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五臟之氣血,臟腑不同,方法迥異,益氣養血最好從養肝開始

補五臟之氣血,臟腑不同,方法迥異,益氣養血最好從養肝開始

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生活而不停地忙碌著,過多地費心費力,使得我們的臟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此時,我們身體中的各個臟腑功能都會提前衰退,氣血津液出現明顯缺乏,精神疲乏、失眠健忘、頭暈目眩、腰痠腿軟、腹脹便秘等病症纏上我們。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調養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對臟腑氣血的調養。

《黃帝內經》裡面提到:“丈夫……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髮去。”“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

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顧及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天勞碌奔波,那麼肝、腎、脾等器官就會迅速衰老,血管迅速老化,氣血瘀阻經絡,身體被各種疾病找上。神疲乏力、失眠健忘、頭暈目眩、腰痠腿軟、腹脹便秘、氣短懶言、食慾不振等症狀就會隨氣血的不足逐漸襲來。從中醫的角度上說,此時我們應當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調養,為身體五臟六腑補充氣血。

補五臟之氣血,臟腑不同,方法迥異,益氣養血最好從養肝開始

中醫認為,氣血為健康之根本,想要從根本上確保自己的身體健康,消除疾病,必須做到益氣養血、疏通經絡。

心臟為所有器官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是血脈之總樞紐,擔負著氣血的總調配。此外,心臟還為精神、意志、思維活動之總指揮,在身體中佔據著絕對地位。如今,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對心臟的呵護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適當吃些蓮子、桂圓、紅棗、麥冬等食物調養心臟。

人之衰老、器官之衰竭一般都是從肝臟開始的。因此,益氣養血最好從養肝開始。可以試試用四逆散、四君子湯、四物湯、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來養肝護肝。除此之外,我們平時要多吃些酸味、甜味食物,如枸杞、高粱、牛肉、棗等,可補肝養血。

脾胃可以在機體生長過程中不斷地攝取營養,進而維持人體正常發育和生命活動。人在進入中老年之後常常會覺得勞累,而脾胃為後天之本,就會隨之變得衰弱,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之功就會受阻,很多疾病都跟著出現。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平時可以適當吃些參苓白朮丸、補中益氣丸來健脾補氣。脾胃虛弱的中老年人平時可多吃些粗茶淡飯,如薏苡仁粥、茯苓夾餅、大棗等健脾養胃之品。不過一定要記住,脾胃虛弱的人要儘量少吃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傷及脾胃。

補五臟之氣血,臟腑不同,方法迥異,益氣養血最好從養肝開始

肺為人體臟腑之嬌髒。在五臟裡,肺的位置最高,易被寒熱邪氣侵襲。一旦肺氣不調,呼吸系統就會跟著出問題。此時,咳嗽、哮喘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平時要多吃些銀耳、百合、雪梨等潤肺食物,進而呵護我們的肺臟。

我們都知道,腎為先天之本,腎中精氣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活動過程都有著密切關係,一個人步入老年之後,腎氣會逐漸衰微,精不足,氣的化生就會沒有源頭,不能很好地溫煦、激發、推動臟腑之氣。精不化血、陰血不足還會導致體內的氣血陰陽虧損,危害擴及臟腑、四肢等,對人體的各個器官產生傷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老年人容易思維遲鈍、言語多誤、健忘痴呆、多慮多疑、淡漠孤僻、急躁易怒等。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不可盲目試用,具體情況還需辯證。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需要諮詢的讀者,請關注我以後再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