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冷風中,逐漸消失的東北足球

11月14日,中國隊在世預賽40強賽中客場1-2不敵敘利亞,基本確定無法以小組第一的身份出線,進軍2022世界盃的希望逐漸渺茫。而在幾個小時之前,另一群中國足球人的希望也正式破滅——由於嚴重的資不抵債,延邊富德足球俱樂部正式宣告破產,這家中超黑馬如今已經成為了歷史名詞。延邊富德的艱難求生與逐漸衰落,也是東北足球整體的縮影。

走在冷风中,逐渐消失的东北足球

(延邊富德的破產公告

降級、欠薪與破產,從未走遠的冬季

每年的10月下旬,東北地區會開始集中供應暖氣。在東北,集中供暖也被看作寒冬開始的標誌之一。但是對許多東北足球人來說,他們已經在寒冬中掙扎許久。2016-2017年時,中超16隊中還有3支東北球隊,還能上演長春亞泰與延邊富德之間的“吉林德比”。但是本賽季,“吉林德比”已經降格到了中乙聯賽,對陣雙方是吉林百嘉與延邊北國。

可是這兩支球隊的命運,如今也是岌岌可危。延邊北國的老闆金學建一直號稱鐵桿球迷,甚至曾經在聯賽中自己將自己換上場。但是今年4月之後,這位商人就人間蒸發,據傳涉嫌傳銷案件,俱樂部也被足協託管。吉林百嘉在建立之初,曾經得到不少本地球迷的支持,但在今年9月,也爆出了欠薪傳聞。

走在冷风中,逐渐消失的东北足球

(右為金學建)

低級聯賽的幾家球隊朝不保夕,亞泰、遼足等曾經的東北勁旅如今也不好過。上賽季降級之後,亞泰一度野心勃勃,號稱“用中超配置打中甲”,但一個賽季之後僅僅排名中甲第5位,主教練薩布利奇也隨之下課。更致命的是,由於升級失敗,下賽季的亞泰很可能面臨嚴重的人員流失危機,譚龍、日夫科維奇等球員能否留下都是未知數。

走在冷风中,逐渐消失的东北足球

鄰省的遼足本賽季更是跌入保級附加賽。更令球迷難過的是,在聯賽正賽尚未結束的情況下,遼足就宣佈給外援放假,磨合全華班為附加賽做準備。這種“未戰先怯”的表現,難以讓人們將這支球隊與當年的“遼小虎”聯繫起來。球隊表現不佳受到批評之後,隊長桑一非還與球迷在網上掀起了罵戰。

沃土養人,滋養全國的白山黑水

下賽季的中超聯賽中,將只有大連一方一隻東北球隊參賽。東北,已然在中國足球的版圖上成為了邊緣地帶。但是在過去,東北足球絕非如今這種悽慘的光景。東北是我國最早開展足球運動的地區之一,軍閥張作霖統治時期就組織過足球競賽,並湧現出了姜璐、李清玉等一批足壇名將。當年叱吒津門的“北寧足球隊”中,不少都是來自東北的球員。

走在冷风中,逐渐消失的东北足球

(北寧足球隊)

新中國建立之後,東北也長期是中國足球的人才富礦,中國足球每一個關鍵節點,都少不了東北球員的力量。早年的賈秀全、張恩華、孫繼海等球員,在役時都是國家隊的關鍵人物。恆大兩奪亞冠冠軍的陣容中,也包括了鄭智、于漢超、馮瀟霆等多名東北球員。就算是東北足球日益式微的今日,國家隊中也有不少的“東北軍”,在與敘利亞一戰中,大名單中有4人都來自東北,楊旭、池忠國首發,王大雷、鄭智替補。

走在冷风中,逐渐消失的东北足球

曾經,東北足球也在中國足壇寫下過輝煌的故事。1989年,遼足在功勳教頭李應發的帶領下8戰連勝,取得了亞俱杯的冠軍,也是中國足球的第一個俱樂部洲際冠軍。1999年,剛剛升上甲A的“遼小虎”則高歌猛進,險些創造中國版的“凱澤斯勞滕奇蹟”。2007年,長春亞泰則成為了又一匹黑馬,在高洪波的帶領下贏得中超冠軍,被譽為“花小錢辦大事”的典範。可是如今,東北足球的輝煌已經成為過眼雲煙。

覆巢之下無完卵,一文難倒英雄漢

東北足球衰落的原因,其實很好解釋——錢。東北足球的困境,與整個東北地區的經濟環境息息相關。在商界,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2019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榜上,黑龍江、吉林與遼寧“東三省”全部排名榜單上的下半區,最高的遼寧為2.41萬元,不及上海(5.23萬元)的一半。前三季度GDP增速後5位的省份中,吉林、黑龍江佔據兩席。

在中國大多數俱樂部都離不開母公司注資的背景下,東北嚴峻的經濟環境,直接導致了球隊的衰落。以長春亞泰背後的亞泰集團為例,在2018年,集團虧損達到1.97億。這樣的背景下,很難對球隊進行巨資投入。在上賽季降級之後,亞泰最大手筆的引援,是僅有290萬歐元的莫利德斯,冬季引進的德拉季奇更是隻有30萬。這種水平的投入,自然難以衝超。

走在冷风中,逐渐消失的东北足球

除了“買不來”之外,“留不住”是東北俱樂部面臨的又一重難題。目前中超賽場上籍貫東北的球員不少,恆大的何超、于漢超;魯能的戴琳;天海的楊旭;大連的秦升;重慶的蔣哲……如果這些球員能夠留在原先的球隊,長春亞泰、遼足等絕非是如今的光景。但或是無法開出令球員滿意的個人待遇,或是為了維持俱樂部開支不得不忍痛出手,這些球員最終都被擺上了貨架。

走在冷风中,逐渐消失的东北足球

火種仍在,春天還有希望

亞泰衝超失敗、遼足經濟危機、低級球隊生死攸關,東北足球已然陷入了幾十年來的最低谷。不過,雖然有諸多不利因素,東北足球還是有其獨特的優勢與特點。本賽季瀋陽城市建設隊升入中甲、黑龍江火山鳴泉拿到中甲第四,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昭示著東北足球還未在凜冽的寒風中徹底死去。

出色的青訓培養,是幾支東北球隊的共同特色。近年來入選國家隊的新人中,不少球員,如何超、李帥等,都來自東北球隊的青訓營。2018年的“金山杯”邀請賽中,國足U15黃隊就是以亞泰的青訓梯隊為班底。隨著中超聯賽逐漸控制財政支出,轉會市場泡沫不斷降低,東北球隊出色的青訓,將會是他們的優勢。

走在冷风中,逐渐消失的东北足球

由於社會、管理、經濟等眾多原因,東北足球無疑正處於寒冬之中,但冬天過去之後,到來的就會是春天。白山黑水之間,從來不缺少熱愛足球的人。只要擎住旗幟、留住火種,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