅影響到本人的政治前途,還給文在寅及進步陣營帶來了很大的衝擊。曹國雖已辭職,但從韓國政治生態結構來看,保守與進步陣營之間的政治鬥爭不但沒有結束,反而開始了新的一輪。

文在寅於2017年5月就任總統,到今年10月正好任期將半。韓國在任總統因各種原因受到指控和揭露,幾乎全部發生在任期中後期。因此,曹國事件是文在寅“跛鴨”階段的開端,還是渡過難關的時機,韓國各種政治勢力都非常關注。兩大陣營之間的力量對比或將發生改變,陣營內部也將出現新的離合集散。

總統命運的怪圈

自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以來,韓國一共經歷了12位總統。文在寅之前的11名總統大多下場悽慘,或者其家屬受到法律制裁。人們感嘆,韓國總統恐怕成了全球“最高危職業”。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的魔咒,韓國總統的命運詛咒

第一任總統李承晚(1948年7月~1960年4月在任)雖有建國大功,但利用權勢操縱選舉而三次當選,獨裁統治12年,最終被民主運動趕下臺,流亡美國夏威夷。韓國雖在美國幫助下引進了西方式民主制度,但在長期的封建傳統和日本殖民統治影響下,沒有形成接受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礎,建國後政治發展歷經曲折,也釀下歷任總統的悲劇命運。

李承晚之後的總統尹潽善(1960年8月~1962年3月)並沒有掌握實權,而且承認了朴正熙於1961年5月發動的軍事政變,為軍人掌權提供了可乘之機,最終被迫辭去總統職位。朴正熙總統(1962年3月任代總統,1963年12月~1979年10連續擔任總統)是“漢江奇蹟”的締造者,保守陣營崇尚他為“韓國近代化之父”,但因以鐵腕手段執政長達18年,而被進步陣營指責為“長期獨裁者”,最終死於政治謀殺。

經過崔圭夏總統(1979年12月~1980年8月在任)的短暫過渡,1979年12月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1980年8月起上臺擔任總統。全斗煥(1980年8月~1988年2月在任)信奉權威主義,雖保持了經濟高速增長,但壓制民主,鎮壓“光州起義”,逮捕不同政見人士金大中、金泳三等,其任期內韓國民主化運動接連不斷,他也因此而於1988年被迫下臺,其後因貪汙、受賄、主動參與軍事叛亂和內亂罪等罪被判死刑,後被改判終身監禁,最終得到特赦。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實現民主化後。韓國政治進入新階段,但進步與保守兩派陣營的分裂和對立也非常明顯。首次當選的盧泰愚總統(1988年2月~1993年2月在任)推動“北方政策”改善了與蘇聯、中國等國家的關係,並拓展了國際活動空間,但在下臺後也因政經勾結等而被判刑入獄。其後文人出身的首任總統金泳三(1993年2月~1998年2月在任)在職期間強力推動倡廉肅貪,把全斗煥、盧泰愚兩位前任總統送進了監獄,其本人雖清廉執政,但卸任後其次子金賢哲因受賄和逃稅等遭到起訴併入獄。金大中總統(1998年2月〜2003年2月在任)推動“陽光政策”,併成為首位訪問平壤的韓國總統,大幅改善了南北關係,緩和了半島的緊張局勢,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其卸任後,韓國檢察院否定了“陽光政策”的正統性,他的次男金弘業和三男金弘傑也被起訴並被判有期徒刑。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的魔咒,韓國總統的命運詛咒

2019年9月16日,朴槿惠從首爾拘留所被送往首爾市內醫院入住,接受肩部手術。

盧武鉉總統(2003年2月〜2008年2月在任)雖然繼續推動了和平繁榮政策,大幅改善了朝鮮半島局勢,但卸任以後因捲入受賄醜聞等,由於受到種種壓力而於2009年5月跳崖自殺。在其去世後的財產清理中發現,他的負債比財產多4億韓元(約人民幣240萬元)。繼任的李明博總統(2008年2月2013年2月在任)也在卸任後由於政經勾結、貪汙受賄等而被起訴,被判有期徒刑15年、罰金130億韓元、追繳金82.7億韓幣。

