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複習和盤點

前文說到了,整體主題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命運”是道,“自我”是一,“關係”和“動力”是二,也就是關係和動力是姊妹篇,可以理解,這是自我的兩個構成內容。

所謂關係,就是我和你;所謂動力,就是我和你之間的能量指向和流動。就好像“主謂賓”結構,動力是動詞是謂語,用精神分析的術語就是“自體+動力+客體”。

我們的自由,或者心靈,就是由無數的這樣結構組成的。武老師經常冥想,在深度冥想狀態中,會發現作為武志紅特色的那個“我”像消失了一樣。

他的心靈會浮現出形形色色的故事,都有主角配角和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而主角有時是男人,有時是女人,有時甚至是動物,性格也變化多樣。

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自體、客體和動力三者,必然是同時存在的,其中任何一個徹底消失,也就意味著三者同時消失,那時一個人會進入到合一,合一的狀態裡,沒有你,也沒有我,連動力一同消失。

這個境界太難,所以每個人都活在我、你以及我們之間的愛恨情仇等動力之中。所以不要輕易指望自己孤獨圓滿,那常常是歧路,不如就在關係的世界裡翻滾,充分伸展自己的動力,同時保持覺知,這樣也許就真的能進入到合一了。

“動力”這部分,就一直在鼓勵大家。充分地伸展各種生命力,它們不該被視為壞東西而被壓制,因為那樣只會製造黑暗。

心理健康的標準

依照心理學界,關於心理疾病的普遍分類法,心理疾病可以分為三大類:精神病、人格障礙和神經症。

眾所周知的一些神經症,反而是最輕的心理疾病,這也是心理諮詢可以發揮作用的主要範圍,至於人格障礙和精神病,不是心理諮詢的適用範圍。

接著是美國精神分析學家科胡特,一個非常特色、也非常有解釋力的分類。按照“自體+動力+客體”的這個結構,如果自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是善意為主,那麼動力就是活力,可以充分在關係中流動。

當活力能滋養自己時,就是自信,能滋養客體時,就是熱情,“自信+熱情”也就是心理健康最簡單的標準。

自體和客體間的關係,如果是敵意為主,那麼動力就是破壞力,於是要麼不敢流動,要麼流動時會真的去搞破壞。

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接下來武老師講了自己的,一個形象化的理論模型: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體發出的任何動力,就像是章魚的能量觸角,如果被接觸就變成了生能量,如果沒被接觸,就變成了死能量,死能量繼續向外界表達,就變成破壞,向內表達就變成了自我攻擊,這也是抑鬱的根源。

雖然講的是動力,但要知道動力在關係中的表達是多麼重要的事情,“自體都在尋找客體,我永遠在尋找你”,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表達。

自體和客體,永遠都是綁在一起,所以在尋找你的過程中,也是在尋找我自己。

思考

好多人會說:你好勤快啊,每天寫每天更新。其實真不是勤快,而是匱乏感和焦慮感,每天都在逼著我。

感覺自己就像在熱鍋上亂飛的無頭蒼蠅,嗡嗡嗡,但這沒有方向。每天這個聲音提醒自己,身邊的同輩壓力,感覺自己迷茫焦慮,失去了方向。

就像走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可供騰挪的空間極少。沒有機會去,伸展我的人生,拓展我的活力。

更慶幸的是我還可以學習,學習給了我,看不同世界,開天眼的可能。就像武老師說的:人,不應該只是一個工具;人,首先應該是他自己。

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全能自戀

是我覺得自己是神,我發出任何一個念頭和動力,世界就該回應我;否則我就會變成魔,恨不得毀了這個世界,而這時就是自戀性暴怒。

自戀有核彈一般的爆炸力,是生命力的根本源頭,但它必須和現實相結合。如果你能有切實的能力和愛,這時就會形成實體自戀,也就是真自信;否則就會是虛體自戀,也就是我們非常熟知的面子心理。

精神病患者都是活在全能自戀幻覺中的,可天才們,常常也是受全能自戀所支配的,他們的區別在哪?

