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泰選帥:重點是洋帥,思路是中西合璧

亞泰選帥:重點是洋帥,思路是中西合璧

特約記者劉準報道 儘管薩布利奇憑藉著不錯的帶隊成績入圍2019賽季中甲聯賽最佳教練候選名單,但因為未能完成長春亞泰的衝超目標,這位三度執掌亞泰帥印的前南教頭還是丟掉了飯碗。目前,來自亞泰方面的信息顯示,俱樂部在完成對一線隊全年表現的評估後,將整合預備隊和U19隊中的優秀青年才俊,供新任主教練選擇。對於新帥人選,俱樂部高層沒有透露具體的信息,只是表明選帥方向將以外教為主。

金元足球時代,選擇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是每個俱樂部投資人都要積極面對的命題,這裡不僅僅是資本的問題,更是人才的問題。以長春亞泰為例,他們去年意外降級,今年又衝超未果,這其中看似有很多偶然因素,但仔細分析他們的現狀,不難發現他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在經濟相對不活躍的東北地區,如何才能保持住頂級聯賽的地位?

近幾個賽季,長春亞泰的投入還是相對理性的,他們沒有過多引進大牌球員,球隊的外援大多屬於實用型的,如胡斯蒂、伊斯梅洛夫、馬里尼奧、阿德里安、馬季奇、莫雷諾等,即便是2017年將尼日利亞國腳伊哈洛收歸帳下,但因球隊降級將其掛牌而及時止損。國內球員方面,長春亞泰也總是目光獨到,淘到像譚龍、於睿、張力這樣的物超所值的球員。

引進球員是為了提升球隊的實力,在個別位置上進補,增加板凳厚度。其實,這只是建隊過程中的一種必要手段,權重要有一定的比例。但對於青訓不錯的長春亞泰,主教練唯成績論的生存之道讓引進球員有了更多的機會,而自身青訓球員只能在預備隊等待機會。像當年與何超、周大地、肖煜峰同一梯隊的關昊、曹紫珩、左伊滕一直委身預備隊,而他們下幾屆的梯隊球員又陸續頂了上來,造成預備隊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淘汰率也隨之增高。

由於連續兩年未能達標,凸顯了中超和中甲的競爭慘烈,也讓亞泰高層更加看重自身的造血能力。與其一味引進球員勉強維持競爭力,不如臥薪嚐膽起用年輕球員,一如當年“96一代”在甲B聯賽崛起一樣,“我們的預備隊和U19隊裡有很多有潛質的年輕球員,像今年第一次打預備隊聯賽的17歲球員趙涵宇,還有白雪松、馮率航兩名在中甲聯賽有過出場記錄的國青球員,都可以有意識地增加他們的聯賽經驗。”一位亞泰高層說。

雖然俱樂部有起用年輕球員的計劃,但這是不是硬性規定,還要看新任主帥到位後的用人思路。目前,長春亞泰一線隊正處於假期中,有關教練組的調整工作已經開始,而球員的調整也會隨後跟進。不過,按照俱樂部的計劃,下月初球隊重新集中時,新教練組一定要到位。據瞭解,長春亞泰組建教練組的思路不變,還是中西合璧,新教練組的中方教練將以俱樂部培養的教練員為主,因為他們更有歸屬感,更熟悉俱樂部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