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開車的希特勒下令開發的新車 德國人每週5馬克就能買得起


阿道夫·希特勒有一個宏大的夢想,他要讓所有的德國人都買得起家用汽車,汽車在當時是奢侈品,德國民眾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和自行車。在1933年,希特勒委託工程師費迪南·保時捷開發一款“人民汽車”。

這款“人民汽車”要求燃油效益能讓工人階級都能負擔得起、增加穩定性、使用方式也必須更簡單,並且維修成本與零配件價格必須要低。這款新車最初被標記為保時捷60型,幾年後,被正式命名為“大眾汽車”(VolksWagen)。

1935年10月,第一款60型“V1”被加工出來。1936年,在斯圖加特工廠製造的第一批“V3”原型車開始測試。到1937年,戴姆勒-奔馳生產的30輛“W30”量產前車型已經進行了290萬公里的進一步測試。所有的汽車都具有獨特的圓弧外形和氣冷後置發動機。

希特勒專門為這款新車制定了一套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消費者花1馬克購買一張儲蓄卡,然後每週支付5馬克,當時德國人的平均工資約為每週32馬克,新車的總費用是990德國馬克。當時的口號是“如果你想買臺車,那就每星期存5馬克吧。”

新車的生產基地選在沃爾夫斯堡,用以生產由費迪南·保時捷設計的新款車型:甲殼蟲。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只有少量的消費汽車被生產出來,生產線從民用轉向軍用,所有的客戶訂單都被取消了。

1945年戰爭結束後,英國陸軍少校伊萬·赫斯特受命接手被炸燬的工廠。他說服了英國軍方訂購2萬輛這款汽車,很快這家工廠以每月1000輛的速度批量生產。大眾汽車因其圓潤的外形而被稱為“甲殼蟲”。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甲殼蟲的產量不斷增加,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汽車之一,它獨特的外形非常容易辨認。

到2003年最後一輛甲殼蟲車下線的時候,已經生產了2153萬輛,成為世界紀錄上第三暢銷的汽車。

這組圖片顯示了甲殼蟲高效的生產過程,它的身影在世界各地的街道隨處可見。

儘管許多年後大眾除了排放標準造假的醜聞,但這無法抹去它曾經輝煌的歷史。1955-57年,大眾汽車進入大中華市場,其中1957年首批汽車於香港發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