萬維剛老師在《高手》中說,天才和瘋子都是解除了自我抑制,於是信息會如洪水一般湧進。

但天才有更高的智識去做一下篩選和梳理,其實就是天才能駕馭全能自戀的洪水,而瘋子被全能自戀給駕馭了。

全能自戀不只是天才和瘋子的專利,普通人也有各種表現,比如卓越強迫症、行動困難症、誅心論和全能自戀退行。

只給病不給“藥”,似乎不太對,所以問答中也給了一點藥,不過真正的藥,後面會再詳細說。

思考

太自戀的人,也就是太容易憤怒的人,而很多心理疾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病根。很多容易暴怒的人,其實忽略了空間、時間的存在。

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我發出一個意願,世界必須積極回應,如果沒有積極立刻回應,我就開始暴怒。但如果深入瞭解其中的原理和內在邏輯後會知道,這太正常了,世界本來就不該積極回應,沒有義務積極回應。

這時就是需要意識到空間的存在,就是我們是有騰挪的空間的,而且這個空間是有不斷放大的可能的;

也需要意識到時間的存在,也就是隨著時間的累積,資源的投入,實現的概率會提升,有大概率可能會實現。

攻擊性

生命動力分為自戀、性和攻擊性,這是很多精神分析學家的理論的總結。可以說精神分析治療就是,為了修通一個人的攻擊性的,這你就知道,攻擊性有多重要。

難道人不是該追求真善美嗎?真善美很好,但如果你發現在追求真善美時,你好像失去了力量一般,那你可能走上了岐路。

你需要好好認識一下,你的攻擊性,每個人都不好惹,如果你脾氣太好,或周圍人脾氣太好,你需要知道,這可能並不是真的,每個人的心裡,都可能有怒火在燒。

攻擊性極具價值。你有攻擊性時,才真實,而兩個真實的人,才可以建立起真正親密的關係。

如果你剝離了攻擊性,你認為這是涵養,但結果可能會變成,你既不能滋養自己,也不能滋養對方,你們就活在一個虛假的、缺乏活力的關係中。

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當然好的關係,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可以容納攻擊性,並把破壞性轉化成生命力,就是“去毒化”,當關系具有這個品質時,就會成為好的關係,不具備時,就會變成壞的關係。

接著講了——生死,將一般意義上的生死。做了極大延伸:任何一個動力,一旦發出,被接住,就是生;沒被接住就是死。

接住時,我們會把攻擊性體驗為生本能,而沒接住時,就會體驗為死本能。

但無論如何,你都需要在外部世界中,去展開你的攻擊性,這是你才有被接住的機會,否則就什麼都不會有,而只有內在封閉的黑暗。

思考

攻擊性是中性的,攻擊是死能量通過我傳遞給你的過程,如果你能接住我的死能量,並把它轉化成生能量還給我。那麼關係就會更加親密,更上一個臺階。

但如果接不住,那就是關係中的裂縫,是懷疑的種子,會長成參天大樹。這個在所有關係中都適用。

錘鍊生命的韌勁

是武老師自己的思考,先講兩個時空感是:一個是嬰兒式的,因為嬰兒覺得,只有當下這一個時空存在,沒有形成一個抽象的“我”。

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所以嬰兒會認同自己的任何一個具體動力,覺得我就是動力,動力就是我。所以嬰兒覺得,動力一旦在當下時空中,不能實現,它就死了,這時“我”就死了。

另一個是成熟的時空觀,知道動力在當下這個時空沒實現,還可以通過時間的積累,空間轉換,增加它實現的可能,並且動力不是我,所以一個動力的生死,是不會引起“我”的生死感。

