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鏡頭下的1973年中國:圖3是最帥氣的軍裝,圖9工人們很自豪


【天安門前的年輕人】1973年9月,法國攝影師布魯諾·巴貝作為法國總統府認證的新聞記者,加入時任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對華訪問團。當時中國正值特殊時期,外國人要拿到簽證是非常艱難的,但是布魯諾·巴貝作為訪問團一員,他很幸運拿到了簽證。在不到五天時間裡,布魯諾·巴貝拍攝了一些關於中國社會的照片,它們都非常珍貴罕見。

【接見外賓】由於1973年布魯諾·巴貝在中國的時間非常短,他拍攝的照片並不多。從這組照片中,我們依舊能看到當時中國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1980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外國人獲得簽證的難度降低,布魯諾·巴貝再次來到中國,這次他拍攝了大量關於中國民生百態的照片。

【三軍儀仗隊】三軍儀仗隊隸屬於北京衛戍部隊,職責主要是迎送外國元首、政府首腦、軍隊高級將領及紀念、慶典等重大國事活動的儀仗司禮任務。三軍儀仗隊始於1946年,1952年國家正式組建儀仗隊,當時的條件是:政治素質一流、身體條件好、身材適中、相貌英俊。


【路邊的巨幅宣傳標語】1973年的中國正處於第四個五年計劃。資料顯示,“四五計劃”期間,我國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7.76%,最高年12.2%,最低年1.4%;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7.8%,其中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0%,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1%。

【北京小學生參加迎接外賓活動】照片中的小學生們都穿著嶄新的衣服,佩戴鮮豔的紅領巾。當時只要天安門廣場有重大活動,幾乎都有小學生的身影,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小學生們就中國未來的希望。

【頤和園裡拍照的攤位】除了穿著六五式軍裝外,大家的衣服都差不多,這點也給布魯諾·巴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後來的接受採訪中,布魯諾·巴貝說:“街道上群眾的衣著都是深色單調的,工人的深藍色工服、軍人的卡其綠色軍裝以及普通老百姓們無性別的灰色中山裝。”

【故宮裡的遊客】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北京故宮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沒記錯的話,當時故宮門票一毛,到了80年代逐漸漲到了5毛錢。由於當時故宮很多地方在修繕,開放的面積並不大,但是遊客能近距離接觸故宮,感受故宮的韻味。

【一家三口外出照】這一幕相信70後、80後都有深刻的的記憶。當時自行車是人們出行的最重要工具,在當時外國人看來,北京就是一個自行車的海洋,人們穿著都是一模一樣的。事實上,大家還是有所區別的,比如有的人戴著上海牌手錶。

【工廠裡的工人們】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在工廠裡上班是一件無比自豪的事情,是名副其實的“鐵飯碗”。當時工廠裡的工人絕多數都經歷了無比艱辛的歲月,有的甚至是從舊中國從來,因此對工作無比珍惜。

【人們在南京長江大橋拍照留念】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樑,這座大橋的修建開創了我國自力更生修建大型橋樑的新紀元,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一度有著“爭氣橋”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