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作者/芨芨草

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人的一生,都是各種矛盾串成的。

英國作家威·布萊克在《天堂與地獄的婚姻》中說過:“沒有矛盾就沒有進步。吸引和排斥,理智和激情,愛和恨,都是人類存在必不可少的。”

雖然道理大家都懂,但生活中的各種矛盾,還是讓人生厭,總想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但經過幾千年的不斷實踐,大部分都是無功而返。一是矛盾太多,無法分清先解決那個,後解決那個;二是矛盾太固執,不等你找到解決的方法,就已經被消磨完了鬥志;三才是最重要的,好像沒有人能解決這些矛盾,因為矛盾不是對錯,此消彼長,永不停息。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三種矛盾,就能說明問題。

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一是爭論問題時,我們是否要以說服對方為目的。

這種事的突出例子就是家務事。

該買貴一點的電視,還是普通的;該不該交養老保險;週末是去郊區玩還是去聚會;晚上吃燉肉還是素食……這些矛盾常常成為一個家庭中引起爭吵的導火索。

都說“夫妻之間要相互理解”,對啊,大家都這麼想:你為什麼不理解我?對方又會說:我為什麼要理解你,不是你理解我?歸根到底,還是沒法相互理解。因為即使一個人做出了讓步,也只是讓步,矛盾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讓步也不是理解,很多時候是性格決定的。因為在家庭中,強勢的一方總是佔上風。

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我同樣也不能忍住和同事朋友的爭執,雖然事後也後悔,但總覺得“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對於比我弱的,我總想教育他要發憤圖強,不要整天沉湎與遊戲中;對於比我強的想來教育我,我又會反駁他,質問他有什麼資格來教育我。這樣轉了一個圈,其實都是矛盾的:想教育別人,又不想讓別人教育。

還有道歉。明知道錯了,就是不道歉,好像一道歉就是示弱。如果別人勸你,道歉不就是嘴巴一張一合,說出兩個字,有這麼難嗎?對啊,我也知道很簡單,但就是張不開嘴,你能把我怎麼著?

後來,我想明白了,之說以說不到一塊去,是大家太熟悉了,對方“翹什麼尾巴,拉什麼屎”一清二楚,心裡不服氣。如果是請來的大師來講課,很多人又失去了這種逆反心理,恭恭敬敬地聽大師講,然後花錢買下一堆保健品,還洋洋自得,認為沾光了。同學朋友說你上當了,你又會振振有詞進行反駁,不甘落後。

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網上看到一句話: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是:一,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口袋;二,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好像除了傳業授道的老師,我們很難聽進去別人的話,這似乎是大部分人很難改的秉性。

但清醒的時候,我們又會想:別人勸我們是好心,我們為什麼不聽呢?下一次一定要改正這個錯誤做法,要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或建議。但想歸想,一覺醒來,還是老樣子。

有人拿胸懷和格局說事,其實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很多大文豪、哲學家寫出煌煌鉅著,但一樣為了一個觀點和別人在公共場合大打出手,甚至還用刀劍或手槍決鬥。其實,這是利己的人性本能在作怪。因為很多人在勸別人的時候,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問題。這或許是爭執不休的矛盾焦點。

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二是窮人是否生孩子,有無實力和下一代成才有沒有關係。

古代說“寒門出才子”,現在又說“窮人不要生孩”,是時代進步了,還是人更自私了?

果然,爭論又開始了。

正方說,窮人確實不能隨便生孩子,你自己都養不好自己,怎麼給孩子一個幸福成長的空間?別人家的孩子都區上輔導班了,你的孩子卻只能在大街上玩泥巴,你這不是害了孩子?更有很多人生了孩子後覺得很辛苦,就早早讓孩子輟學去打工掙錢養家。這樣,大人覺得辛苦怨孩子,孩子沒有機會得到好的教育,可謂惡性循環,不如不生。

反方則認為,“能說出這樣話的人絕對是一個沒有擔當和極度不負責任的人,你的父母生你的時候如果也這麼想,那麼今天還會不會有你這樣的人在這大放厥詞呢?”並且他們還認為,窮與富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幹成大事業的人,父母都是很平凡的人。

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比如,莎士比亞的父親是一個屠夫,他年少時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梳毛工,其他人則認為他可能會做學校的門衛,以後頂多成為一個代寫文書的文員而已。然而他卻成為舉世聞名的大作家。還有,哥白尼是一位波蘭麵包師的兒子,培根的父母是紡織工人……

外國如此,中國也不例外。據何懷宏《選舉社會及其終結》中的資料顯示,北宋能入《宋史》的官員46.1%來自寒門,從南宋兩個年份進士題名錄來看,非官員家庭出身的進士一個佔56.3%;一個佔57.9%。

看完後您支持哪一方?還是覺得更矛盾了?

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三是參加飯局時,是否帶朋友去蹭飯。

朋友分兩種,男女朋友和一般朋友。

男女朋友一般是戀人關係,一個被邀請,是否帶戀人去,似乎比一般朋友更理直氣壯。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酒場上有生人在場,即使是朋友的戀人。

一般朋友就更別說了。約朋友吃飯,朋友帶著朋友來赴宴,很多人覺得尷尬。

但也不是所有人不喜歡這種現象。因為有人就喜歡在酒場上擴大自己的朋友圈,說不定哪個陌生人在喝幾杯酒後,明天就成為自己的生意夥伴呢。

你看,就這麼點事,也是矛盾的。

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不喜歡別人帶朋友蹭飯的人認為:我請客,是請你,不是請你的朋友。我和他素不相識,憑啥我花錢請他?

還有就是工作應酬,本來大家想喝著小酒聊點買賣,生人在場,不是要洩露商業秘密了?

還有家庭聚會,大家都有血緣關係,突然多出一個另類來,說話都感覺不方便。

帶朋友來蹭飯的則想:我和你是朋友,和他也是朋友,根據等量代換原理,你們也是朋友,有啥不合適的?再說,不就是多雙筷子,看把你心疼的。還有,裝什麼,你一個小公司,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商業秘密?

如此一來,朋友之間可能就會因為好像是“從天而降”“不請自來”的那個人鬧矛盾。

不過,我本人傾向於不要帶朋友去蹭飯。這是有深刻教訓的。

人生三個矛盾,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人們還是喜歡爭論

​一次一個朋友請客,本來約了三個人,結果其中一個朋友又帶去了三個。場面相當尷尬,那頓飯吃得真是疙疙瘩瘩。原因是,請客的朋友本來不富裕,突然多了三個人,又能吃又能喝的,一下子吃去了他的半月生活費,害得他好久不敢再說請客的事情。

其實,這只是萬千生活矛盾中的滄海一粟,因為“生命在於矛盾,在於運動,一旦矛盾消除,運動停止,生命也就結束了(歌德:《浮士德》)。”

波斯作家內扎米在《蕾莉與馬傑農》中也說過:一張薄紙也可分正反兩面,箭垛也都能兩邊承受羽箭。一方面事情取決於人的策劃籌謀,一方面上天早把命運鑄就。哪裡能找到一枝生花妙筆,一張紙上寫盡這兩層道理?一朵花兒表面看來無比鮮豔,仔細看時卻有扎人的刺兒尖尖。有時一串葡萄看來尚未熟透,但品嚐起來或許香甜可口。飢餓確實使人虛弱無力,但淨化了積食,又對身體有益。既然世事如此,有反有正,你切莫一味固執,而應遷就順應。

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糾結於這些生活中的矛盾?還是順其自然吧。因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確實沒有標準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