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筋的本質問題與錐體交叉關係

十二經筋即十二經脈之氣聚結於筋肉、骨骼、關節的體系。筋”的含義,我國漢代最早的辭書《說文解字》釋為“肉之力也”,意指能產生力量的筋肉。

十二經筋的本質問題與錐體交叉關係

經筋就是機體筋肉系統的總稱,隸屬於正經,為十二經脈在肢體外周的連屬部分,故按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予以分類。每一條經筋主要連繫同名經脈循行部位上的若干肌肉群,而與臟腑沒有屬絡關係(並非不入臟腑),故僅以十二經脈之意按手足、陰陽命名,而不冠以臟腑名稱。現今公認的看法,認為經筋相當於現代解剖學中的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結構。例如《辭海》釋為“大筋、小筋、筋膜”(包括韌帶、肌腱等)。《說文解字》對“腱”的解釋為“筋之本也”。

十二經筋的本質問題與錐體交叉關係

筆者從事針灸推拿康復工作,多年經驗認為,經筋所包含的組織結構遠不止這些,還應包括諸如皮下脂肪、內臟系膜、內臟平滑肌和部分神經實體結構。經筋入內臟,相當於內臟系膜、內臟平滑肌,其論已如上述。還可以從《黃帝內經》中找到它類似於神經系統組織結構的依據。《靈樞·經筋》說:“手太陽之筋……彈之應小指之上。”“足少陽之筋……左絡於右,故傷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維筋相交’。”前者為視手太陽經筋等同於現代解剖中的尺神經的例證;日常生活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彈及或碰撞肘關節尺骨鷹嘴與肱骨大結節之間的凹陷時,就會有觸電感從肘尖放射到小指端,手太陽經筋的分佈與尺神經的分佈相一致,手太陽經筋“彈之應小指之上”與彈撥尺神經的反應相一致。

十二經筋的本質問題與錐體交叉關係

後者則與中樞神經對機體的運動、感覺呈左右交叉、上下顛倒的支配形式完全吻合(即一側腦部受傷,會導致對側肢體癱瘓)。只不過《黃帝內經》是將椎體交叉現象稱之為“維筋相交”而已。而經筋的系列病證如筋脈瘛縱抽搐、角弓反張或弛緩不收、癱瘓失用,面肌麻痺、口眼斜等均屬於西醫學的神經系統疾病。

十二經筋的本質問題與錐體交叉關係

另據《靈樞·經筋》的記載,手太陰、手厥陰經筋病候中的“息賁”,就類似現代臨床中的肺積、肺癰等病證;手少陰經筋病候中的“伏梁”,就相當於現今的胃痛、痞塊等證。其他諸如心肌、胃腸平滑肌、膽道括約肌、膀胱括約肌、輸尿管腔等也均由經筋構成。所以,完整地說,經筋所指的範圍,應包括軟骨、肌肉、韌帶、皮下脂肪筋膜、內臟系膜、內臟平滑肌和部分神經血管等實體結構。

十二經筋的本質問題與錐體交叉關係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