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在國家隊輸給敘利亞的第二天晚上,國奧1-5慘敗給澳大利亞更是讓球迷揪心,難道一次次的期待又要落空,4年一次的準備還是以失敗告終,國足、國奧又要提前備戰下下屆的世界盃與奧運會?比起他們的失敗更讓人無法接受的在於U19無緣亞青賽,國足從曾經世青賽的大放異彩到無緣世青賽、再到如今無緣亞青賽。這讓我們不僅疑惑,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青訓到底什麼情況?而國奧與澳大利亞的比賽中或許可以暴露很多問題。

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青訓教練水平有待提高,從根源上影響國足球員的發展。

我們看國奧這場比賽中,能發現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首先是防守球員之間的傳球慢慢悠悠,而且傳的並不精準。然後是落後時獲得定位球不知道快發,反而思考了一會,等對方防守陣型都列好了才開始發。接球后的迅速傳球明顯需要停頓一下,不會立刻出球。傳球失誤丟了球不知道趕緊去追反而低頭嘆氣了一會才去。這些都是目前這支國奧隊的現狀,甚至可以不客氣的說從u16到如今的國家隊都面臨著這種問題。

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那這種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國奧主教練嗎?那當然不是,就算郝偉再怎麼說,再怎麼集訓,到了球場上該忘還是忘,根本上說,這是一個意識問題,球員們從小沒有培養這種快發定位球、後場快速出球的意識。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來自於少年時學習足球時並沒有培養這種意識,教練沒有要求他們快發定位球,沒有傳球和接球一起訓練,反而是先練傳球或者先練接球讓兩者配合不到一起去。所以青訓教練的水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些教練只是像機器人一樣去機械的去培養第一步怎麼做,第二步怎麼做,並沒有系統的連接起來。而一些意識問題也沒有告訴小球員們,讓他們留下了不少壞習慣。而徐根寶的青訓是其他地方需要借鑑的,從這裡出來的球員很明顯意識、跑位都很出色。

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對於無球跑動的問題,在國奧那場比賽中我們看到了張玉寧機敏的跑位打進一球,而其他球員如田鑫真的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去跑。克魯伊夫說過,無球的情況是最體現球員水平的地方,畢竟一場比賽裡一個球員能碰到球的機會也就那麼幾次,大多數時間是無球狀態下的。但是教練並沒有教該怎麼去跑位,怎麼帶走防守球員,反而是看到一個球員孤軍奮戰帶球面對好幾個防守球員的時候沒法把球傳出來,最後只好被斷,因為根本沒有球員去接應,導致沒有出球點。

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所以青訓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搞,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那就是因為青訓的水平不夠,教該水平更不夠,不具備培養出優秀足球運動員的素質,想從根本上提高青訓水平,需要打造出一批高水平,有先進足球意識的青少年足球教練員。最好的方法就是對教練員統一培訓指導,加大考核力度。先從球員訓練的源頭抓起,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是請國外教練,現在已經能看到非常多的外籍教練走進中國校園,來對孩子們進行培訓指導。

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出國培訓是最好途徑,但高額費用該如何解決。

在現如今青訓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把球員從小送到國外培訓是個不錯的選擇,這種去國外並不是如今韋世豪、單歡歡那種的成人了才送到國外踢比賽,然後鍍鍍金回來,而是真正從小,十多歲不到的時候送到國外青訓營裡接受系統的訓練。從小就接受先進足球文化的薰陶,最好的足球理念的培養。如韓國的孫興慜就是16歲的時候去了德甲漢堡青訓營接受青訓,他在韓國只接受了一年的訓練,所以完全可以說他是歐洲青訓的產物。

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把球員送到國外接受培訓確實是非常有必要,昨天比賽中,我們就明顯能感受到在荷甲接受過訓練的張玉寧和其他球員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在於接受足球培訓的費用太昂貴了,更別說送出國去培訓了。一些培訓班一節課就得120、150左右,足校一年的學費也得接近2萬,再送出國的話那費用簡直不敢想象。所以沒幾個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從小練球,足球也漸漸變成了人們口中的貴族運動。

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可是巴西、阿根廷等許多國家的球員們很多從小就生活貧民窟裡,每天拿瓶子當球踢,照樣可以加入青訓營,並且一步步成為巨星。太多太多的外援來到中超踢了幾年球后都會說這裡的孩子從小都是在學校學習,而我們國家的孩子這時候都在踢球。在他們那裡,無論多窮都要踢球,因為一旦被球探發現就能夠改變命運,而在中國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能踢球。

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不過作為中國青訓領頭羊的魯能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對那些有天賦、踢的好的球員是免除學費的,而且後來踢的越好還會給錢當做獎勵。而且魯能和巴西那邊展開了青訓合作計劃,在聖保羅建設了山東魯能巴西體育中心,教練員全部是巴西教練,讓中方球員和巴西球員一同在這裡接受訓練,甚至宿舍也是中巴混宿,可以幫助中方球員更好的感受氛圍。並且每年有很多比賽可以去踢,如聖保羅的各級聯賽,球員都可以獲得出場機會。而這個足校,重點培育的就是為中方球員進行足球理念的補課,並且根據中方球員節奏慢、對抗能力差、閱讀比賽能力欠缺的問題來逐步解決。這也就是為何魯能青訓那麼厲害的重要原因了。各個俱樂部真的應該少把錢花在球員、教練身上,多多投資青訓。

從國奧慘敗澳大利亞剖析青訓重大問題,國足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對於出國訓練,可以選出有天賦的球員儘早送到國外接受培訓,而費用由足協和俱樂部來承擔。足協少花點錢請大牌教練,多多送球員出國培訓。

如今國足的失利,青少年比賽的失敗讓我們認清了急功近利是無法從根本上提高球員水平的,歸化球員或可解一時之急,但根本上還是要從青訓開始,提高青訓水平,提高青訓教練員的水平。更多把球員送到國外接受培訓,不要讓費用成為阻礙足球少年的培養的因素,足協和俱樂部多把錢投資在刀刃上,投資在中國足球最需要的青訓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