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爭輝六安人」徐建雙、黃春燕、戴清,奉獻家鄉的故事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進一步激勵我市廣大幹部群眾大力弘揚紅色精神,致力綠色振興,接力傳承、持續奮鬥,把初心化為恆心,把使命化為擔當,不斷將新時代幸福六安建設推向前進,根據市委要求,由中共六安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六安市委宣傳部主辦,市政府新聞辦、皖西日報社承辦,31個成員單位共同參與,開展“為國爭輝六安人”大型主題宣傳活動。

掌上六安陸續推出當選

“為國爭輝六安人”

榮譽稱號的

70位先進人物事蹟

今天為您講述

徐建雙、黃春燕、戴清

的感人故事!


徐建雙

建言獻策, 貢獻家鄉

「為國爭輝六安人」徐建雙、黃春燕、戴清,奉獻家鄉的故事

徐建雙出生於金寨縣,1990年離開家鄉前往上海學習工作,憑藉大別山革命老區人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意志,從獨自離鄉求學創業的個人,到成為報效家鄉的在渝人才帶頭人。現任百計(上海、重慶、安徽)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六安市政協委員、六安市在外人才協會重慶分會會長、西南政法大學大別山學院副院長。

他始終未忘家鄉的培育與老區精神,致力於為大學生雙創提供企業信用徵信與金融服務,支持家鄉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為宣傳家鄉、弘揚大別山精神,自籌資金拍攝多部微電影、紀錄片,其中微電影《一個也不能少》榮獲安徽省全省第十四屆黨員教育微視頻大賽一等獎。他積極利用在渝資源,為家鄉爭取到西南政法大學大別山學院在金寨成立掛牌,並與安徽金寨職業學院合作成立西南政法大學教學科研實驗基地。為統籌在渝人才資源,2018年12月在六安市委、市政府、市委組織部領導以及團市委牽頭指導下成立六安市在外人才協會重慶分會。今年4月他帶領重慶分會返鄉考察並向六安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贈青少年應急救護培訓器材;6月主導成立重慶分會人才基金,擬用於支持家鄉建設、扶貧幫扶、青年人才資助、創新微小企業扶持等。在政協會議上,提出“徵信扶貧,創建誠信老區”的提案,並致力於家鄉企業誠信建設。徐建雙用實際行動,講好家鄉故事,傳承老區精神,踐行了身為六安人的責任與擔當。

黃春燕

技術能手, 勞動模範

「為國爭輝六安人」徐建雙、黃春燕、戴清,奉獻家鄉的故事

黃春燕,女,1971年3月生,安徽博微長安電子有限公司工人,黨員。從19歲入廠成為一名焊工,26年來,黃春燕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攻克各種焊接難題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非凡的業績。她參與焊接生產的高原自行式炊事車在汶川、玉樹等抗震救災後勤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焊接的雷達多次在國家重要安保任務中大顯身手,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要活動保駕護航;焊接的軍事裝備在國慶六十週年閱兵式中威武亮相,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2010年12月,以黃春燕為技術骨幹的“長安焊接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成立。工作室相繼被認定為省級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技術創新和帶徒傳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依託大師工作室平臺,她累計取得技術創新成果13項。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

戴清

捐資助學,樂善好施

「為國爭輝六安人」徐建雙、黃春燕、戴清,奉獻家鄉的故事

戴清,1931年生,江蘇淮安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屢立戰功,先後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福廈戰役。1992年,他離休後擔任霍邱縣科技局關工委副主任,捐資助學,樂善好施,近20年來,每年從自己工資中拿出80%來資助和獎勵貧困或優秀的學生,受助學生達三百多人。而戴清自己卻長期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省吃儉用。

多年來,戴清在我市高中、師範、職高和城鄉中小學巡迴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達數百場之多,而且從不收取報酬,從不要任何招待,食宿和交通費用全部自理。他的義舉,受到多次表彰,先後獲得中國好人、省市縣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精神文明十佳、道德模範、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中央組織部授予他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