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養出大牛股,這家“豬中茅臺”不簡單

養豬養出大牛股,這家“豬中茅臺”不簡單

  • ​作者:宏瑜

福布斯近日發佈了2019年度中國富豪榜,在上榜的400位富豪當中,近40位企業家個人或家族來自大食品行業。其中,養豬龍頭企業牧原股份創始人秦英林家族,憑藉1173.8億元身家成為行業首富,也是唯一排名前十的食品類企業家。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在河南的雛鷹農牧,2010年上市,被稱之為A股養豬第一股,當年養豬的規模和牧原不相上下,但是老闆沒有專注主業,最後由於槓桿太高而資金斷裂。

這家養豬上市公司的股價也是表現極為亮眼,上市以來,股價漲幅超過25倍。

養豬養出大牛股,這家“豬中茅臺”不簡單

這家被稱之為“豬中茅臺”的公司做對了什麼呢?

一、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自繁自養的模式

養豬的生意有兩種模式,一種叫“自繁自養”,一種叫“公司+農戶”。

行業老大溫氏採用的是“公司+農戶”的輕資產模式,大部分豬由分散農戶養殖,溫氏統一管理。

而牧原則是“自繁自育自養”的重資產模式,建立中心化的養殖工廠,所有養殖流程都自己掌控。

自繁自養是個剛開始很慢的模式,要投入大量資金來做擴張,而公司+農戶相對就要快得多,只要談好足夠多的農戶,就能實現快速擴張。

但是就好像大俠練習內功,剛開始雖然慢,但是打通任督二脈後,反而可能後來居上。

“自繁自養”意味著自己手裡有母豬,想要擴大養殖規模,只需要用心做好繁育工作即可,而且自繁自養模式最重要的是其成本控制能力,這保證了牧原在豬肉的下行週期波動中,當其他養豬公司已經虧損時候,還能保持盈利。

在豬瘟衝擊下,“自繁自養”模式的優點就更明顯了,由於廠房、人員,養殖流程自己都能控制,感染的概率大為降低。

二、工業化養豬

極致的成本控制能力

生豬產業鏈包括四個主要環節:育種→養殖→屠宰加工及流通→消費。

育種環節主要是原種豬的引進、擴繁,並通過純種母豬和公豬雜交生產父母代二元種豬。

養殖,主要是商品豬(三元)的養殖。

屠宰加工及流通環節包括生豬屠宰及生鮮肉銷售。

消費環節則主要是市場對豬肉的需求。

牧原股份主要涉及育種和養殖環節,把成本做到了極致。

公告顯示,溫氏股份2017、2018年度的商品豬單位成本分別為10.90元/公斤和10.82元/公斤,牧原股份的對應為10.44元/公斤和10.53元/公斤,比行業老大成本還要低。

之所以能做到這麼低,在於其工業化的精細化管理能力。

1、育種

牧原股份依靠先進的育種技術甄選最優母豬提高種豬群的生育小豬水平,降低單頭仔豬生產成本。

通過建立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擴繁體系,自行繁殖種豬及商品豬,牧原PSY(一頭母豬一年提供的成活仔豬數)約在24頭左右,處在行業領先水平。

2、養殖

在養殖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成本是飼料,大概佔了60%。在飼料配方環節。牧原在“玉米+豆粕”型配方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南陽市小麥主產區特點,因地制宜研製了“小麥+豆粕”型飼料配方技術,根據原材料的性價比及時調整飼料配方中的主要材料,有效降低飼料成本,從而形成了較強的成本優勢。

在飼料廠時空分佈上,力爭最高效化。牧原的子公司多佈局在糧食主產區,原則上就近收購原糧。

為了進一步挖掘成本潛力,公司還使用了料罐車來運輸散裝飼料,減少了飼料被汙染的風險。據統計,與袋裝飼料相比,養殖場每使用 1 噸散裝飼料,可分別節省 18-20 元的裝車費用、25-30 元的包裝費用以及 18-20 元的卸車費用等等,帶來綜合效益約100元,相當於降低飼料成本3%。

三、管理為王

既有師徒制的傳承,又有嚴格的標準化考核

牧原的管理既有標準化,又有師徒傳承的個性化。

標準化方面,豬身上畫的所有的標記都是全國統一,一個新員工入職後的每一個工作每一個環節都有流程指引,所有入職員工都必須回到總部進行培訓,從流程到文化都流淌著牧原的基因。

公司擁有濃厚的傳幫帶企業文化,也正是這優良的文化傳統幫助公司實現新員工的快速成長和養殖規模的穩定擴張。“我願意把這一生積累下來的珍貴經驗,傳授給牧原的兄弟姐妹,奉獻給牧原兒女……”莊重的誓言響徹會場,新結對的師徒相互許下對彼此的承諾,正是這優良的文化傳統幫助公司實現新員工的快速成長和養殖規模的穩定擴張。

更重要的是牧原具有較好的學習曲線,不斷迭代和進步。牧原的文化是鼓勵先進、淘汰落後,飼養員之間有排名競爭,同時一個子公司或者養殖場的某一個環節有技術改進,可以立馬鋪開到公司上百條養豬流水線上,由此帶來了規模效應。而溫氏的文化是共創美好生活,養的好可以多拿一些錢,但並不一定能擴大規模,養的不好則少拿一些代養費,並不會遭到公司的淘汰,公司+農戶模式下,只能教農戶如何養好豬,但並無強制性。

四、融資擴張

善於利用上市公司地位,週期低點逆勢大規模擴張

養豬是個典型的週期生意。

很多養殖散戶,往往是價格高了,拼命養豬,等養出來,價格又低了,於是又退出。

而牧原股份是不管豬週期,堅定的按照自己的計劃做擴張,當然,牧原充分利用了上市公司的優勢,通過定增等方式不斷募集資金,投入養豬事業。

牧原股份上市後,通過股權和債權,一共融資276億元,其中股權融資115億元。

養豬養出大牛股,這家“豬中茅臺”不簡單

而正是憑藉這五輪融資擴產,產能不斷釋放,出欄快速增長,公司走上了快速的發展通道。

在產能投放後,公司的歷年的生豬出欄也得到快速的增長:

2015年,牧原生豬出欄量203.5萬頭,佔全國出欄量的0.27%;

2016年,牧原生豬出欄量311.39萬頭,佔全國出欄量的0.45%;

2017年,牧原生豬出欄量723.74萬頭,佔全國出欄量的1.05%。

2018年,牧原生豬出欄量1100萬頭,佔全國出欄量的1.5%。

2019年,牧原預計生豬出欄量超過1100萬頭。

2020年,牧原股份計劃出欄量2000萬頭。

展望未來,公司在2021年的規劃出欄量就將會超過溫氏,成為養豬第一股!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投資私募內刊,解讀最新消息,分析板塊投資邏輯,提示機會提醒風險,歡迎加入私募內刊圈子

投資思維1剖析牛市熊市轉換規律,揭秘股價漲跌影響因素,更多內容歡迎點擊左下角《投資思維入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