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的人,從不在這3件事上浪費生命

高層次的人,從不在這3件事上浪費生命

人的高低層次,不在財富地位,而在格局和修養。

你把時間花在哪裡,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浪費精神在這些事上。

01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會沉迷物慾

據傳印度人為捕捉猴子,製作一種木籠,籠中放著食物。

猴子伸進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來。

要想拿出手來,必須放下食物,但猴子卻不捨得放下食物。

所以,它們輕而易舉就被抓住了。

人也是一樣。

被慾望拿捏,只能失去自由,任人擺佈。

陳道明說過:“我覺得節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是難的是節制。”

節制二字,早已貫穿陳道明的人生哲學。

三十出頭時,迅速走紅給他帶來的除了名利,也曾帶來心態上的浮躁和輕狂。

“九十年代名利的出現也教會了我輕狂,不自重、自不量力、自以為是。無視比你能力更強的人,這就是狂。”

在拍《圍城》時,他結交了錢鍾書。

陳道明在那種書香的氛圍中,突然發覺自己貧乏、可憐乃至醜陋。

回家路上,陳道明回想起自己這段時間過的生活,在外界的追捧和讚譽之下,如果再這樣心浮氣躁下去,會徹底成為一個淺薄無知的人。

所以在他最火的時候,他躲起來了。

那平時的時候在幹嘛呢?

他說:“獨處,現在社會強調競爭,往往忽略和忘記了獨處的美德。”

陳道明在最火的時候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沒有讓自己沉浸在名氣金錢的誘惑之中。

慾望,是個無底洞,只會越陷越深。

層次高的人,不會輕易為慾望所困。

不要在物質上浪費太多時間,要學會豐盈自己的靈魂。

高层次的人,从不在这3件事上浪费生命

02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喜搬弄是非

在網絡時代,人們傳播流言的成本極低,所以鍵盤俠大行其道。

他們熱衷於把流言、閒話當作談資。

肆無忌憚地談論別人的隱私,對別人評頭論足,一旦不合心意,就開始出口成髒。

中國第一代女星阮玲玉,因為某小報對她本人的私生活妄加揣測,指指點點,導致輿論譁然,阮玲玉不堪重負,吞安眠藥自殺。

魯迅因此撰寫了一篇文章——《論人言可畏》。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很多人談是說非,臧否人物,還洋洋自得,一副指點江山的架勢。

但卻不知道,嘴巴說的是非太多,內心也就會變得渾濁。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常說是非事,必是是非人

。做人其實簡單,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心要簡單,人要糊塗”。

看破不說破,這才是一種做人的格局,是一種大智慧,背後搬弄是非的人往往沒有什麼好結局,仗著有理就對人惡語相向,更是不明智的做法。

層次高的人,不會把眼睛盯著別人,嘴巴議論別人。會看好自己的人生,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高层次的人,从不在这3件事上浪费生命

03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愛斤斤計較

前段時間,某知名導演在餐廳發飆。

因為服務員把菜湯不慎灑落在他身上,他把服務員罵了個狗血淋頭。

服務員不停道歉,最後,都被罵哭了,該導演依然不依不饒。

而在千年之前的宋朝,范仲淹在看書的時候,執燈士兵因為瞌睡,不慎把他的頭髮燒到了。

士兵誠惶誠恐地退下,范仲淹卻囑咐下屬不要罰他,不然他這一輩子就毀了,反而繼續讓他執燈。

范仲淹身居高處,對待僕人卻能將心比心,關心對方。或許這也是他受人景仰,受人尊重的原因之一吧。

每個人身處不同位置,看到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亦或是身邊的人太過討厭,這無非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人們各有各的生活,也各有各的艱難。

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感受別人的難處,理解別人的不幸,體諒別人的不易,這也是一種境界。

高层次的人,从不在这3件事上浪费生命

04

一個人的言行修養,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他的層次,也能決定他的未來。

層次高的人,能不輕易被慾望支配,懂得節制;

層次高的人,不會在背後指指點點,談論是非;

層次高的人,不會睚眥必報,懂得將心比心。

當我們行走在這光怪陸離的世界上,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讓自己儘量活成高層次的人。

高层次的人,从不在这3件事上浪费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