朴槿惠總統(2013年2月~2017年3月在任)更不例外。2016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了對時任總統朴槿惠的彈劾案。2017年3月韓國憲法法院做出決定罷免朴槿惠的總統職務,並通過了國會提交的總統彈劾決議。朴槿惠的總統職權被剝奪,併成為韓國憲政史上首位被彈劾的總統。雖然審判官安昌浩曾表示,罷免朴槿惠並不是保守和進步的理念問題,而是為了維護憲法秩序、清算政治弊端而不得不做出的決定,但人們普遍認為朴槿惠案顯然具有兩大派系鬥爭的背景。

上述歷任總統分屬不同政黨,通常認為,盧泰愚、金泳三、李明博、朴槿惠屬保守派,金大中、盧武鉉、文在寅屬進步派。從他們相繼就任的順序,也可看出兩大陣營的激烈爭奪。

在韓國,總統擁有巨大權力,其權力卻沒有有效的牽制機制,所以很容易導致執政期間的各種腐敗。一旦任期結束、政權交替,在韓國傳統文化和兩大陣營分裂對峙的影響下,黨派之間進行政治報復的現象比較普遍,卸任總統往往成為鬥爭的犧牲品。有韓國曆史學家指出:“黨派之間的對立,大部分只不過是以地方色彩或門閥和個人的利害關係為基礎的政權爭奪戰。每次由於黨爭而發生政權更迭時,隨之而來的就是殘酷的政治報復。”

文在寅能否跳出怪圈

根據韓國現行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力量的統帥、主要內外政策的決定者,在政府系統和對外關係中代表整個國家。韓國總統擁有龐大的人事任命權、政策決定權以及資源分配和動員權力,可以認為他是韓國政治的核心。要理解韓國政治,必須得首先深入瞭解韓國總統制度。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的魔咒,韓國總統的命運詛咒

據傳,韓國每次總統換屆時,新任總統能夠直接任命的高級職位多達5000多個,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等各個公共領域,但依然顯得“僧多粥少”,因為總統當選以後都須“論功行賞”,否則得不到親信以及周邊人士的持續支持,這5000多個職位還不夠這些人分肥。

由於總統擁有巨大權力,社會各界、各利益集團都會想方設法向總統靠攏,利用總統本人、夫人、子女、兄弟、親屬乃至同學、老鄉等各種人緣和機會極力接近總統,以便撈取各種利益。因此,即使總統本人清白無汙,但周圍人物必定有人“出事”,從而使總統受到牽連。這是具有韓國特色的現象。

據韓國民調顯示,目前文在寅總統的支持率已跌到39%。而在他就任初期曾高達80%左右。任期過半、支持率下跌過半,下降幅度可謂甚大,足以引起社會各界重視,尤其使總統府青瓦臺高度緊張。

曹國辭職後,文在寅以及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希望早日擺脫此事影響,恢復正常的政治運轉,而最大反對黨自由韓國黨卻因曹國事件的場外鬥爭而支持率有所上升,因此不會簡單就此罷休。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韓國保守陣營的集結和“覺悟”。由於朴槿惠遭到彈劾併入獄,保守陣營一時處於被動,尤其在道德問題上抬不起頭來。但是文在寅任命的法務部長曹國發生醜聞,對他們來說是個天賜良機,正可藉此發動反擊,以大幅削弱進步陣營的影響力。自由韓國黨黨首、曾任政府總理和代總統的黃教安的支持率也在上升,在下屆總統有望者名單里名列第二。

除反對黨外,保守陣營媒體也異口同聲,強烈譴責和批判文在寅和執政黨“失政”,甚至提出“總統下臺”。第三大黨正未來黨雖屬保守陣營,但內部成分比較複雜,一部分任國會議員的黨員可能離開此黨而投向自由韓國黨。最近該黨黨首孫鶴圭公開批評黨內保守傾向人士接近自由韓國黨,強調本黨“第三大黨”的特殊地位。由此看來,正未來黨的分裂只是個時間問題,而自由韓國黨的力量則可由此而加強。

