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看透世間外物,培養靜定的心思,方可受益良多

問題出現的時候,情緒才是最大的禍患。

莊子:看透世間外物,培養靜定的心思,方可受益良多

身處俗世之中,讓自己有一份靜定的心思,在遇到關鍵問題的時候不慌亂,拋開情緒的浮躁之氣。

擁有靜定的心性,往小了說,對於當下的事件有好的影響,往大了說,主導的也是自己人生的整個結局。

在大多數情況之下,問題本身並沒有情緒產生的影響嚴重。

問題本身或許很輕易的化解,但是因為問題而引發的情緒,則會讓心情變得很糟糕,而且也會導致事情更加的惡化。

莊子:看透世間外物,培養靜定的心思,方可受益良多

《菜根譚》之中說:“君子宜淨拭冷眼,慎勿輕動剛腸。”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君子應該以冷靜的態度來看待事情,切記感情用事,不可表現出耿直的個性。

真正有智慧的人遇到問題的時候,都能擦亮自己的雙眼,看透事物本質的東西,用冷靜的態度去處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避開情緒所帶來的困擾。

但是性格偏激之人遇到問題的時候,很難做到冷靜,眼一紅頭一熱,看到問題就以偏激的情緒去對待,甚至大動干戈。

反之,培養一種靜定的心思,遇見問題的時候,才可以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莊子:看透世間外物,培養靜定的心思,方可受益良多

在宋仁宗寶元元年的時候,党項人圍攻延安城7天,這個時候延安城面臨陷落的危險之中,範雍當時任統帥,看到這幅情景,非常的焦躁。

此時有一個老校頭來見範雍,老校頭告訴範雍說:“我就是邊境人,遇到圍城的情況已經有很多次了,當時危急的情況和今天也差不多,但是党項人並不善於攻城,我們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如果你不放心的話,我可以擔保,如果城池被攻陷,我甘願被斬頭。”

範雍聽了老校頭的一番話之後,鼓舞了士氣,軍心也稍微穩定了。

後來平定了党項人的進攻,老校頭受到了很大的獎賞和提拔,被稱為善於料敵的人。

有人就對老校頭說:“你怎麼這麼膽大,萬一不應驗你就要被殺頭了。”

老校頭就說:“我也不擔心這個,如果長安城真的被攻陷了,誰有時間去殺我呢,當時的那一番話我不過是為了穩定軍心罷了。”

莊子:看透世間外物,培養靜定的心思,方可受益良多

在情況危機的時候,只有老校頭敢於站出來說“党項人不善於攻城”,其實真的是這樣嗎?未必如此。

党項人敢來主動攻城,說明也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但是老校頭的智慧之處就是在於他在關鍵的時刻,首先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大多數人的情緒,穩定了軍心,從而化解問題。

對於一個人來說,問題出現的時候,情緒才是最大的禍患,解決情緒也就解決了問題。

由此可見,靜定的心性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若想保持一份靜定的心性,除了平時的修煉之外,更多的也是在於自己內心的開悟。

情緒大多是因為執念,是因為在乎。

莊子:看透世間外物,培養靜定的心思,方可受益良多

有的時候,使我們引發情緒的根源,就是因為我們太在乎一些東西,在乎名利,在乎一份事物的得失。

若能夠以道家中所說的“清靜無為”的思想來面對外物的一切,那麼即便是得失又該如何呢?我們同樣有一份靜定的內心。

莊子在《齊物論》篇章中說了“莊周夢蝶”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莊周夢蝶”就是能夠站在超越自我的立場之上,去闡述智慧和問題的一個論點。

如果一個人能把外物看透,即便是生死,也能看作是外物的一個自然循環過程,那麼還有什麼事情是放不下的呢?

莊子:看透世間外物,培養靜定的心思,方可受益良多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世上的任何事情也都不例外,所以任由天道的支配,安心於大自然的安排,一切順應,看透人生盛衰、譭譽,更無所謂得失。

無論身處順境又或者逆境,都能任由天命,這樣的人生,豈不是一種快哉的狀態嗎?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