接著自我效能感,是“我能憑我的能力實現我的動力”的感覺,並講到幼兒時,因為沒有現實重大利益的得失,所以是一個絕佳的練習自我效能感的時期。

這時父母不要太越俎代庖,一個人一旦形成了比較強大的“我”,就該有意識地去挑戰自己,不斷離開舒適區,讓死能量捶打自己,而自己成功轉化它為生能量,這是一個人就會不斷增強。

連續的東西容易,被我們視為生能量,於是喜歡;而斷裂的東西,容易被我們視為死能量,於是排斥。

因此崇尚理性,排斥感性。但一旦你能不斷做到生死轉換,會發現連續的感性流動是極美的東西,也就是心流。

你必須去做選擇,必須充分展開你的動力,否則就等於一切都沒有開始。

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思考

每一個想法,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生命,它是有生死的,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想法,這個獨立生命死掉。

如果把自己的想法看成自己,那就會產生死亡焦慮,因為害怕自己的想法死掉,所以會產生焦慮感,會掙扎,會憤怒,會破壞。

但幸好人是有選擇的,是有空間和時間,這兩個維度存在的。也就是通過空間的轉換、時間的累積、資源的投入,這個想法,這個獨立生命,獲得生的可能性會增加。

性是對關係的渴望。性的模式是一個人內在關係的模式。

按弗洛伊德的理論,性無處不在,高聳直立的東西,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而像容器一樣的東西,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徵。

男人潛意識深處渴望成為“世界之王”,擊敗所有男性,佔有所有女性,一旦失敗就會變成“恐怖之王”。

所以性動力的確是,讓人類最不安的一個東西,甚至超過生死。人類因此要遏制它,或者希望把它昇華,而文明就是原始慾望昇華的結果。

思考

一個已婚男人在勾引女人的時候,會說:婚姻不幸福,與妻子性格不合適,在婚姻中很痛苦。這給了女人一種錯覺,就是:你可以通過我打敗另外一個女人。

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這真的很符合原始本能,而且這種原始本能,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招數,女人對男人也很管用。

每一個人都有,人類寫在基因裡的本能缺陷。但幸好人是智慧的,可以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總結,發現這些現象背後的邏輯。

生命的初心

無論如何要展開你的動力。那些看似封閉平靜的人,可能是處於絕望中。每個人都必然是無數次發出自己的動力,但如果缺乏關係、缺乏客體,那麼這些動力,就會從對關係的渴望,變成絕望而沉寂下來。

這些動力會集中在潛意識深處,變成各種恐怖的黑暗存在。對此,有個練習“碰觸你的內在嬰兒”有興趣的出門左轉,前文提到過。

自體一直在尋找客體,而我永遠都在尋找你。如果沒有這份尋求,一切都不會發生,所以勇敢去尋找吧,當我全然地找到你時,也就找到了我自己。

這條路,被坎貝爾稱為“英雄之旅”,它絕不是一條坦途,會有各種黑暗和恐怖存在,同時也有瑰麗的風景。

成長不該是一顆種子成為正能量的無根之樹,而應是能從黑暗中汲取能量的真實大樹,它的樹冠伸向天空,它的樹根紮根大地。

思考

在最初,我們向外界發出的信號,渴望被愛,渴望被關注,渴望被看見,有些幸運的人,達成了渴望,成了幸福的嬰兒;

但也有些人無數次的渴望沒有達成,被冷冷地拍在沙灘上,當沙灘上聚集了太多已死的渴望,就會變成絕望。陽光美麗的沙灘變成會變成陰森恐怖的沙灘。

你是否和我一樣渴望愛,渴望被關注?

這個沙灘就像人的內心,但幸好你看到了這裡,就會知道人是有選擇的;這些渴望別人看不見,自己可以看見,那就擁抱一下自己。

如果你渴望擁抱,請張開雙臂。如果你依然渴望愛,渴望關注,可以繼續向對的人發出你的渴望,不要皈依了絕望。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於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