韓國社會中間層和年輕人也已出現分化。在朴槿惠彈劾案之前,年輕一代基本支持進步陣營。但曹國的醜聞中包括涉嫌為女兒偽造獲獎證書、利用職權助她入讀名牌大學,這從心理上打擊了大學生對進步陣營的支持。因此,兩大陣營以及各自陣營內部都面臨新的分化組合,從而出現新的力量對比。

目前,韓國政局因曹國辭職而可能暫時恢復穩定,但2020年4月份的國會議員選舉日益臨近,各個政黨都對下一屆國會議席虎視眈眈。目前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和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之間的國會議席差距並不大,所以明年國會選舉的結果不僅決定著哪一個政黨在國會佔據更多席位,而且也關係到下一屆總統選舉的走向。

另外,反對黨和一些保守媒體早已提出“彈劾文在寅”的口號和要求,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即使曹國身上發現重大犯罪嫌疑,也與朴槿惠和崔順實的“閨蜜干政”事件截然不同,很難像彈劾朴槿惠那樣,實現韓國曆史上的第二次對總統的彈劾。

韓國現行憲法明確規定,國會對於總統、總理、國務委員等職務在執行公務過程中違犯憲法或法律時,可決議彈劾追訴。憲法授予國會彈劾追訴總統違法的權力,是韓國政府模式與法國、美國總統的共同點所在。另外,對於總統的彈劾追訴,須有半數以上的在籍國會議員的同意,然後憲法法院做出裁決。目前,除了執政黨共同民主黨以外,傾向於執政黨的民主和平黨、正義黨、民眾黨基本不同意彈劾總統,而且正未來黨也不積極贊成彈劾總統。因此,從國會議員半數以上規定來看,很難在國會通過總統彈劾案。

反對黨提出“曹國下臺”“彈劾總統”等口號,實際上是想利用曹國事件,進一步削弱文在寅總統和執政黨的影響力,為爭取2020年國會選舉獲勝,試圖趁早掌握輿論的主導權和道義上的制高點。

從以上分析來看,文在寅總統不大可能遭到彈劾,但也並不是高枕無憂。他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異常眾多,如果不突破目前的困境,執政黨在2020年國會選舉中很有可能遭到失敗。文在寅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長期低迷的經濟,連續兩年增長率大約為2%。加上韓日貿易爭端持續發酵,韓國的對外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

詛咒的斷送取決於今後的舉措

2018年以來,在韓國政府的積極努力下,朝鮮半島局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2019年2月第二次朝美首腦會晤失敗後,半島無核化前景也變得渺茫。由於目前韓國政府沒有兌現朝韓之間達成的一系列共識,主張朝美關係和朝韓關係的所謂“良性循環”,不敢打破停滯不前的南北關係,朝鮮方面非常不滿,並不願再信任韓方,只想跟美國進行協商。其實,朝韓關係改善和半島局勢的緩和,穩定確保了文在寅的高支持率。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的魔咒,韓國總統的命運詛咒

曹國事件引發了對進步陣營道德水平的懷疑,也打擊了文在寅總統的清廉形象。本來在韓國社會里,進步陣營一直是個道德的象徵,曹國也被稱為“江南左派”。韓國首都首爾市的江南區是富人集中居住的地方,一直是保守陣營的大本營,所以被稱為“江南特區”。“江南左派”即指本身出身高貴,卻勇於批評權貴的人,身居保守派大本營的進步派。那麼,曹國事件將導致文在寅總統提前進入跛腳鴨狀態,還是促使他為打破僵局而繼續推動檢察等領域的改革、繼續推動南北關係及半島局勢的緩和,目前都很難判定。對文在寅來講,這首先是個嚴峻的挑戰,但也不失為一種機會,所以他在今後的政治日程中將更加如履薄冰,既要謹慎行動,更需要拿出魄力,以扭轉自身的不利局面。否則他的下一步將越來越難走,可能導致一事無成,最終陷入於韓國總統命運的魔咒。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