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做客人工智能播客,談腦機接口、自動駕駛(Ⅱ)

幾天前,Elon Musk做客人工智能播客,話題聚焦人工智能、他的公司Neuralink在腦神經上做出的努力以及談了全自動駕駛的情況。在之前發佈的部分Ⅰ中,Elon Musk提出了AI安全監管的必要,認為AI必定在思想上超過人類,表示AI能夠完全模擬意識以至於你根本無法區分那是否是意識。在部分Ⅱ,我們會看到Elon Musk對更多大家感興趣話題的回答。

Elon Musk做客人工智能播客,談腦機接口、自動駕駛(Ⅱ)

大腦VS機器的可塑性?

主持人:人腦的可塑性不可思議,可以自適應和調整,而機器也能讀取信號,根據信號去調整,大腦這種結構內部用我們還不能理解的方式進行著溝通。當大腦和機器腦相遇,好比和外星人碰面,彼此的溝通語言不通,所以想要他們互通合作,需要找到溝通方式。你認為機器和人腦互通的益處是什麼?這是否能實現?

Elon Musk:機器智能的可塑性要比人腦的可塑性強太多了,所以必定是由機器去適應人腦。人類大腦的神經元不可能把一個電極當做是另一個神經元。大腦會做出一些調整,但是大部分調整應該會是由機器去完成的,只有這樣才可能實現。(插一句:reddit上網友對此的評論是:Elon Musk需要個女朋友,他對AI太浪漫了~)

Elon Musk將人的大腦形容為電腦和猴腦的組裝結合,大腦的腦緣系統相當於猴腦,大腦皮質相當於電腦。而智能的部分是大腦皮質。我們的各種衝動、慾望是被猴腦驅使的,而電腦(即大腦皮質)不斷在滿足猴腦。這是Musk覺得很荒誕的地方,因為本來應該是由有智力的大腦皮質去管理毫無智力的腦緣系統,但實際卻截然相反,是

笨的操縱著聰明的。

主持人:你認為機器學習對理解大腦的雙向溝通有價值嗎?

Elon Musk:絕對有的。我們是神經網絡,AI基本上也是神經網絡。人腦和機器腦互通就像是數字神經網絡與生物神經網絡進行連接。而絕大部分的智能是數字化的部分,看我們大腦皮質和邊緣系統之間智力的巨大差異便可知。邊緣系統是完全理解不了皮質在做什麼的。它只是飢餓、疲倦、憤怒、渴望性等,然後把這種衝動傳遞給大腦皮質,大腦皮質會去滿足它。

Neuralink能為人類帶來什麼?

(Neuralink是Elon Musk創辦的腦機接口公司,將開發其稱之為“神經蕾絲”的技術,在人腦中植入細小的電極,可能有朝一日能用來上傳、下載人的思想。)

Elon Musk:首先Neuralink會解決大量的大腦相關的疾病問題,比如自閉症、精神分裂、失憶,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會經歷或多或少的記憶丟失,父母可能不記得孩子的名字等這類問題。Neuralink能帶來的不僅於此,在解決大腦或脊髓的嚴重損傷方面也能發揮巨大作用,人們的生活質量可以獲得極大的提高。不過最終我們需要應對數字超級智能相關的存在風險。我們人類在智力上是比不過超級智能的,那麼

既然打不過,我們可以加入它們

Elon Musk做客人工智能播客,談腦機接口、自動駕駛(Ⅱ)

主持人:你希望Neuralink成為人類搭乘上超級智能的連接嗎?

Elon Musk:有機會,這個機會是>0%。隨著Neuralink的發展,這個可能性的比例可以不斷增加,但是目前我只能說有這個可能。試想一下中風後的康復,脊髓損傷後依然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身體,遺傳性腦病等等可以得到解決。要實現這些,我們必須更詳盡地理解神經元,大腦是怎麼具體工作的,這樣我們才能對相應的神經元進行刺激,用材料硅去替代壞的部分,讓失效的腦路工作重新激活、運行、發揮功能。我只提到大腦的兩部分,大腦皮質和邊緣系統,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開發第三部分。即使邊緣系統很蠢,很荒謬,但是它也很有趣,沒人想要替換掉它。大腦皮質是人腦智力的核心,如果再加一層比其智力超出很多的電子超級智能層到人腦,而這第三層能和諧地與大腦另外兩層共處在人類大腦裡,這樣的未來激動人心。

Elon Musk也表達了實現這些想法的緊迫性,當我們實現了電子超級智能,正是穿越奇點之時,那之後一切變得變幻莫測,他希望能在奇點到來之際或者至少奇點後不久實現人腦接口以最小化人類和意識的生存風險。

Neuralink遇到哪些難題?

Elon Musk:多學科人才的稀缺。要放進大腦並能讀取大腦腦神經信號的電極必須要滿足:1.足夠小,不傷害到神經元;2.電極需要完好地待在大腦裡幾十年(和人活著的時間一樣長);3.電極需要在低耗和高效的方式下讀取和表達神經元的信號(大腦對溫度特別敏感,電極功率必須低,不能給大腦加熱)。而做到這些,我們需要擅長材料科學、軟件、機械工程學、電子工程學,芯片設計,微細加工的多學科人才。電極裡的代碼在大腦裡久了是否會被溶解?電極在大腦裡對人安全嗎?如何在那麼低的功率下去準確地收集大腦給出的信號?這些都是待攻破的難題。還有如何讓這一切實現自動化,因為自動化才能讓這項技術普及。像LASIK,如果由神經外科醫生用手來操作,這不可能應用到大面積人群。而因為這個手術由機器人來操作,眼科醫生只需要確保病人頭放在正確的位置,按下按鈕,一切自動完成。

(LASIK,英文全稱: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準分子激光原地角膜消除術。)

Telsa是否已上了實現完全自主的軌道?

Elon Musk:毫無疑問是的!完全無人駕駛在高速公路上已經可以實現。我可以輕易地分辨出高速公路上的車是否是Telsa 自動駕駛車輛,因為人在路上行駛的時候像碰碰車一樣前行著,他們保持駕駛在線內,而Telsa自動駕駛是在線內的正中央前行的。在高速公路這種環境下駕駛,自動駕駛比人駕駛要安全得多。現在還需要攻破的難題是在有複雜交通燈以及崎嶇道路上實現完全無人駕駛。最困難的事情是在矢量空間中精確地獲取周圍物體狀況的信息,讓車輛獲取周圍情況的視覺輸入,一旦有了精確的向量空間呈現,讓自動駕駛車輛自行規劃和控制就相對容易了。我們希望通過自動化讓人們的生活更便捷。大部分人根本沒見過機器人,而自動駕駛的車輛就是有4個輪子的機器人。Telsa有成千上萬的自動駕駛車輛,很快幾百萬輛Telsa能實現完全無人自動駕駛。人們還可以通過了解自動駕駛車輛認識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