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洲,长江上的第一大江心州,桃花源一样的存在,知道的人不多


合百余华里,故得名百里洲。这里没有桥,打记事起就是坐这渡船出行。这渡船儿时承载着我们的梦想,现如今承载着我们的乡愁。她是源源不断的牵挂!河的那一边就是我的家乡。

岛北边的长江比较宽阔,渡船行过江心,能看见董市对面的小岛,小时候跟婆婆走亲戚去董市,要做两道船。首先到达这个小岛,再到达江北的董市,那时这座小岛还有人居住,也有良田。有一天百里洲也会没人居住吗?

秋季长江的水不深,几分钟就能到岛上。离家越近,焦虑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大概就是家乡的魅力。住过岛上的人都知道,虽然只有几分钟过河,可是等船是很消耗时间的,碰到恶劣天气,开船时间就是待定的。碰到节假日排队上船,等几个小时也是常有的。“等船”根深蒂固的雕刻在岛上居民的心里。多年前就提起修桥,渐渐的我们只是观望。这样也好,至少目前我们是全生态的百里洲,是上帝遗落的乐园,老人们颐养天年,除了医疗,其他都好。


小宝上岛后,就撒欢了,祖母的萝卜地种的很好。就是没人吃,年纪大了,也喂不动猪了,各种冬季蔬菜,一样种一块地,说是过年等我们回家吃。可是我们又能吃多少呢?

吃不完的辣椒,祖母将它们穿串挂着,很亲切,也很喜庆。每年吃不完的蔬菜,她总是会晒干一些,我们这些孙子辈回去就挨个送。我们多少拿点,至少让祖母觉得我们还在需要她,只要老人硬朗,我们就很幸福

门口的菊花开的正艳,岛上物产丰富,水果、农作物、花卉都适应生长。由于交通的原因,也没有农业大户来岛上种植,岛上的东西也没能运输很远销售。

曾经百里洲的棉花也是闻名遐迩,银洲就是形容棉花的多,原先镇上还有棉纺厂,很是热闹,辍学的堂姐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棉纺厂,现在也人去楼空了。

近几年,政府在大力发展旅游,环百里洲自行车赛连续举办几年了。南边河在枯水期沙滩很多,今年也建了银色沙滩和金色沙滩旅游景区,在采摘季节也有些采摘农家乐开放。只是起色不大。其实百里洲还是很漂亮的,黄花梨开花的时,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致。当秋雾升起时,南河边停泊的渔舟,让人静待穿越等等。每一个日出日落,季节交替,长江赋予这座岛五彩斑斓,物产丰富,岛民淳朴,自然景观,桃花源就是这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