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幫助糖友治療病足

  糖尿病的高血糖特徵讓糖友們不得不關注身體的方方面面,但是很多糖友卻容易忽視糖尿病對肢體帶來的影響,尤其是下肢,這就給了糖尿病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足有機可乘。患上病足糖友不僅痛苦,治療難,還有可能會導致截肢。

中醫如何幫助糖友治療病足

  糖尿病足是怎麼回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引起末梢血管及不同程度周圍神經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據統計,高達15%-20%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足潰瘍或壞死。

  在臨床上,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受到高血糖的影響,下肢微小血管會出現硬化、狹窄甚至閉塞,導致足部供血不足,表現為患肢發冷、疼痛、皮膚變薄、趾甲增厚、汗毛脫落等。由於下肢缺血和高血糖,還會引起足部神經損傷,表現為肢體麻木、感覺減退、感覺過敏等。此外,再加上有害代謝產物聚集、局部組織營養不良等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抵抗力會很差,特別容易出現感染,尤其是合併有胼胝、雞眼、皮膚乾裂、足癬、外傷等導致足部皮膚完整性破壞的疾病時,感染幾率大大增高。

  中醫對糖尿病足的認識基本上集中在“以虛為本、又感外邪”上,大致分為四型,包括寒溼阻絡型、血脈淤阻型、溼熱毒盛證、氣血兩虛型。有很多患者患病時沒有任何徵兆,足部突然變黑、壞死,嚴重的小腿潰爛,所以早期就診是關鍵。於春利介紹,這四種類型糖尿病足調養血運都非常重要,論治時先辨寒熱。以寒性為例,早期表現為患肢發涼、麻木,局部皮膚色蒼白、晦暗或乾裂,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手足畏冷、舌淡、舌苔白膩。這時候治療宜溫陽補益、活血通脈,而發展到中期,有些會轉變為氣血兩虛型,同樣是著重血運調養,治療宜益氣養血、化瘀通脈,常用藥物有黃芪、當歸、川芎、紅花、地龍等。到了晚期,在補氣血的同時,還要脫毒生肌,當重用黃芪、當歸之品。

  糖尿病足如何預防?

  一、控制血糖達標是減少糖尿病足的前提。

  二、定期下肢血管檢查。可以及早發現血管狹窄的情況。目前主要是採用下肢血管多普勒檢查,可以檢測出血管狹窄的情況。

  三、做好足部日常護理。生活中不要穿硬的鞋子,鞋底不要太軟太薄,以防硌傷足底;不要穿太緊的皮鞋;洗腳時水溫不要太高,最好別超過40℃;發現下肢麻木、感覺異常、指尖針刺樣疼痛,要及時應用藥物治療末梢神經炎,最好請專科醫生診治;剪趾甲更要小心加小心,因為稍有不慎造成皮膚破損,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結果。

  四、經常做足底按摩。可以緩解足部缺血缺氧的情況,但手法要輕緩。

  五、飲食上要控制高糖指數飲食的攝入,減少血糖波動。按時服藥或應用胰島素控制好血糖,平時拒絕油膩飲食和高糖指數的飲食,適量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

  六、血脂的調控也是十分必要的。脂代謝紊亂是造成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的主要原因,所以也要控制好血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