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向來就是一門生意

考證,向來就是一門生意

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初入職場的菜鳥新人幾乎必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考證唄!心理諮詢師、營養師都挺熱門的,而且比那些專業的職業資格類證書要容易得多。

秉持著“證多不壓身”的心態,不少人腦子一熱交錢考證去了。

進修不是壞事,可是有想過沒,這考證本來就只是門生意而已,而且不乏渾水摸魚的。

證書的光環,多半是培訓機構給的

考證,向來就是一門生意

野雞培訓機構有多坑?

央視CCTV-2曝光了一則新聞:

一個名為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證的證書,不僅能通行世界163個國家,在海外還可以當做就業綠卡使用。

這樣神通廣大的證書,竟然不需要任何專業背景,只須在培訓機構裡學幾十個學時的課程,參加一次通過率在95%的考試就能獲得。

拿到證書幹什麼?培訓機構人員說,你可以堵上心理諮詢行業的巨大缺口,堵一年最少掙20萬。

考證,向來就是一門生意

說真的,要不是動用了小學三年級學習到的防騙知識,我幾乎就要相信了,就要報名了,就要去堵槍口,不,堵缺口去了!

冷靜一看,這個所謂的美國權威機構並不是真的權威機構,而是一家名叫“美國權威機構”的培訓公司,人社部查不到他們的備案資料,官網公示信息都是PS出來的,就這樣一家培訓機構,每年堂而皇之地賺取1個億的培訓費。

這家機構甚至還號稱這玩意等同於美國綠卡,就差說可以上天下地無所不能了……

可憐的學員們,心心念念以為一證在手可以挺直了腰板,實則是廢紙一張,不僅如此,連自己的智商順帶也被驗證了。

職業技能培訓有補貼,需注意

考證,向來就是一門生意

解讀君突然想起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鄭乾和騙子王校長搞的所謂大生意:找幾百個農民來搞職業技能培訓班,把國家補貼收入囊中牟利。

這部分橋段其實生活中也有部分原型,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在多地都有,分為面向個人和機構兩類。

以上海為例,市人社局公佈19年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目錄和補貼標準,從5月1日起執行。

考證,向來就是一門生意

勞動者參加補貼目錄內的培訓項目,考核鑑定合格的可按規定的補貼標準和補貼比例享受培訓和鑑定費補貼。各地對職業培訓機構也有力度不等的補貼。

初衷固然是好的,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值得注意。

據解讀君身邊報名過正規培訓機構職業技能培訓的朋友介紹,在報名時要注意屬地,不是所有地區都有補貼政策。

對於一些資質存疑的機構給出的所謂“考試包過”的承諾,更是不能輕信。

掛靠證書,害人害己

考證,向來就是一門生意

有計劃,有目的性學習進修是好事,但是太功利反而也會釀成大錯。除了培訓考證這門生意,掛靠證書(簡稱掛證)也是一門生意。

市場上有這樣一批人,他們的睡後收入靠掛證,考個二建證書掛在建築單位裡每年賺幾千塊,努努力考下一個證,每年上萬塊。還有不少私募基金公司需要的基金從業資格證,也是“硬通貨”……

考證掛靠成了一本萬利,證書變成徹頭徹尾的商品在各環節裡流通,形成了龐大的交易市場,催生出來的中介機構通過掛證來牟利。

考證,向來就是一門生意

掛靠這件事除了肥了中間商,對買賣雙方傷害都很大,以建築企業為例,一旦出現問題,掛靠個人不僅面臨取消證書資格的後果,甚至要承擔法律責任。尋證掛靠的公司更是投機性十足,毀了公司名譽,也毀了公司前程。

2019年可謂是掛靠查處最嚴格的一年,各省市整治名單隔三差五的更新一次,查處手段也不斷升級,比如開啟社保核查、資質動態核查等手段。

未來,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高科技考勤也會應用在政府監管上,人證合一的時代終將到來,經濟寒冬,沒有真本事,遲早被凍死。

↓↓↓

考證,向來就是一門生意

解讀君說:大家在對某些證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不妨去人社部網站上好好看看,培訓機構宣傳的那些證是否在官方名錄上,發證單位又是誰。還有不少資格證是早已經被取消了的,千萬別上當。

學以致用,考那些用不上的證,不過就是拿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成就別人的生意,何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