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報班就行了嗎?你還需要它!


2020年最火的一個詞,副業。因為疫情,很多人閒賦在家,入不敷出。同時出現了一大批因副業而有能力對抗疫情的斜槓青年。


有人做ppt賺月入1w+;有人學習插畫,收入高於工資;有人寫作投稿做公眾號,成為新媒體的佼佼者。


那麼這個月要還借唄花唄的你是不是也考慮要不要斜槓一下。畢竟技多不壓身,多一顆金剛鑽,多一條出路。


無論你是讀書,寫作,考證,學技能,一定要看一看《學習天性》這本書。我就是用了書中的方法,讓自己在考取教師資格證的路上信心百倍。


這本書的作者小沼勢矢是日本腦科學領域的專家,他創辦的“職業生涯”諮詢公司,每年為500人做定向的專業培訓,讓很多企業員工和大學生受益終生。


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腦科學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及在諮詢工作和研修班中積累的實踐經驗,總結出“大腦分為三大類型,找準自己的大腦類型並使用相對應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倍功半。”


適合大腦學習方法的三大類型分別是: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

視覺型學習者是善於通過視覺來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聽覺型學習者更容易利用聲音來取得學習成效。如有人默默的看書能記住主要內容,有人卻要大聲讀出來。

觸覺型,是讓自己的身體動起來,來過的學習信息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觸覺型學習者發揮最大學習效果的方法。


要想讓學習效果最大化不但要知道自己是適合哪一類型的學習者,同時還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學習前的準備

中國有一句俗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它是指打仗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我們現在用來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優秀的銷售人員在進行商業會談之前,會認真對客戶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並提出最有效的方案。


學習亦如此,如果想將學習的效果最大化,認真的準備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要想學習成效取得飛躍性的進展,那麼必須要做學前準備。


1.要明確目標。古希臘的彼得斯說:“具有人生的目標,否則精力全屬浪費。”要想成功,我們必須要培養自己的目標意識。


2.要確立前提條件。合理制定目標,把一切能影響學習的因素全部考慮進去,留出一些處理突發事件的時間。不要把神經崩的太緊,這樣容易讓自己崩盤。


3.要樹立全局觀。對所學內容要有一個深入的瞭解。例如,我在準備考教師資格證時,通過對考試時間,考試內容的分析,然後結合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都做了一個全局規劃,不至於讓自己鬍子眉毛一把抓。


4.建立學習小組。這主要是起到監督促進作用。有兩三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從而刺激自己不斷學習。在心理學上這叫做“替代強化”,學習者通過觀察他人的行動及其結果,使自我效能感發生變化。


二.學習時將效果最大化。


天才投資人查理·芒格曾說過,一個企業的成功或失敗與管理人的專注有密切關係。一旦決定了一個策略,過於分散或者有所保留的投入都不會帶來好的結果。最好要全情投入,這樣可以形成一個規模效應,也就是你投入的規模越大,獲得的收益也越大。


大文豪馬克·吐溫也說過: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作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將一種個體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的感覺定義為心流,心流狀態會同時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心流狀態下的學習效果更是比平時的學習效果高達數百倍。


對於視覺型學習者而言,進入心流狀態就要使自己的視覺不受干擾。清除視線範圍內的一切影響物,轉移到無人的地方,例如咖啡廳的角落,圖書館。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空間裡學習,這樣就會保持高,杜集中注意力的狀態。


聽覺型學習者對聲音反應比較敏感,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聲音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以播放能夠令注意力集中的背景音樂,也可以一邊與自己自問自答一邊學習。這兩種方法對聽覺型學習者是非常有效的。


觸覺型學習者,是通過一些身體活動進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身體的律動,來打開心流狀態。例如,有些人一邊小幅度抖腿一邊學習,就能夠使自己注意高度集中!還有部分人會反覆轉動手中的筆來開啟自己的學習狀態。


當然,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學習狀態,我們可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留心觀察自己的某些開啟心流狀態的開關,然後有意識的去創造心流狀態。


在我們創造心流狀態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尤其是我們現人手一部手機。一旦被打斷注意力,我們就很難再恢復到心流狀態,所以我們要提前把這種干擾物出現的可能性變成零。


書中的作者小沼勢矢在集中精力學習時,就會將手機調到飛行模式,有意識地屏蔽信息。

三.學習後的複習


人類是一種會遺忘的生物,艾賓浩斯曲線告訴我們,我們在學習結束後的20分鐘後,會遺忘42%的內容,60分鐘後會忘記50%以上的內容。


針對在我們大腦的這種特性,我們就要進行定期的進行復習,把學到的內容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關於複習的方法,作者推薦的是製作複習筆記,複習筆記,一來可以幫助我們把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第二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和建立信息體系。


複習筆記要用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來記錄,複習筆記要記載的內容有:

1.今日所學重點。複習筆記並不是要把所有的內容都記下來,而是有側重點的整理出來今天所學的內容。想要把所學的內容,一字一句的記下來,幾乎是不可能。


2.所學的感悟和思考。發現和感悟並不是單純的信息梳理,而是觸類旁通,把學習中的靈感,創意一些新的內容,用文字記錄下來。


3.希望深入學習的內容和疑問點。這一項的內容的意義在於可以把它作為今後學習的備忘錄來使用,對知識進行回顧時,快速的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然後記錄下來,在今後的學習中在,查缺補漏。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教育環境,個人經歷都不同,對於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想要真正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定親自去讀讀這本書。適合大家的並不一定適合你。


道理我都懂了,可是我怎麼還是不如人呢。道理不是用來懂得,而是用來實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