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寓言一個故事領悟學中醫的道理,值得一看

一則寓言一個故事領悟學中醫的道理,值得一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


中醫入門課,從此踏上中醫之旅!


一則寓言一個故事領悟學中醫的道理,值得一看

實踐與堅持

不要擔心一次付出的力量不夠,也不要擔心路還很遠,只要方向堅定,目標不變,再大的難題也是可以解決的。

如果你是中醫愛好者,或者初學中醫的,你會發現,中醫方面的書籍很多,每個醫家都有自己的觀點,這些醫家之間有很多見解不統一,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對於學中醫的你該這麼辦?

讓我們通過一個小的寓言故事來解決這個問題。

馬棚裡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

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

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麼不能?我很願意幫您做事。”

老馬高興地說:“那好啊,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麼辦,那多好啊!可是離家很遠了。小馬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小馬“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隻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

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

松鼠認真地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在這條河裡淹死的!”

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他:“怎麼回來啦?”

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

媽媽說:“那條河不是很淺嗎?”

小馬說:“是呀!牛伯伯也這麼說。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夥伴呢!”

媽媽說:“那麼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

小馬低下了頭,說:“沒……沒想過。”

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小馬跑到河邊,剛剛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來:“怎麼?你不要命啦!?”

小馬說:“讓我試試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

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這則故事小時候就讀過,如今再次閱讀,感受更深!

中醫用藥,一直被認為是不傳之秘,因為劑量不到,效果會大打折扣,劑量太大,往往會出現副作用。如何趟過“劑量”這條河,對於初學中醫者或用藥經驗不豐富的醫生來說,是一件很頭痛的事情。就像剛剛出門的小馬不敢過河一樣!

臨床上,有些醫家畏懼附子、畏懼麻黃,畏懼很多有毒副作用的藥物。每每用此類藥物,往往儘可能地小劑量用藥。而就這幾克的用量,有時還出現中毒、出現副作用。此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可能終身不敢再用這類藥物。正是越出事,越小心,越小心,越不敢邁步,久而久之,甚至不敢再開方用藥了。就好比故事中的松鼠一樣,看見同伴被淹死,就再也不敢過河,甚至對別人過河也害怕!

而有經驗的醫家把握了疾病的規律,結合當地患者的體質和地域環境,用藥劑量很大,效果也很好,不僅避開了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且能夠達到很好的療效。就好比故事中的老牛,河水對於它而言很淺!

在我們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從小馬走過來的。剛入行時就是真正的小馬,所有的經驗都是零,所有的知識往往來自於課本,缺少臨床的指導。完全不瞭解中藥劑量這條河,更不知道河水的深淺。這時候的我們需要松鼠的經驗,讓我們時刻小心,同時也需要老牛的閱歷,讓我們無畏無懼。我們身邊更需要一位“馬媽媽”,能時刻鼓勵我們,讓我們充滿信心,面對挑戰!在臨證的過程中做到膽大而心細。

慢慢的,我們經歷多了,閱歷豐富了,我們也開始瞭解河水的深淺……

但在醫學領域,仍然有太多的未知,正如在地上畫一個圈,如果圈內是我們所知的,圈外是我們未知的世界,我們知道的越多,需要探索的也越多。我們不能因為在圈內自己已是老馬識途,而放棄了在未知的領域充當小馬……

面對很多的疑難雜症,當我們還只是小馬時。我們需要小心謹慎,獨立探索,去思考,去實踐,去與疾病作鬥爭!只有這樣,醫學才能進步,中醫才能發展。

提示:如果你生病了,如果你正在學中醫,或者是中醫大夫,最好先用中藥試試,試試中醫的辨證論治,試試中藥起效是不是傳說中的很慢,親自趟趟中醫這條河,切身體會水的深淺,你才會有深刻的認識!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學習中醫,需要探索,需要不斷地嘗試,更需要一份持之以恆的精神。記得讀書時玩過一個遊戲,遊戲是這樣的:用細繩拴上一張硬紙片,掛在幾米遠的地方。參加遊戲者站在幾米外,用口吹氣,看誰能將紙片吹得飄起來!有很多同學參與了這個遊戲,其中有善於長跑的體育生,也有善於唱歌的同學……大家都是鼓起腮幫子吹,結果紙片絲毫不動。於是大家得出結論,要吹動紙片不可能,因為人能吹得氣太少,不可能到那麼遠的地方。

這時老師叫班上個子最小的同學走過來,讓他吹氣。吹氣時不必用太大的氣力,但要對準紙片,連續不斷地吹!

我們都以為小個子不可能將紙片吹動。但事實正好相反,小個子吹了十幾口氣後,紙片如被狂風颳到一般,飄蕩了起來!

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費那麼大的力氣都吹不動,為什麼小個子輕輕鬆鬆吹就行?

老師說:“小個子雖然每一口吹出的氣不多,但他的方向一致,十幾口氣積累下來,就可以長驅直入了!不信你們再試試?”

大家按照老師說的方法試驗,果然都能吹動紙片了!

有句諺語:“一口氣吃不成一個胖子”,在這裡可真是一口氣吹不出幾米遠啊!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憋著一口氣就能幹成的,大多數時候,需要的是方向不變,持之以恆地不懈努力!只有這樣,每一次的付出都會成為你後來成功時的力量。

不要擔心一次付出的力量不夠,也不要擔心路還有多遠,只要方向堅定,目標不變,再大的難題也是可以解決的!

學習中醫也是如此!

提示:有一句名言:“成功者方向不變,方法常變;失敗者方法不變,方向常變。”學習中醫,只要你方向堅定,持之以恆地努力,無論道路多麼曲折,總會有成功的一天。另外有一點需要記住,不是聰明的人來學中醫,就一定能成為好的中醫,只有細心的人、有醫德的人、不斷努力的人,才能成為好中醫。

學醫不能投機取巧,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本文摘自餘浩、鄭黎編著《醫間道》

好消息:中醫愛好者福利來了 回覆:入群免費領視頻課程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中醫養生方法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感謝您的支持,遇到好文章轉發-點贊 -評論,讓更多人受益,收穫知識與健康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