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進口排行榜發佈 成都高新區成進口“黑馬”

2019中國進口排行榜發佈 成都高新區成進口“黑馬”

作為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進口貿易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近日,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發佈《2019中國進口排行榜》,從省市進口、城市進口、進口來源國、行業進口、直屬海關進口、高技術產業開發區進口、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口等維度對中國進口情況進行了分析。

排名顯示,廣東省、深圳市、上海海關分別位列省市進口、城市進口、直屬海關進口排行榜首位。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分別在省市和城市進口排行榜中排名第10和第8,而成都高新區在高技術產業開發區進口排名中位列全國第一。

據瞭解,《2019中國進口排行榜》由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家進口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魏浩及其研究團隊所著,其曾明確提出“對進口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重新認識”。在該研究團隊看來,目前已有關於出口的排行榜比較多,而進口相關的分析較為缺乏,該排行榜的編制旨在讓政府、行業、企業更加了解中國進口的基本情況,更好地服務“主動擴大進口”。

廣東省、深圳市連續兩年位居榜首

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勢下,中國進口貿易的地域、行業等格局有何變化?

《2019中國進口排行榜》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規模最多的省份為廣東,進口規模4380億美元,佔全國進口總額的20.51%。2018年,全國前五大進口省市依次為廣東、北京、上海、江蘇和山東,進口總額佔全國的70%左右。

從進口規模看,除河南、寧夏、廣西和西藏進口額減少外,其餘省份進口額均有所增加。其中,北京進口額增加約730億美元,是2018年中國進口規模增加最多的省區市。

在城市排名中,2018年,進口規模前五大城市分別是深圳、蘇州、東莞、廣州和寧波,與2017年相比並無變化。其中,深圳以2076億美元的進口規模排名第一,佔全國進口總額9.72%。

就增量而言,2018年,進口規模增加最多的5個城市分別是深圳、蘇州、東莞、大連、寧波,進口額下降最多的5個城市分別是無錫、鄭州、佛山、福州、威海。

據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分析,2018年,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為韓國,中國全年從韓國的進口額達2046億美元,佔全國總進口的10.29%。

該排行榜還對97個行業進口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規模最多的行業為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製和重放設備及其零件,進口額達5216億美元,行業進口占全國總進口份額達24.42%。

成都高新區成進口“黑馬”

將視線聚焦到經濟密度更高、外貿更活躍的地域範圍,來自西部內陸地區的“黑馬”——成都高新區引發諸多關注。

在《2019中國進口排行榜》納入統計的全國46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2018年,成都高新區以279億美元進口規模位居第一,進口規模佔全國總進口額1.3%、46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出口額的30%,是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排名第五位)的3.2倍、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排名第10位)的25倍。

成都高新區為何能以“壓倒性”優勢奪魁?

近年來,成都高新區聚焦電子信息產業,積極從全球吸引頂尖產業資源、參與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分工,融入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無疑拉動了外貿進出口的整體增長。

根據最新統計,今年1-9月,成都高新區規上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2406.75億元,同比增長16.81%;其中綜合保稅區規上企業就實現產值1991.25億元,增長22.87%。目前,英特爾、富士康、德州儀器、戴爾、莫仕等世界500強及跨國企業均已入駐成都高新區。

不斷優化的國際化營商環境,也為成都高新區的外貿增長提供了極大動力。在世界銀行國際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中有關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提高通關效率方面,成都高新區一直致力於協調通關便利化。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成都高新綜保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53.41小時和1.78小時,同比壓縮57.3%和33.7%,極大降低了企業時間成本。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成都高新區依舊錶現出色: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達882.2億元、增長9%,其中,對外貿易持續擴大,進出口總額達1903.9億元、增長22%,約佔四川全省的62.8%,主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739億元(不含雙流園區)同比增長28%,佔四川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7%,進出口額連續18個月在全國綜保區中排名第一。

用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的話說,如此表現主要得益於高標準的企業服務、高質量供給產業要素、高品質的城市環境、高效能的政府治理。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